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2004年中国经济史续有发展,经济史研究者在承继选题日渐细密化的同时,加强对理论的探讨,收到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 ,与 2 0世纪 2 0年代的社会革命运动密不可分。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后 ,随着革命运动的勃兴 ,知识分子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致力于探析当日中国的社会结构及经济关系实况 ,藉以指引革命的进程 ;学术界中最为扣人心弦的现象 ,当推 1 92 7—1 93 7年 1 0年间的中国社会史论战。论战不仅强化了当时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论战中所提出的问题也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熟。一些学者注意到中国历史内部 ,特别是社会经济层面的复杂性 ,实非简单化的概念所能表述和概括 ,遂转趋穷研史料 ,撰写专题式的学术论著 ,… 相似文献
3.
经济史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这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与会的领导、各位学者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且通过与会的同志们,向在全国各地从事经济史研究的学者专家,致以衷心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至今已经20周年了。刊物涵盖了古代经济史,近代经济史和现代经济史,探索的领域日益广阔,内容日益丰富。作者有老中青各类学人,队伍日益壮大,尤其是青年作者不断茁长,更令人可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采用中国传统史学分析方法的文章,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方法的文章,采用外国新兴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分析方法的文章,都兼收并蓄,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气象。作为创办人之一,对刊物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健康成长,心中十分高兴,特向它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它继续开拓进取,越办越好,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一道,双… 相似文献
5.
6.
7.
本年度经济史学工作者仍旧保持对史学理论方法问题的浓厚兴趣,对西方史学理论及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作了进一步探讨。值得重视的是,伴随对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转型社会的研究及环境史视阈下的经济史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它成为本年度经济史研究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8.
2004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成果数量与上年度大体相当,而研究深度和选题范围均有所改观。本年度分别召开了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年会、唐史学会年会和汉唐盛世等学术讨论会,其中相当一部分论文涉及到经济史。出版的专著包括《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①、《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②、《中国中古良贱身份制度研究》③、《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④、《唐宋变革期研究》⑤、《唐代吐蕃史与西北民族史研究》⑥等。区域经济和唐宋变革依然是学者关注的热点。下面是该时期经济史研究的基本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9.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研究发展颇快,研究领域一步步拓宽,研究成果越来越多。最近我们整理了一份《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论著篇目辑览》,虽不完备,也可看出些眉目来。在收录的82本专著中,49年至77年(29年)出版的只有6种,占总数7.3%,78年至86年(9年)出版的21种,占25.6%,87年至95年(9年)出版的55种,占67%。在收录的一千多篇论文中,绝大多数也是最近十年发表的。1989年以后,《中国经济史研究》每年都组织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年度综述,深感民族史和地方史是很活跃的研究领域。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 相似文献
11.
总 论蓝 鸥 理论与方法 继蒋大椿著文指出唯物主义史观的基本原理存在理论缺陷 (《历史研究》2 0 0 1年第 4期 )后 ,《历史研究》(1)发表了吴英、庞卓恒的商榷文章《弘扬唯物史观的科学理性》。作者认为 ,从前苏联传过来的“唯物史观”是在上世纪 30年代为适应当时苏共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面临的任务而形成的理论模式 ,历史实践证实它确实有许多严重缺陷。但不能因此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本身的正确性。作者从唯物史观所主张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三方面 ,阐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 相似文献
12.
史学理论方法 史学理论方法仍是2 0 0 3年学界关注的热点,史学理论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日益为国内史学工作者所认识。《历史研究》编辑部、《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学海》编辑部分别就“新世纪的中国史学”、“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历史理论与历史学家”等议题组织笔谈,多视角探讨史学理论方法研究、史学理论方法与相关学科理论方法相互借鉴和融汇、史学理论方法与中国史学的发展等问题(见历史研究1、史学理论研究2、3、学海1)。中国近代史学是在西方理论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如何看待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经典,是当今史… 相似文献
13.
总论蓝 鸥 本年度中国经济史研究续有发展。学者们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讨兴致未减 ,回溯上个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另外 ,如何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也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经济史理论与方法 经济史理论与方法是近年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吴承明专文阐释经济史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 ,追溯经济史学发展 ,比较中西方的历史观 ,探究理性主义的发展道路 ,并对理性主义作了深刻的反思 ,着重论述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关系、理性化或现代化、历史一元论与中心论、历史的连续性等问题 ;他还对实证主义、经济学理论、结构主义、经济计… 相似文献
14.
20年来,以《中国经济史研究》为代表的一批学术杂志,发表了许多优秀论文,加上业内鸿篇巨制相继出版,经济史研究的成果可谓盛况空前,可喜可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20年,正是文革后毕业的一代人进入这个研究领域的20年,这本刊物对于我们的引领和启示是不言而喻的。我家在宣武门新华社的院子里。新华社有句行话叫“稿子落地”,即编写完毕的稿子传上卫星后,如果没有被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用,等于只上天没落地,仅能被同行编辑看到;稿子只有与广大受众见面,才算落了地,从而实现它的社会价值。由此想到经济史的研究工作,同样也有一个研究成果的… 相似文献
15.
彭刚指出,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中关于历史学性质、历史学家工作与过往历史实在之间关系的看法,可以区分为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中,常会碰到一些内涵不同、理解各异的提法,很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一个问题是封建、封建社会。过去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正宗的、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五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生产方式(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史研究,曾两度成为学界炙手可热的“显学”。其中,一次是出现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已经意识到了依据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解读社会性质的重要性,故而伴随着中国社会史论战以及中国社会性质大讨论的蓬勃展开,中国经济史研究也因之盛极一时。并由此诞生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以及众多足以影响一个时代学术风范的学者,另一次是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确立,学界一方面出于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另方面也是为了给新中国的史学…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门科学存在与发展的根据在于它的社会功能。而科学的社会功能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如果一门科学不能正常地发挥社会所需要的功能,那么,它就进入了发展的困境。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就在于科学结构的革命。通过结构的变革,使它发挥社会需要的功能。这样,科学又继续发展了。这是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经济史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发展同样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20.
2006年是中国经济史研究喜获丰收的一年。本年度正值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20周年之际,为此,7月12至15日,中国经济史学会与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经济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学术论文80余篇。会议就中国历史上的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区域社会与国内市场,社会转型与经济全球化,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学术交流中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详见会议纪要①)。这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