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是国家就业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社部门,作为代表、服务、管理就业的事业组织,是政府与就业困难群体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职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服务工作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就业指标已成为宏观经济调控和各级政府施政的重要指标。就业统计工作在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严重影响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山东省十分注重就业统计工作的制度建设,注重就业形势的监测分析,注重信息化手段统计的推广应用,目前,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支撑城镇登记就业人员106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6万人,就业培训295万人,岗位信息量达到1671万条,涉及就业统计数据600多项。这些数据已成为山东省分析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执行情况的基本依据,为全面完成全省就业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是全围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任务重,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困难人员多。同时,武汉市也是全国教育大市,每年高校毕业生多,部分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全市就业总体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武汉市针对就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并把开发公益性岗位作为建立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就业》2023,(2):9-13+5
<正>一、出台政策组合拳,精准实施专项行动,全面助力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各地加紧出台系列稳就业政策,加快实施稳就业专项行动,着力化解风险,有效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北京市制定30条稳就业政策措施,精准实施稳就业专项行动,助企纾困稳岗扩容。天津市出台稳就业14条,超常规力度精准施策,打造稳企防线。山西省出台稳就业保就业文件,  相似文献   

5.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就业工作者作用更加凸显。高校就业工作要突破传统理念,把就业工作当成一个系统工程,不断改革进取,精心谋划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所有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近几年来,我国把就业问题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实行了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相似文献   

7.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切实支持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切实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千方百计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相似文献   

8.
非正规就业,又称“非典型就业”、“临时就业”、“弹性就业”、“灵活就业”,它是就业的一种形式,是对正规就业的一种补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是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就业困难群体的基本概况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还在继续,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大幅下降,就业需求空间急剧压缩,导致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矛盾更加尖锐突出。就宜宾市就业困难群体而言,主要指符合法定劳动年龄阶段,既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愿望,但失去就业资源禀赋(包括岗位、技能、资金、非歧视性的平等就业权利等)的社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0.
今年静安区的促进就业工作将在去年“绿色通道——就业援助行动”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切实抓好居委会就业援助员队伍,不断完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积极探索就业双向承诺、见习培训补贴制和职业介绍代理人等制度,建立健全困难人员的就业托底保障机制。截止4月底,通过各种途径,已有近900名就业困难人员走上了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并始终将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摆在就业工作十分重要的位置。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困就业造成巨大冲击,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成为更加紧迫而艰巨的任务。2009年,各地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努力开展工作,不仅稳定了我国的就业局势,  相似文献   

12.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体部署,是全面实施《就业促进法》的重要举措。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劳动者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能够产生就业岗位的倍增效应,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措施,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实现充分就业,就一个国家来讲,关键是要实行就业优先的战略,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每一个基层社区来讲,就是要通过具体的服务和帮扶,将就业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劳动者身上,帮助他们开发就业有新岗位,素质就业有新提升,平等就业有新保障,稳定就业有新支撑。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了解江苏省卫生类职业学校目前就业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就业管理体系。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现场发卷、当场收回。结果表明所有学校均有健全的就业管理机构,均将就业管理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将《就业指导》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不同形式的就业服务;每年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就业意向问卷调查。说明目前江苏省大多数卫生类职业学校就业管理机构健全,就业管理重视,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就业服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处于较高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基层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的头等大事。河南省济源市就业服务部门认为:单单依靠财政专项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网,推入就业大市场,采用市场调节的机制解决“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这样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8年,辽宁省劳动就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大局,把促进就业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辽宁带来的就业环境趋紧等不利因素,各级党委和政府紧紧围绕“扩内需、促增长、保民生”的目标,切实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工作,努力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全省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在全面分析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对促进全省就业增长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筑牢民生之基,多策联动全方位提升就业保障能力,既运用底线思维兜底民生,抓住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也进一步聚焦“数字+就业”培育接续有力的就业新动能,积极引导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速释放就业的倍增效应,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就业需求。未来,我国应努力营造高质量就业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数字赋能,全面优化创业政策支持体系,高效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以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闵谦 《中国就业》2010,(11):39-41
就业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搞好就业工作,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江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特别是2002年以来,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并重、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促进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障并重、省内增岗与劳务输出并重的工作思路,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工作,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来源,更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环。多年来,海南省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使广大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获得工资收入,实现个人和谐发展。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海南省仍安置8.6万人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3.6万人实现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初次就业37935人,超额完成年初计划,努力落实就业科学发展观。但是,不可否认,2008年全球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海南落实就业科学发展观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高度关注民生,以“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为宗旨,十分重视促进就业和统筹城乡就业一体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该市城乡就业不断优化,促进就业工作取得可喜成果。为进一步提升就业和促进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以吴江经济率先发展和民生工作领先发展为背景,以打造吴江就业工作新优势、营造服务民生新业绩为宗旨,按照优化就业,服务民生,实现体面就业、公平就业、自主创业的要求和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就业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