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全球发展最迅猛的不仅仅是那些跨国“巨鳄”,同时还包括一些中等规模的私人资本运营公司,现在,这些私人资本运营公司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市场,把中国视为扩展现有投资对象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热点观察     
经合组织调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CSFB进入中国私人资本运营市场,十大资本市场抢夺内地企业。  相似文献   

3.
BOT(BULD,OPERATE,TRANSER)即“建设,运营、移交”,指政府部门特许商业资本或私人资本承办历来由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土耳其政府首创,后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在BOT项目中,政府首先将其基础设施项目交电商业公司或私人公司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后经过一定的特许期限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然后无对将该对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7,(38):27-29
高盛公司预测,中国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它将超过美国。与上世纪80年代处于繁荣期、随后转入停滞的日本不同的地方是,中国仍拥有一支人数众多的劳动大军,刚刚成形的中产阶级也正在发展壮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遂之 《开放潮》2001,(4):26-27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航空市场之一。基于这样的共识,46家外航公司在中国开航。世界主要的航空公司,包括美国的联合航空公司和西北航空公司,欧洲的英国航空公司、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和法国航空公司,以及全球著名的联邦快递和UPS都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建立各自的分公司或办事处。未来的中国航空市场,将发生怎样的格局演变,谁将引领风骚,占据鳌头呢?从国内外一些有代表性的航空公司和运输公司的言论和行动中,我们似乎可以窥见端倪。  相似文献   

6.
多种迹象显示,现在是抄底华尔街的时候了。本周,在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由投资银行转为控股银行后,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团和股神巴菲特先后宣布对这两家投行进行注资。据悉,还有一些金融机构对它们表现出了兴趣。同时,美联储放宽了限制资本运营公司和私人投资者大量入股银行的规定,允许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和政府投资基金入股银行。相信会有更多的私人机构和主权财富基金对抄底华尔街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8,(2):29-30
法国《费加罗报》2007年12月27日 2007年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动荡,华尔街的一些大牌公司不得不到中国北京寻找新资金,各种幻觉开始蔓延。一些人宣称,美国已被中国殖民化。另一些人则认为,所有欧洲大公司正在逐渐落入中东或远东国家的主权基金控制之中。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2008,(7):80
回到未来。作为近年来一些全球最大规模首次公开发行(IPO)发源地的中国,正在筹备另一家巨无霸公司的上市。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计划进行的IPO有望筹集约60亿美元。这将是中国第四大规模的IPO,也将是今年以来仅次于美国Visa的全球最大规模IPO。  相似文献   

9.
董振华 《中国经贸》2011,(13):67-67
2008年,中国出口商A公司被合作多年的美国买家B公司拖欠货款180万美元。原因是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B公司运营陷入困境,无力支付所有供应商的货款。A公司随即委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介入处理.  相似文献   

10.
【英国《金融时报》6月6日】回到未来。作为近年来一些全球最大规模首次公开发行(IPO)发源地的中国,正在筹备另一家巨无霸公司的上市。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计划进行的IPO有望筹集约60亿美元。这将是中国第四大规模的IPO,也将是今年以来仅次于美国Visa的全球最大规模IPO。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快讯》2007,(44):14-14
美国一些最有实力的经纪公司发现了保持并购投资繁荣的决窍:积极进军中国。由于信贷市场动荡,美国的并购投资正在放慢速度。但是,据独立的市场调查公司dealogic说,美国私人股权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在6月份达到创纪录的31亿美元。投入中国的美国私人股权资金在3年中增加了将近6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周刊》2007,(44):14-14
美国一些最有实力的经纪公司发现了保持并购投资繁荣的决窍:积极进军中国。由于信贷市场动荡,美国的并购投资正在放慢速度。但是,据独立的市场调查公司dealogic说,美国私人股权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在6月份达到创纪录的31亿美元。投入中国的美国私人股权资金在3年中增加了将近6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警惕海外并购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讯 《中国经贸》2005,(8):74-75
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跨国并购正在成为中国商业界的热点。最近,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出价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加州能源公司优尼科公司.震动了美国政商两界。而海尔考虑收购美国百年家电企业美泰,联想大手笔收购IBM的PC部门.都使得中国企业的并购扩张策略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并购作为企业成长的手段之一.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扩张的利器。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开车,记几乎每次都能看到拉着印有COSCO(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下简称中远)字样集装箱的拖卡呼啸而过,到美国的一些港口采访,印有COSCO字样的集装箱更是举目可见。随着中美贸易总额在2004年可望创下16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中远美洲公司(以下简称中远美洲)在美国的业务正在迅速扩展。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8,(6):48-49
欧意美沙发的总经理说,该公司2/3的产品销往美国,但是这个月,来自美国的订单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他说,拥有1000名员工的公司为了扭转形势正在转向生产更加吸引人、更有利可图的产品,但即便如此今年的收益也将下滑。  相似文献   

16.
加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是新世纪城市交易发展的重点,研究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筹措问题已成为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引入私人资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引资途径,以期为私人资本介入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新的投融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私人资本投资热衷于中国,是投资者看到了中国的相关政策逐渐宽松的迹象.但这并非说明中国是一个高枕无忧的“圈地”场所,其中也存在着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战后美国政府对其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加强对海外投资领域里的干预,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法律保护手段,积极支持其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展,从而成为推动战后美国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坚实后盾。这些政策和措施涉及内容广泛,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美国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向其跨国公司提供优惠政策。税收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杠杆,而提供税收优惠一向是政府鼓励私人资本按照政策目标进行跨国投资和经营的重要手段。为鼓励和支持私人资本对外直接投资,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利用纳税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公…  相似文献   

19.
1月12日,Google全球副总裁、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在Google官方博客中发文表示,正在重新评估Google中国市场的运营,希望运营一个不经审查过滤的搜索引擎,否则将不得不关闭Google中国(Google.cn),包括可能会关闭中国办公室。就在Google的退华事件在中美两国的网民、媒体之间引发舆论风暴,甚至引起了两国政府之间的隔空喊话时,Google CEO施密特又向国外媒体表示,“希望与中国政府协商取得一致后继续留在中国”。Google中国员工访问Google总部服务器的权限在一度取消后也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与世界》2011,(1):74-75
奥巴马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十万强计划”(100,000Stronglnitiative),预计在未来四年内招揽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将目前派往中国的留学生人数加倍,以加深美中交流。政府方面对此目标表示乐观,但有专家说,这个数字将受到美国经济景气复苏情况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