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奶粉事件席卷全国、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际,实体经济的国内乳品龙头企业承受的是“内忧”与“外患”的双重打击。牛根生的“万言书”,让我们看见潮水退潮后所显露出来的暗礁之险。当年,那么牛气的蒙牛与牛根生,这回只能低头求助。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美国经济打喷嚏,世界经济就感冒”的经济格局下,致使美国金融危机一爆发,就迅速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海啸。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使世界各地经济遭受重创难以独善其身,严重影响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和消费信心。关于这场危机的起因,除了有“美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房地产市场萎缩”,“利益驱使和监管失职”等系统性、深层次经济原因之外,信用危机也是其中的一个诱因。  相似文献   

3.
磨成标 《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1):217-218,233
文章拟用唯物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观分析在全球金融海啸的新形势下国家能源供应状况,以及当前水电企业经营管理中“安危相易”的情况,以期增强水电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帮助水电企业应对企业经营内外部环境“福祸相生”的变局及可能到来的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张来成 《数据》2009,(1):11-12
北京奥运流火刚过,一场无声的金融海啸越过大洋登陆我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以“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原则,适时推出十大应对举措,并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运筹和部署“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治本方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决不可立于美国危墙之下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国际金融危机,从表面看,是一次国际性金融海啸,但是实质则是资本主义制度与体系的一次“内破裂”。美国华尔街将品质低劣的次级甚或垃圾债券,与优质资产混装打包,贴上“AAA”信用等级,兜售给世界投资者。  相似文献   

6.
一旦产品发生了危机,直接受到冲击的就是销售终端,否则这一"毒瘤"就会像印度洋的海啸一样肆意地吞噬着本品牌. 没有哪家企业不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风风火火地搞销售.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就可能把企业平静的生活给彻底地打破,例如出现了产品危机.一般情况而言,产品发生危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产品本身问题而导致的危机,如康泰克产品内含有PPA、龙口粉丝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等;另一种则是非产品本身问题而导致的产品危机,如三鹿奶粉是因为假冒的三鹿奶粉惹的祸、优质的豫花牌面粉受到竞争对手的恶意举报等.不管是哪种情况,一旦产品发生了危机,直接受到冲击的就是销售终端--经销商和区域经理还来不及由企业提出整体的解决方案,就必须第一时间作出合理的前期解决办法,否则这一"毒瘤"就会像印度洋的海啸一样肆意地吞噬着本品牌.这是非常可怕而现实的.那么,当产品发生危机时,终端应该如何办?  相似文献   

7.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引起全球性金融海啸,还有可能引起世界经济的衰退.本文从经济伦理学的角度对次贷危机的原因在“次贷暴富者”背离美德常识、次贷金融衍生品的设计者和经营参与者缺乏社会责任精神、功利主义思想使金融机构误导消费者和投资者、美国人超前消费的理念推波助澜了次贷危机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金岩石 《中外管理》2008,(11):22-22
在金融海啸的惊涛骇浪之中,职业经理人的风险偏好相继转化为企业经营的流动性陷阱,危机像病毒一样扩散。  相似文献   

9.
应对危机     
一场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让人们有些措手不及。接着,金融海啸迅速席卷全球,由金融界蔓延到实体经济,终于,一场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像魔鬼一样攫住了整个世界经济:市场萎缩,企业倒闭,经济萧条,工人失业,整个世界经济处于巨大的震荡之中。表面看起来,危机的出现是由一些偶然的因素造成的,但实质上,正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又称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至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目前“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正在演化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对我国经济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是一个十分严肃而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王纪平  李潇 《财务与会计》2010,(9):71-72,77
房利关和房地美(下称“二房”)因“次贷危机”走入人们的视野。在次贷危机中,“二房”蜕变成为美国金融海啸的“风暴眼”,导致股东损失惨重。而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及其控股予公司——威斯科金融公司却幸运地在2000年就将其重仓持有的“二房”股票悉数抛掉。巴菲特当时为何会做出清空这两支股票的决策呢?  相似文献   

12.
当金融海啸的惊涛骇浪铺天盖地席卷而至的时候,很多人都为中国企业担心,不知道相对缺乏在市场机制应对危机经验的中国企业,能不能经受住这一考验。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对我国一些对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形成强烈冲击,不少企业经营困难,其累积的负面影响有可能进一步蔓延。企业风险与企业相伴相随的特性,要求我们必须将风险文化作为企业不可缺失的文化基因,并不断加强风险文化建设,否则企业不可能达成既定的愿景目标。而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企业风险文化建设是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新概念武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多家国际大品牌在中国遭遇信任危机。一向声称“优质安全”的洋品牌接连出现问题,品牌危机成为企业必须逾越的生死劫。其中,SK-Ⅱ、强生公司的产品安全性受质疑,肯德基调料中惊现苏丹红,立顿茶被指氟化物含量过高,高露洁牙膏可能含有致癌成分,雀巢婴幼儿奶粉含碘量超标。品牌越大、知名度越高,消费对其的信任度与期望值也越高,而这一系列危机事件,让消费在品牌选择上深感无所适从,也让企业家对品牌危机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正汹涌而来,如何规避由此带来的种种企业风险呢?从“理论”到“装备”,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似乎都没有充分的准备。其实,在当代社会,企业风险同企业总是相伴相随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9.11”恐怖事件后,“危机管理”的话题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果将“危机管理”界定为“意外、紧急、不利情形下的互动关系处理”,那么深究其概念内含与实践操作的前提假设与理论依据,可见并不存在能够真正令人信服的东西,“危机管理”本身似乎也存在着危机。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进行“互动关系处理”,必须清楚危机产生与演化规律,并知道人们介入后是可以改变事态走向的,否则就属于管理者不可控事件,如那些由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危机。对于不可控事件,实事上即使管理者要想调控也是徒劳的。这意味着,“危机管理”只…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危机     
某些正在发生的事件注定会影响每一个人,譬如金融海啸。 然而,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儿”可能给我们更多启迪。  相似文献   

18.
企业如何面对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人们可能还记得这些事件:1982年的强生公司泰诺胶囊事件、1994年的英特尔奔腾芯片事件、奔驰汽车公司遭遇的“砸大奔”事件、安然公司破产事件、南京冠生园陈馅风波、9.11、非典、禽流感以及近期的阜阳“奶粉”事件、德隆危机事件、杜邦的“特富龙”事件等。类似的事件还在层出不穷地发生,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严重地威胁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些危机事件的背后,  相似文献   

19.
多难兴企     
古语说:“多难兴邦”。中国企业也开始遭遇世界性“金融海啸”的灾难。在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冲击下,美国金融业遭受重创——贝尔斯登轰然倒地,“金融海啸”淹没投资大亨雷曼兄弟,美林银行正被并购,全球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岌岌可危。美国的“大喷嚏”传染了各国的经济“感冒”,企业灭顶之灾几乎顷刻而至。俄、日股市暴跌,政府竭力救市,  相似文献   

20.
童昌华 《企业世界》2005,(12):32-33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任何企业都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无论是享誉世界,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还是那些默默无闻,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危机的困扰,都难逃危机的侵袭。几年前发生的欧洲二恶英污染事件,比利时的可口可乐饮料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光明奶事件”,都是典型的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