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李红军 《中国就业》2012,(10):56-56
据央视9月3日《朝闻天下》报道,新的学期开始后,一些城市开始放宽农民工子女入学门槛,开始接纳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申请。一些学校明确表示,只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务工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在居住地工作一年以上,其子女均可到附近学校就读。看罢这一消息,让人眼前一亮,不禁为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方面与城里孩子"平起平坐"而拍手叫好!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两元结构的存在,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入学成了奢望。一些学校以校舍紧张,师资力量不够为由,拒绝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即便找关系,居高不下的"择校费"更令农民工子女"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2.
陈俊婷  魏诗花  吴红蕾 《活力》2006,(4):123-123
一、我国教育现状 1.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困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社会各界纷纷呼吁政府解决好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困难的问题,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尽管200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流入地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接受农民子女在当地的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要加强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将其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和体系,统一管理”。但是,问题并没有因一个文件而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流入地政府并没有按照文件的要求真正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保障,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从法律角度剖析当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提出妥善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外来农民工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子女就学成为了被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在杭州下沙工作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调查,通过对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情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昕息 《价值工程》2011,30(31):293-295
利用华南理工大学"关注农民工子女"大型社会调研取得的2226份数据,针对农民工子女的两个细分群体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运用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从宏观、外观、中观、微观四个层面,从系统结构的角度认识在这一群体成长过程中,个体所处的整体情境及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层面的环境要素之间与各个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和作用传递。  相似文献   

6.
吕桂芳 《活力》2014,(24):41-41
伍连德小学学生近70%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很少。家长又忙于生计,缺少对孩子关注。学校周边聚集着农贸市场和空车配货,环境较为复杂。 面对此情此景,如何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实现中国梦,作为班主任的我,用炙热的教育情怀.送给学生健康、快乐和阳光,用心沟通,托起农民工子女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7.
《乡镇论坛》2010,(22):26-26
7月5日,江西省安远县针对外出农民工子女探亲难等问题,从当日起每星期开设两趟农民工子女假期探亲往返专车,以解决农民工子女思亲之苦。笔者闻之,不禁为其拍手叫好!时下,孩子放暑假,自然惹得父母牵挂。往年,一些进城的农民工往往忍受不住对子女的思念,专门回家看望孩子,关心其成长和健康。但仍有不少农民工坚守岗位,担心失去手中的“饭碗”,不敢请假回家与子女团聚。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关乎我国教育大政方针的全面贯彻,关乎农民工子女的未来.鉴于此,本文从郑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出发,着力分析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就相应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寄希望于改善郑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已成为一项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其现状和原因,认为阻碍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制度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还有家庭的因素,其中制度因素最为重要;并指出政府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体制、合理的户籍流动制度,政府各部门要权责分明,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责制度,从而更好地建设我国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中国就业》2012,(3):18-18
应当以农民工子女接受公立学校教育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切入点。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同在一所学校上学,会增加他们与城市文化的接触和学习,孩子的家长们也会多一条与城市家长或城市文化沟通的桥梁。此外,还可以从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入手,推进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如更多地开办社区图书馆,在那里建立起一个开放的、可融入式空间,既增进社区孩子、大人间相互沟通、联系,也为农民工提供一个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两为主政策实施和执行,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境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迁子女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升学难的问题凸显,这一问题将成为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的最大难题.本文从正义论的视角,探讨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升学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镇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热点和难点,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相似文献   

13.
资讯点击     
《中国就业》2012,(3):18-19
声音应当以农民工子女接受公立学校教育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切入点。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同在一所学校上学,会增加他们与城市文化的接触和学习,孩子的家长们也会多一条与城市家长或城市文化沟通的桥梁。此外,还可以从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入手,推进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如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升学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洁 《价值工程》2011,30(25):212-213
根据户籍和高考的制度,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需回原籍参加中考和高考,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升学问题逐渐显现,成为目前农民工子女教育一个最大的难题。本文从放开高中教育、返乡教育以及中职教育做可行性分析,认为在目前各项配套制度还不完善之际,需要谨慎对待流入地农民工子女就地升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融入城市,成功的实现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是随着农民工的转移,随之而来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突显出来。因此,本文侧重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日益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农民工或外来工流动人口大约有1.2亿左右,按照北京市的调查比例推算,全国大约有432万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学龄儿童。而这些外来工子女实际上在正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只占其中的12.5%即54万,还有87.5%的外来学龄儿童,即378万被  相似文献   

17.
只要承认农民工的孩子是这个国家的小公民,那么在目前国家尚未“理顺”相关关系之前,中央财政对凡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的那些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就应当拨出教育“人头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肖勇  何梅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4):101-105
通过对湖南省农民工进城务工过程中的子女适应问题进行了调查问卷和走访,结合自身所学知识,重点对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学习以及人际交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收集整理到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的应用对影响农民工子女城市适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是否有城市同龄朋友、同学交往、学习成绩、老师态度、流动儿童的性别和年龄等内容,在影响因素中所占比例较高,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在京农民工子女基础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及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了诸多措施解决在京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但是这一群体在京教育状况尤其是基础教育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作为城市政策制定者应该意识到农民工子女基础教育对城市发展的意义,逐步改善其就学环境,不断完善配套制度,促进城市和谐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伴随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在城市出现很多问题,其是否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农民工子女是否能够平等地享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两为主”政策的出台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但政策的出台往往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文章对“两为主”政策出台背景进行分析,对政策执行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一些完善“两为主”政策的建议,以便“两为主”政策得以落实,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权益得以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