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惠亮 《活力》2012,(6):233-233
版画是以“版”当媒介物所制作的绘画。详细地说,就是艺术家利用木板、金属板、石板和绢网等材质,亲自参与制“版”,或在其监督之下透过制版印刷技师的协助.将自己的意象构思转印于画面上。版画艺术便是一种结合艺术与印刷技法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石涛 《活力》2014,(5):44-44
前段时间,第二十届全国版画展在黑龙江省美术馆和黑龙江省博物馆举办,给我们太多的感受,同时也留下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技与艺的关系 第二十届全国版画展的入选作品制作之精细,可以用一个“绝”字来形容,以至于会给观者一个错觉,这还是版画吗?此次展览作品中,有的版画印刷技术之高超可与照相媲美,看不出一点的板印(或板味)来;有的作品像是一幅超写实油画;有的能把木板画做得如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一般;有的用单色套色法愣是让观者看不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些极其精工的版画如果组委会不在画签上标出画种,恐怕观众永远也猜不出该画是版画。这就有一个问题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版画做到如此精工要表现的是艺术还是技术?版画的自身艺术语言还有多少?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从活字印刷术的工厂式劳作状态中脱离出来以后,就成为了画家们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表达画家们的内心情感和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憧憬。我不禁想起了北大荒著名版画家张朝阳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水印木版画《歌与梦》,这幅作品不仅在当年发表时轰动一时,现在看来也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版画作品,虽是靠手工一点一点印出来,没有当今版画那么精细、精致,但是以张朝阳先生为代表的许许多多版画家们的版画,画面主体思想明确、生活气息浓厚、立意新奇、构图巧妙,同样印制细腻、用色素雅、板味十足且画面大气,整幅画面生动感人,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技术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艺术层面的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版画家们的制作过程更多还是要沉浸在艺术创作的状态中,探寻的应是怎样使表现手段(包括技术)与艺术的精神内涵更好地结合。当今版画创作,切莫让精制版画技术将版画家与生活和社会隔离开来。  相似文献   

3.
刘冰 《活力》2014,(3):92-92
世界上的任何艺术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面对如此丰富的世界美术遗产,面对如此多样风格流派,面对无数艺术创作的思想主张,我们需要总结版画艺术在我区经历的风风雨雨,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总结和研究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创造性地走出有大兴安岭特色的版画艺术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版画是随着版画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而逐渐发展成的教学体系,对于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教学具有开放性与创意性,重要起源是湖北的工业版画,当前的教学现状存在着课程创新不足、教学资源落后、教学面狭窄、应用性不强的问题;而高校版画对于创作能力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其利于艺术思维的拓展、其版画语言能够促进创作能力的提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创作素质;对于高校版画教学的改进,可以从加强版画来源以及创作意义教育、加强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创新拓展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李慧鑫 《活力》2011,(3):217-217
版画作为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分类,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传承,中学美术课程中的版画课题材料简单便捷,易制作、可操作性强。通过版画教学有助于中学生锻炼和提高敏锐的艺术观察能力、准确的造型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高雅的艺术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版画作为美术课程的-个重要分类,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传承,中学美术课程中的版画课题材料简单便捷,易制作、可操作性强.通过版画教学有助于中学生锻炼和提高敏锐的艺术观察能力、准确的造型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高雅的艺术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徐光伟 《活力》2012,(6):216-216
版画制作自鲁迅先生倡导以来。版画从单一的木刻,发展至今已是多品种的画种,版画作为一种复数艺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质。现从四个方面谈谈版画的创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苏军国 《价值工程》2010,29(26):181-182
当代学院版画艺术教育作为促使当代学院版画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创作是版画的优势,因而创作教学是版画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高校的一线教师,有责任将绝版木刻创作课题作为永恒的课题去研究。  相似文献   

9.
肖映川 《潮商》2011,(1):90-92
陈延简介:陈延教授,江苏泰县人。1940年生于陕西延安。从事美术创作及美术教育五十多年。绘画作品丰富多样,在多次国内外展览中获奖,作品为国家或私人收藏,入编《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百年版画》、《建国六十年版画集》等由中国美协主编的大型画册多种,荣获中国版画协会"鲁迅版画奖",出版绘画教材、专著多种,曾就职西安美术学院、汕头大学艺术学院,先后任系主任、院长等职务。现为汕头市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汕头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专著《道法自然》收入从艺五十年来所著艺术文论一百余篇,美术作品三百余幅,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展示了画家美术创作和艺术观念的创新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周国芳,1932年出生于浙江诸暨。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版画家协会顾问,曾任浙江美协理事、江山市美协主席等职务。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版画艺术,满腔热情地为新中  相似文献   

11.
胡玉靓 《活力》2013,(13):54-54
清人徐康在其所著《前尘梦影录》中说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便注重插图在书籍中的重要作用。而考诸我国插图发展历史.则以版画插图为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关于版画插图的定义,版本相当繁多.在此将其归纳为:版画插图是运用版画的技法和其特有的艺术效果来表现插图的形式.主要运用图像来诠释和强调文章之意义或营造视觉效果,凡是这类具有用图解文、装饰文案及补充文章作用的绘画、图片、图表……视觉造型符号.均可称其为“版画插图”。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数字媒体的扩张,人们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了新媒体,而传统黑白版画因制版的复杂性和印刷的局限性,使传播受到了严重影响。基于此,在充分掌握黑白版画特点的前提下,将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依托Photoshop软件提出的一套将普通图像素材转化成黑白数字版画的方案,解决了版画制版、保存、传播上的难题,并通过试验证实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手执雕刻刀三十年.旅日红星翁倩玉在版画中找到自信.活力.以攻克重重挑战。  相似文献   

14.
艺染画廊     
《中国新时代》2012,(10):102-102
北京昕染画廊是专门从事艺术代理、策展的专业机构,可展出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各类艺术品,还可举办艺术联展和个展。画廊以当代艺术为核心,以视觉文化为基础,竭力向社会推广当代艺术理念,推荐和展示具有学术价值和市场升值空间的艺术家原创精品。  相似文献   

15.
这天,我到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康宁家里拜访时,他正在精心刻制自己的木刻版画新作.见我来访,康宁立刻放下手里的木刻刀与我攀谈起来,言语间自然流露出对黑白木刻造型语言魅力的挚爱情怀.我一边观赏室内一幅幅新颖别致的黑白木刻画作,一边翻阅着他赠送给我的《康宁黑白木刻》画册,不觉间便进入了画家倾情创作出来的黑白艺术世界里.大千世界自然是五彩缤纷,黑白木刻却是这样一门艺术.它造型技法的表现特点,就是画家在木板上运用自己独特的点、线、面各种刻刀痕迹,来展现出其观察、认识社会和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每一幅优秀的木刻作品内容不同,都展现出画家娴熟运用刻刀的鲜明痕迹.我们欣赏木刻艺术,主要就是领略艺术家独特的个性化情感刀法表现出来的视觉艺术张力,木刻这种鲜明的刻刀力度美感神韵,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独特个性化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版画语言的研究,不可能单凭个人的想象和感觉就能体会到的,我们必须通过非常具体的操作和实验,才能获得相应的视觉感悟.实验,从某种方面来说,就是给我们很多空间去尝试,体会不同材质反映发出来的视觉现象,从而让材质感受转化为精神层面所需要表达的手段,我们不妨寻找和利用各种各样适合印制的材质物品,用它表层凹凸不平的起落变化,滚上油墨,通过版画机上印制,就会获得相应的痕迹,有些痕迹比较直观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肌理,有的会反映出与材质完全不同的痕迹,让人意外地得到别样的视觉体味.  相似文献   

17.
版画是中国绘画中一个古老的画种,历史悠久,但发展并不一帆风顺,到了近现代才发展迅速.铜版、石版、丝网版也随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才得以广泛推广和传播应用.版画教学经验也才得以在这一时期逐渐地积累起来.  相似文献   

18.
张新华 《乡镇论坛》2010,(29):44-44
最近,英国埃塞克斯郡少儿文化交流团一行48人来到江苏省东海县"关爱女孩行动"基地参观学习。在东海县"关爱女孩行动"基地期间,交流团先后参观了东海县"关爱女孩行动"基地少儿版画活动中心、县实验小学少儿版画创作基地、石梁河葡萄采摘园、  相似文献   

19.
在一间创作室的中间放着一个宽大的画案.四面墙上挂满了装裱好的版画.一幅幅描绘三孔桥的水印和油印木刻版画扑面而来.古朴而逼真。此时。一位70多岁的老人正坐在画案前.用刻刀在一块橡木板上精心雕刻.每一处风景都了然于胸.每一刀下去都小心翼翼。他便是山东省微山县昭阳街道三孔桥社区寨子村木刻版画家陈力生.  相似文献   

20.
赖世春 《乡镇论坛》2014,(24):18-19
1938年,魏夫昌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孔田镇的农村。他的母亲心灵手巧,擅长剪纸、绣花,图案装饰等手工活。打小起,魏夫昌对这些简单的艺术创作颇感兴趣,也尝试着模仿各种花式进行绘画,往往能画得惟妙惟肖。在中学时代,魏夫昌就开始进行绘画创作,人物画、油画、国画、版画、漆画都有涉猎,在省、市报刊陆续发表了不少优秀作品,并多次参加展览,逐渐崭露头角。魏夫昌对音乐和书法也有相当的造诣,并曾多次获奖,但他最钟情的还是根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