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东、中、西部之间比较以及对西部地区分共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得出公共资本与西部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为了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应该加大公共投资力度,不但要扩大融资渠道,而且要提高公共投资的效率,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经济界只重视一种资本和一种投资,即财力资本和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理论界提出了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本文在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和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基础上认为,过去10年间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推动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智力资本并不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且投资收益率不断下降。我国目前并没有进入真正的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化浪潮的影响和中国加入WTO,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已不可避免。资本市场作为配置中长期资本资源的场所,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增长。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及其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稳健、渐进地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尽可能地减少其负面影响,使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经济增长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互促发展的良好轨道。 相似文献
4.
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计量分析表明,1978-2008年我国税收、公共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唯一的协整关系.在长期,公共人力资本每增加1%,GDP增加2.05%;税收每增加1%.GDP战少1.43%.税收增长对公共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持久的积极作用.政府应该加大公共教育的投入,增加公共人力资本积累.但因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负效应,应注意优化预算支出结构,节省财力扩大公共教育支出. 相似文献
5.
文化资本已成为继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后解释经济增长的又一个重要变量。本文剖析了浙江传统文化理性的九个方面的特征及其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原因,从文化资本的视角对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奥秘给出了一种理论诠释,同时也喻示了中国不同区域现代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文化理性缺失。 相似文献
6.
7.
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使得人们更加关注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股权资本在金融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从资本市场效率、区域发展差异、经济增长三个角度分析股权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智力资本经典的陈述,分析我国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从国家层面要加大教育、科研投入;从社会层面要注重企业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社会捐资助学;从个人层面也要加大智力投资,形成政府-企业-个人的投资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认为实证结论差异的原因在于度量指标和样本上存在区别。多数实证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项目的收益少于发达国家。本文认为其原因在于资本项目开放后,在增加投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增加政策约束性方面,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收益小于发达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项目必须具备一定的宏观经济和微观金融条件。 相似文献
10.
11.
12.
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1996—2008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与GDP变动统计数据,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DP总量与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之间的相关性较强。由此可以判断:我国今后2年4万亿元的投资对GDP增长产生巨大的拉动力。但1996—2008年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结果,则表明相关性较弱。其原因在于GDP增长率相对于投资增长率的滞后性、消费需求增速缓慢、出口需求锐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际数据,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及R&D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三种公共投资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经济增长效应,并且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也不相同.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效应拉动经济增长,而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及研发投资则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外部性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三种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驱动机制又有所不同.针对实证结果得出结论及政策建议,进而为优化我国公共投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基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并基于社会信用这种社会资本,运用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和公共教育支出总体上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但前者作用大于后者;相对于政府培育社会资本的公共支出,人力资本积累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社会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中欧贸易与我国GDP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计量研究的方法,利用1996年到2003年我国与欧盟贸易额和同期我国GDP增长的样本,描绘两者的运行轨迹和变化趋势,并计算和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本文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并对进一步扩大中欧双边贸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外资依赖问题--从经济增长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外资依赖问题。首先通过一个经济模型,分析了东道国经济增长对外资产生依赖的内在机理,陷入外资依赖恶性循环的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然后通过拉美国家利用外资情况加以经验实证,并得到4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英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0,(9):105-106
通过建立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量模型,采用我国1990—2005年间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初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弹性最大,中等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三个层次中最大,这与我国一直比较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国高等教育的弹性较小,没有充分发挥出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Dixit和Norman、Grossman和Helpman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内生技术变迁的国际贸易模型来考察南北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和以前的文献不同,假定不存在技术的外部性,只存在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人力资本积累既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又是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动态机制的决定力量。初始人力资本禀赋决定着贸易分工,人力资本相对积累率决定着分工模式的演变和创新能力的消长,从而决定着长期增长率。因而,对于南方国家而言,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率是其改变分工地位、提高创新能力、缩小经济差距甚至在长期内实现经济赶超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增长与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平均一般人力资本水平、平均创新型人力资本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来自人力资本水平的正向冲击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的持续性不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