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电价市场化改革现状及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制约电力行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推动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我国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通过“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的路径实施,主要包括输配电价改革、组建交易机构、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开放售电侧等.通过分析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模式,并借鉴国际电力市场改革经验来探索我国各省市电力市场相应的运行模式,从现货市场、大用户直购电方式、开放售电侧、零售市场等方面给出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各界对于电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因此,为了响应社会各界的需求,电力体制改革应运而生,这一举动对于我国来说是个较大的系统工程。并且在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通过结合我国的电源结构、电网构架以及电力资源分布不均等一系列的实际情况,为此,针对于受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市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研究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于2002年开始实施的以打破垄断、建立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为目标的电力体制改革,基本实现了厂网分开。但由于诸多原因,电力输配市场依然沿用计划经济模式,电力体制改革未达预期目标。本文将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对甘肃省电力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分析,回顾直购电推进历程,总结相关经验,以期为今后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韩杨 《中国市场》2022,(20):34-36+46
随着国家“3060”战略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燃煤发电企业的经营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文章从江苏电力市场目前的运营方式、效果出发,分析了煤电企业在市场影响下的生产经营状况,建议江苏电力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引导电力市场科学发展,完善电力市场定价机制,完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充分挖掘煤电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两大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电力零售市场日益繁荣,在此背景下,如何对电力零售市场的主体进行有效管控,并实现社会资金与国有资本的有机整合,越来越成为当前时期电力零售市场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目前电力零售市场经营现状来看,以信息披露不透明、不对称为主的问题依旧严重,这一方面阻碍了电力零售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违背了多元性、开放性竞争零售市场的构建原则。对此,结合当前我国电力零售市场信息披露现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成熟的信息披露机制基础上,分析了电力零售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具体分类信息,旨在给予相关部门可行的建议,并促进我国电力零售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6.
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大企业和居民对电力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电力市场面临着挑战。本文总结了国企电力市场结构现状,分析了电力市场风险度量,以加强对电力市场的风险度量,优化电力销售模式。  相似文献   

7.
石千 《商》2014,(35):252-252
适用于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主要为集中竞价模式和协商式双边交易模式。而对于我国当前电力市场发展来说,协商式双边交易模式更具可行性,文章分析了这种模式下的节能减排必要性和节能减排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从而促进电力市场的稳定和电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成熟,逐步扩大电力市场交易范围,促进不同地区电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已经成为世界电力市场的共同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省间、省内电力市场缺乏紧密的衔接机制,交易过程相互较为独立,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国外典型统一电力市场的融合发展过程及经验,阐释了省间、省内市场耦合的关键影响因素,考虑我国管理体制和电力技术特性构建两级市场的“分层”“基本耦合”及“全面耦合”三阶段演进路径,尤其对分层阶段的过渡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促进市场主体参与跨省区交易、电源电网统一规划和两级平台衔接协调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国电力市场进一步深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电力市场正在积极探索、逐步改革,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电力系统长期稳定的发展。引入电力市场使得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呈现出一系列新问题,尤其是阻塞问题的研究,已经受到了重视。本文从电力市场阻塞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各种模式下的阻塞管理,讨论了各种阻塞管理方法的适用性以及缺陷,并试图从市场优化的角度探讨阻塞模式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顺华 《商场现代化》2007,(11X):160-161
电力市场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既是一次体制变革也是一次技术变革。文中对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模式,以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蔺利 《商业研究》2005,(6):83-86
统一的出清电价机制对发电商持留发电容量具有激励作用 ,从而增加了发电商滥用市场力的可能。市场力的存在不利于电力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而博弈论的分析是一个可以有效提供策略的方法。简述了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史 ,并采用博弈理论分析了合同在有效降低市场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产权市场是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市场环境还不够理想,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有产权交易的时候,产权不够清晰;二是中国企业信用与个人诚信不能令人满意;三是中介机构素质不高;四是职业经理人阶层尚未形成;五是缺乏金融支持;六是法制环境不完善等。文章提出,中国产权市场基本设计思路是在现有环境下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既保证国有产权的有效流转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就必须遵循公开和竞争的基本原则,努力建设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市政策市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政策市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将主要的研究概括为股市政策与政策市,政策市产生原因,不同属性政策的定性分析,政策市运行机制,政策市影响减弱分析,政策市退出市场等方面,揭示出政策市的最大问题是股市政策的行政化,政策市退出股市必须以增强投资者选择权为基础,而这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金融市场主要包括长期资本市场与短期资金市场。在我国 ,股票市场作为长期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而票据市场作为短期资金市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研究票据市场的现状、结构、主体、评级机构等方面对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BVAR计量模型研究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因果关系研究成熟金融市场与新兴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性,再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验证因果关系的结论;并实证分析上涨和下跌过程中成熟金融市场与新兴金融市场间传导性的变化特征。实证研究表明:在整个样本期,香港股市与新加坡股市互相传导,日本股市与韩国股市互相传导,美国股市对其他股市单向传导,中国沪市对韩国股市单向传导,中国沪市对新加坡股市单向传导,中国沪市对香港股市单向传导;下跌时期六个股市间的传导关系比上涨时期更为复杂,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创业市场的推出 ,场内集中竞价将作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交易方式 ,但在国际上 ,做市商制度逐渐成为创业板市场交易机制的主流 ,在我国 ,随着创业板运作日益完善以及相关法律制度日益健全 ,引入做市商制度将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增加证券市场透明度与改善市场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证券市场透明度变化显著影响市场效率与投资者福利。近年来 ,基于增加市场透明度将促进市场效率及公平的信念 ,许多证券监管当局试图建立高度透明甚至完全透明的证券市场。然而 ,本文的分析表明 ,增加透明度并不一定改善市场质量 ,其对市场效率与投资者福利的影响十分复杂 ,监管当局应当根据市场特征建立适度透明而不是过度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同时需要采取措施规制基于强制信息披露的市场操纵行为。本文最后对如何完善国内证券市场大宗交易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不能只是着眼于满足市场需求,还要创造和引导市场需求。市场驱动和驱动市场是决定市场导向的结合体,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运用驱动市场理论,寻求市场竞争优势。为此,构建驱动市场路径,使驱动市场活动创造顾客价值,产生预期的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article offers a contribution to the Japan market entry model selection. It critically analyzes the various models such as the eclectic,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Uppsala, resource-based, interactive network, and bargaining power models, with examples as they relate to foreign firms that had used some of these models to successfully establish their businesses in Japan, as well as some foreign firms that have failed in the market. Data were gathered from the past academic journals, the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JETRO), newsmagazines, and other sources. Knowledge of corporate Japan and the society played a major role in gathering data for this study.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not to prescribe or offer a solution for the best-available model to use in the market entry into Japan but rather to act as a trigger for a critical checkup on foreign firms planning to internationalize their business and enter the Japanese market. Since there has not been a specific model designed for a Confucian society like Japan, an integrated model combining all the models together was examined using the market entry in Japan of Vodafone, Yahoo, Pfizer, GlaxoSmithKline, and Bayer Yakuhin as examples. Finally, the article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enter and expand business in the Japanese market.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细分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市场细分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指导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在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营销实践的发展,市场细分理论逐渐向两个极端发展,形成了超市场细分理论和反市场细分理论。文章认为,既不能简单地否定超市场细分理论,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反市场细分理论,两者在实践中各有不同的适用时期和范围,只有充分把握,才能正确地指导企业的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