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令 《重庆财会》2002,(2):18-18
目前。中国乡镇债务已高达2000多亿元,全国近5万个乡镇平均负债400余万元。乡镇债务覆盖面最广的是中西部地区,60%以上的乡镇负债,有的地方负债面甚至达到90%以上,有的乡镇负债“赤字”高达上亿元。个别乡镇财政“赤字”已远远超过了其可用财力,还债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2.
时下,撤并乡镇工作已在各地全面铺开。有的地方“速战速决”,撤并工作已告结束,令人欣喜。但是,据群众反映,个别地方的乡镇撤并后,乡镇数减少了,领导干部的职数也降下来了。然而,由于“整体划转”,机关人数却“膨胀”了。“庙大神多”,难免人浮于事。有的不按时上班,有的上班没事干,不是“一杯茶水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就是天南海北,闲谈聊天。尤其是遇见一件小事,往往你管我也管,都负责又都不负责。群众上门办事,不得不到处“烧香”,到处“磕头”。明明一个人就能办的事,非等集体“研究研究”不可,使群众跑不完“…  相似文献   

3.
刘莉 《乡镇论坛》2014,(3):11-11
目前,相当一部分乡镇文化站负责人忽视乡镇文化工作的责任,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抓创收上,对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用心不够,有的乡镇文化站负责人因身兼多职而对乡镇文化业务知识不学习,不钻研,不用心,工作方式是“拨算盘式”,拨一拨,动一动。有的乡镇尽管能够把文化建设同中心工作、业务建设相结合,但因工作中缺经费、缺阵地而少了迎难而上的拼劲和韧劲。  相似文献   

4.
王洪海 《乡镇论坛》2014,(34):14-15
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需要一大批“能人”型村干部推动农村发展。但是,当前在农村要想真正实施“能人治村”,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有的乡镇对“能人治村”工作认识不到位,选用能人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党员群众对“能人”缺乏信任,导致能人无法被选出;有的乡镇没有建立农村优秀人才跟踪培养机制,造成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外出,出现了村干部无合适人选现象;部分村选用干部标准不高,农村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致使真正的“能人”落选。  相似文献   

5.
“村财乡管”成了“村财乡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地方实行“村财乡管”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资金,防止贪污浪费行为。但是,在实践中“村财乡管”却往往蜕变为“村财乡用”,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借用。有的乡镇因为财政资金吃紧,为追求政绩,保证县级下达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不得不借用村级资金,搞所谓的“形象工程”、“牌子工程”。二是垫、扣。有的乡镇政府无视村级资金使用的轻重缓急,只从自身利益出发,随意垫、扣村级资金,使村一级失去对自身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如有的乡镇在税收任务较重、税源锐减的情况下,为完成上级下达的税收任务指标,制造虚假政绩,将税…  相似文献   

6.
在对全县各乡镇财政决算审计时,我们发现有的乡镇在预算内、有的乡镇在预算外支出中或乡镇政府机关经费支出中列支“引进税收奖”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按照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纳税人所实现的应缴税款应向当地税务部门申报缴纳。近年来只听说过各级政府为了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培植税源、增加财政收入,进行招商引资,并对引进外资有功人员发放“招商引资奖”,而从未听说过“引进税收奖”。笔者带着疑问对“引进税收奖”进行了审计和调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少乡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这对帮助群众移风易俗,红白事新办、俭办、文明办,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但是,也发现一些“红白理事会”变成了大操大办的“帮工队”。有的热心帮助下请柬,收份子,有的当了“内老总”,“外老总”,帮助买酒买肉,大摆宴席,忙得不亦乐乎。有的还充当了旧式礼信的主持人。成立理事会,旨在帮助  相似文献   

8.
自今年初以来,多数乡镇采取干部“分流”办实体的办法,以减少地方财政负担,部分乡镇将农业技术员也排进“分流”编制之列,让他们兴办各式各样的经济实体。由于实体的兴办,原来在田头地边转的“郎中”如今成了实体中的“掌柜先生”,有的干脆单身“下海”去挣大钱。据笔者调查,有一乡原有的5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分流”中有的办实体,有的下海,如今已没有一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了。象这样的“空壳乡”现已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9.
弊多利少:小立窑四外冒烟近年来,在安徽省肥东县的一些乡镇,每隔一两里路就能见到个浓烟滚滚的烧制砖瓦的小立窑。有的一个村竟建起两个以上的立窑来。有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无山无水,只能靠土“吃”土了。本来,为缓解建材供不应求状况,建小立窑是无可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创新”不仅是一股潮流,更是一种实践。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浙江在“回头看”浙江乡镇企业开展以推行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已进行了两年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但是,有的地方在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形式上存在简单化的倾向,有的片面追求改制数量,忽视改制的实际效果,使产权制度改革流于形式。为了...  相似文献   

12.
夫正 《中外管理》2007,(4):44-45
为什么多数公司对“创新”阳奉阴违?有什么办法能使“创新”变得现实可行? 创新为什么这样难? 一年之计在于春。企业之计莫大于创新。任何一位企业主管,如果你问他什么是企业的战略大事,十之八九回答是“创新”。当今,企业主管与员工都已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新兴发展中国家“有钱无闲”,更多地需要提供创新产品;传统发达国家”有钱又有闲”.需要提供的是创新服务。这是当今社会消费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财政会计制度改革从2000年开始试点,2001年全面推开,首先从乡级开始实行了“零户统管”。在保证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提前下,取消单位会计和银行帐户,由乡财政所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和资金核算。全旗、乡镇已全部实行了“零户统管”,由过去一个乡镇十几  相似文献   

14.
3月11日,笔者在列车上,结识了几位从省城济南参加会议回来的乡镇企业干部。他们在获奖之后却有许多难言的苦衷。他们说,如今乡镇企业简直变成了“乡长企业”。何以见得?一曰“小金库”。乡镇企业要上缴利润30—50%给乡镇,自不用说。更主要的是乡领导任何时候想花钱,就去企业拿。有的领导任意拿上各种条据去报销,有的名曰借款,实际是“肉包子打狗”。二曰“招待所”。上级来乡镇的客人,一般都在乡镇开的饭店白吃。尤其不能容忍的是乡镇领导的三亲六友也都要安排去乡镇饭店大吃二喝。吃完一抹嘴了之。三曰“收客站”。乡镇主要领导的亲友家属及其子弟,在外边找不到工作者,都安插在乡镇企业。有些人对业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通过对部分区、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调查发现.有的地方党政“一把手”即主要领导人的财权过分集中.常把个人凌驾于党组织和领导班子集体之上。特别是在财务收支、固定资产投入处置方面,一些乡镇、单位的“一把手”只讲“权力”不讲法纪和责任。对此,笔者认为应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王珏 《中国就业》2013,(1):62-62
2012年以来,临朐县整合县域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创新网上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建起了就业网、人才网、金桥劳务网、就业信息村村通工程网,搭建起了网上招聘求职互动平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互动平台、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平台“三大平台”。在此基础上,发挥网络互联互动优势,  相似文献   

17.
点点滴滴“十则”乡镇财政所管理的会计有农财会计、农税会计、乡政府单位预算会计、财政所总预算会计四种,分四套帐核算。有的乡镇将这四套帐合并为一,由财政所总会计一人负责,造成管理粗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不宜实行四帐合(开县白桥乡财政所刘文)1993年全国...  相似文献   

18.
古人早有遗训:“防民之口,胜于防川,……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信访工作的好坏有关国家稳定大局,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问题和特点,信访工作的方法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一、变“发难”为“进谏”来信来访的群众,他们一般确有困难求于乡镇党委政府,要求乡镇给予适当的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特别是集体上访,会增加乡镇的工作量,有的甚至把矛头直接指向乡镇党委政府。于是,有些乡镇把群众来信来访视为是向党委政府“发难”,是找乡镇的麻烦。其实,群众来信来访,向乡镇党委政府反映情况和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隐性”负担表现种种蒋进时下,公开加重乡镇企业负担的已有所收敛,但企业的“隐性”负担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企业的“隐性”负担主要表现在:一、不按规定多压上交。实行地方财政包干后有的乡镇财政不能自给,不少乡镇则靠多压乡镇企业的“上交”,来维系财政措...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乡镇政府向村委会借钱,愈借愈勤,愈借愈多,此风愈演愈烈,此法也成为乡镇政府维持财政运转的“最佳手段”。许多村干部难以应付,怨声载道。究其原因,除乡镇财源不足,收支失衡外,还有许多不正常的因素在作怪。一是负债求政绩。一些乡镇主要领导为了自己出政绩,不顾家底,大搞所谓“形象工程”。缺少资金向村借,往往是公粮未交,乡统筹、村提留已拆借精光。今年借明年的,明年借后年的,风光过后,一走了之,留下一堆债务给接任者。二是负债交税赋。县政府每月都向乡镇下达财税任务,并加以考核排名。有的乡镇税源不足,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