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近日不少媒体报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确权工作有望于11月前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土地制度改革有望进一步推进,农地有望通过招拍挂等形式进行市场化流通,权益进行市场化分配。  相似文献   

2.
学者评说     
《中国老区建设》2014,(4):34-34
王小映:“虚拟”承包容易损害农民权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小映认为,土地确权是依法确认直接及于土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用益物权的过程,需要确权到物(土地)和确权到人(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即是说要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坐落、四至、面积等。能够承包到户的土地,应当首先选择发包到户,进而确权确地到户,这也是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户后农民自愿选择土地人股或统一流转的,再可以依据入股或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来“确股确利”,而“虚拟”承包往往很容易损害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3.
王韶辉 《新财经》2013,(11):22-23
户籍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推进土地确权、利率市场化、开放能源领域……在社会最关心的重大领域,改革如何推进?看专家如何解读。  相似文献   

4.
土地确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确权工作能顺利、高效的开展,应认识到土地资源确权管理工作的关键性,并能结合实际的土地资源确权管理工作要点进行优化。文章就土地资源确权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王小映:"虚拟"承包容易损害农民权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小映认为,土地确权是依法确认直接及于土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用益物权的过程,需要确权到物(土地)和确权到人(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即是说要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坐落、四至、面积等。能够承包到户的土地,应当首先选择发包到户,进而确权确地到户,这也是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户后农民自愿选择土地入股或统一流转的,再可以依据入股或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来"确股确利",而"虚拟"承包往往很容易损害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合作经济》2013,(1):14-1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被认为是围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2012年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将全面进入收宫阶段,让农民像市民一样拿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证。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86%。天津、海南、安徽、广西等地发证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7.
农民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民承包地使用权流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迫切需要,是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必由之路,电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继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增的广阔道路。我国农民承包地确权难、属性明确难、功能转换难、市场化运作难、激发动力难、收益分配难、中介服务组织构建难和依法流转难。积极推进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合理高效流转,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制定方针,明确原则,方式多样,推广租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8.
一、推进土地确权,明确和强化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是在维护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的大原则下,通过“土地确权”,将现有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真正界定给农民个人,使每个农民成为土地的“三项”产权主体,可以合法转让、继承等。通过界定和强化农民土地产权,使土地集体产权由“共同共有”集体产权向“按份共有”集体产权转变,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徐豪 《中国报道》2014,(2):22-23
微观方面,要在农地确权的基础上,最终允许土地使用权进行流转。在宏观管理方面,要优化土地用途管理政策,建立农业保护区制度,减少土地流转中的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对兵团团场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团场的农用土地确权实施情况,深入了解兵团职工对农用土地确权工作的认识及在农用土地确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根据调查数据,及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对策,提高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维护团场、职工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强化维稳能力,规范团场、连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11.
魏葳 《产权导刊》2012,(12):13-15
中国的农业要成为现代化的大农业,必须打破已实行了30多年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标志的一家一户的土地承包制。而要打破这种土地承包制,首先必须改变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要改变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必须先从土地确权开始。说到底,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土地流转起来。如果土地不能流转,则中国的农业成为现代化的大农业,永远只是“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土地改革路径以确权为始点,以流转来放活,最终实现土地市场化交易8月31日,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组成的全国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在会上,领导小组组长、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坦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涉及农村社会基础的  相似文献   

13.
何流  何晶 《中国报道》2009,(4):24-26
成员权不明确,遇到农民调整土地的诉求,就很难处理。因此,保护农民作为土地承包人的利益,是要在“确权”基础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措施,其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处理农村矛盾纠纷问题,同时还能给农业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扩大整省试点范围。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再一次强调了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目前,全国土地确权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大部分地区都在2017年基本完成土地确权任务。文章在分析土地确权工作冲刺阶段仍旧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深层次挖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从而针对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原有土地使用权平均分配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农业市场化、规模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坚持和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市场化配置,已成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做好农地确权工作必须首先明确工作指导思想,纠正思想误区。农地确权工作要把握的"四项原则"。农地确权工作中要明确六项具体任务。登记颁证是工作核心,为土地流转放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市场化内涵辨析及建设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英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22-124
文章从法律和经济学视角对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市场化中的关系问题展开分析,以此揭示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市场化的内涵,分析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市场化的特殊性。明晰农民产权、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的根基,这有益于保障农民的主体权益,有助于维护农村土地要素市场秩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确权是基础,流转是核心,配套是保障”是对成都土地新政经验最好的概括。成都模式将“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争取形成制度成果,更好地推进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姚菊芬 《特区经济》2005,(5):273-275
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如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化开发与利用——土地市场化经营,是我国当前城市经营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它不仅事关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然而作为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我国学者对其制度和法律问题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在国家对土地市场化经营还缺乏全面有效的法律和理论支持的前提下,实践先行不可避免会产生些疑惑。  相似文献   

20.
如皋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作为江苏省3个省级试点之一,在开展全要素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基础上,以滩涂和水流资源确权登记为重点,探索自然资源登记单元边界划定原则,形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指引。文章以该试点经验阐述一种以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的自然资源调查技术方法,为后期全面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