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伤保险给付有四项一次性给付,即工亡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就业补助金和伤残补助金。一次性给付占基金支出超过50%,导致工伤保险基金的财务风险,并制约了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的发展,限制了定期给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影响给付制度的保障功能。在理论上,一次性给付极易被挪作他用,也无法对抗通货膨胀,无法应对伤残职工及其遗属的长期生活保障需求;在国际上,除短期风险和轻微伤害外,主要采用定期给付。因此,中国宜废止前两项一次性给付,并改革和完善就业补助金和伤残补助金,在实现工伤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增强其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工伤保险的宗曾是“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同时也是一种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工伤保险待遇则是对劳动者保障力度和程度的根本体现。对1978年至2008年我国工伤保险制度30年变迁历程的考察可以发现,工伤保险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不适应是推动这一制度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工伤保险待遇项目设置和标准不断趋于规范化与合理化,技术手段日益先进化。  相似文献   

3.
《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后 ,之前有关工伤的行政法规、规章及政策性文件将失效 ,由此导致工伤认定范围的重新整合。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相比 ,《工伤保险条例》确认的工伤范围既有扩大的一面 ,也有缩小的一面。从保护劳动者利益出发 ,工伤范围还有扩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工伤职工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面对这种现状,我国应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适合国情的、完善的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大量出现的灵活就业和灵活用工方式,使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格局,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用工形式下的非标准劳动关系。如何保障非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待遇是新型问题。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首先要进行工伤认定,所以非标准劳动关系下的劳动者工伤认定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工伤的社会风险属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把非标准劳动关系下的劳动者纳入到工伤认定程序中来,才能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2004年实施《工伤保险条例》以来,已将一至四级全残人员的工伤待遇纳入到工伤保险统筹中,但其他一些破产企业及参加工伤保险前发生的工伤人员,单位因经济效益等不确定因素,其职工发生工伤致残后得不到及时的赔偿,侵害了这部分人员的权益。2011年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的呼声终于得到了回应。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游离在统筹外的老工伤人员纳入到基金统筹,使企业能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安心生产,使老工伤人员的待遇有了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工伤保险基金自2000年建立以来,运行一直比较平稳,能够为参保职工及时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轻了用人单位的负担,对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制度运行中也存在工伤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和工伤预防基金准备不足等问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其中关系农民工自身健康的工伤保险缺失尤为严重。覆盖面窄、维权难、企业偷保漏保严重、工伤预防和康复薄弱等成为制约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桎梏。借鉴国外工伤保险模式的优点,我们应扩大制度覆盖面、促进工伤认定程序科学化、健全"预防-康复-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2011年1月1日新《工伤保险条例》的正式实施,新条例进一步明确和扩大了职工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范围,却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思考,诸如上下班途中如何界定、非本人主要责任范围的确定、非交通事故能否认定为工伤等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去探讨和研究。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职工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条文的理解和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09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不再认定为工伤的说明,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本文从上述工伤认定在中国工伤保险中的演变发展情况出发,针对<征求意见稿>给出的五条原因或动机发表观点,并通过对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所引发的工伤补偿责任与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广义竞合问题的分析,提出对于职工的财产性损失部分的赔偿采用补充模式,在保留上述规定的同时赋予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代位求偿权",对于职工人身伤亡部分的补偿采用兼得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议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伤与职业病的经济补偿制度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仍存在若干缺陷。为了保护劳动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创造出了大量平台就业岗位,由于工作过程中面临的诸多职业风险以及工伤保障的缺失,平台从业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平台从业者的特殊性导致了在将他们纳入工伤保险保障时需要进行创新.本文通过梳理涉及外卖骑手的工伤争议案件,总结平台从业者工伤保障面临的难点,并在分析国内外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  相似文献   

13.
灵活就业是共享经济背景下的新兴就业形态。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难以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本文基于相关政策背景,剖析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在劳动关系、工伤认定、社保征缴、社保费率方面的适用困境,提出破除社会保险与劳动关系的捆绑、健全工伤保险运行与赔付机制、确定社会保险缴费主体与标准、持续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对策,以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覆盖面显著扩大,对劳动者的保护明显加强。作为工伤保险主要的受益群体之一,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比例很低,流动频繁,工伤赔偿程序复杂且成本较高。我国迫切需要扩大工伤保险对农民工的覆益面,提升管理水平,力争及时赔付,尽早普及省级基金统筹,优化保险费率结构,创建预防、补偿与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工伤康复的问题与解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工伤、交通事故增多,越来越多的残障者需要康复。然而,我国目前康复供给相差甚远。在市场经济下,残疾人面临的教育、就业等压力远大于肢体健全者,若能给予及时的康复治疗与培训,他们的残存能力还能得到提升,但康复的极端短缺不仅达不到上述目标,而且还会使相当数量残疾人的伤残程度有所恶化。我国目前有100多万因工伤残职工,虽然占全国残疾人数比例不大,但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接受康复的“外部条件”相对其他残疾人要强。  相似文献   

16.
解放之后建立的中国工伤保险制度,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减轻职工后顾之忧,促进生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工伤保险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工伤保险作为工伤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减少职业伤害、工伤事故成本,增加基金累计以及工伤保险能力的适应性,因此, 只有加强工伤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减少职业伤害,减少工伤事故带来的身心伤害,可以更好地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工伤和大病后得不到有效的社会保障,近年因伤病致残、致贫的问题较突出,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应尽快得到确立与完善.本文针对农民工工伤保险缺失的现状分析原因,并阐述如何治理、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非属同一法律制度,基于二者之请求权如何行使,立法对此尚付阙如,司法裁判观点也多有不一.民法与社会法的法理根基虽然迥异,于损害填补的机能上二者亦有其交错,因此在工伤职工权利行使的路径安排上须兼顾公平与效率,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民法与社会法的顺畅衔接.具言之,应尽快制定统一的《工伤保险法》,在必要时允许...  相似文献   

20.
工伤保险是由国家、社会给予伤残者或死亡者本人及其家属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职工和用人单位的权益。通过对现行我国各省、市《工伤保险制度》关于保险生效期进行研究,并结合企业工伤保险案例,对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