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1994年《仲裁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写明仲裁委员会。因此,目前我国仲裁法律制度只承认机构仲裁,而不承认国内临时仲裁的效力。文章就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的概念、优劣进行分析,以期增进对临时仲裁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增加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程度和仲裁庭的权限,试图与最新的国际仲裁规则保持一致,但过于"国际化"的规则却与我国《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的立法难以衔接。看似创新性的开放仲裁员名册制虽然有利于扩大当事人意思自治程度,但可能会延长仲裁期限、降低仲裁效率。仲裁庭临时措施决定权、紧急仲裁庭、合并仲裁制等看起来有助于提高仲裁效率,但因未能得到立法的支撑而可能在实践运行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可能降低仲裁效率、牺牲程序公正价值。仲裁第三人的权利义务不明,会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国际经验的吸纳不应当是简单的条款移植,而应保证引进的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通过附则的形式,对该规则进行补充说明和修订。  相似文献   

3.
现行机构仲裁浓重的行政色彩偏离仲裁机构本身之属性,其设立和管理上的行政色彩不利于我国仲裁事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而作为另一种仲裁形式的临时仲裁被现行法排斥,这种立法模式使得我国与外国在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时不对等。基于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完善仲裁制度、保护当事人利益、解决仲裁形式单一化的需要,我国亟需建构临时仲裁制度。建构临时仲裁制度应该在思想观念上转变且体现仲裁的非国内化;重新定义仲裁协议规范;确立临时仲裁员制度并适时建立仲裁协会;承认现有社会团体组织之临时仲裁权。以上尝试可在仲裁机构必要协助下完成。  相似文献   

4.
《自贸区仲裁规则》借鉴吸收了国际上先进的仲裁经验和制度,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仲裁规则。仲裁规则的实施需要国家立法予以支撑,而《自贸区仲裁规则》的先进性使之与国内立法在一些创新性制度上相脱节,引发临时措施强制执行、默示仲裁协议效力、裁决关于第三人的执行等问题。为实现国家设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就必须克服仲裁规则与现行法律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仲裁协议效力要件规则应当适当。我国仲裁法制体系中关于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的能力、客体可仲裁性及仲裁协议应具备的必要内容方面的效力要件规则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仲裁法》中相关条文的方式予以解决。此外,我国关于仲裁协议形式要件、必须符合强制性法律及意思表示应当真实方面的法律规则也有一定的缺陷,因而同样有必要在修订《仲裁法》时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受理商事纠纷的前提,也是排除法院管辖权的依据。当事人有关仲裁协议有效性的争议将会动摇仲裁管辖的基础。本文从分析仲裁管辖的依据入手,探讨了仲裁管辖与法院管辖之间的界限,结合国际上仲裁管辖制度的最新发展,提出我国应进一步放宽对仲裁管辖权的限制,以促进仲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际商事仲裁中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并非仲裁制度中的纯理论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的仲裁管辖权和仲裁裁决的承认及执行等重大权利和经济利益。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在此问题上趋向于扩大可仲裁事项的范围。而我国有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在可仲裁事项范围方面却过于狭窄,因此亟待扩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民社会民商事交往的日益增多,仲裁的优越性日益体现。而仲裁协议是仲裁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是整个仲裁的基础,其有效要件又是重中之重。通过对仲裁协议本质属性的分析,确定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及其是否有效的认定机构,并从效力角度对仲裁协议进行类型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内容瑕疵的有效仲裁协议的补救。  相似文献   

9.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之间达成的旨在通过仲裁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契约或协议。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中心问题是解决仲裁协议的有效性问题。本文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其准据法的具体方法,结合国内外商事仲裁的实践,遵循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提出自己关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制度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仲裁相对于一般商事仲裁在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这些挑战集中表现为电子商务仲裁协议(条款)的"书面形式"问题以及网上仲裁地的确定问题.我国在承认与执行电子商务仲裁裁决时,应该将电子仲裁协议(条款)视为书面形式;应该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为主,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补充的方法确定网上仲裁地;亦应按照<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在电子商务仲裁中对非国内仲裁裁决予以承认与执行.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结合相关实例,对目前中国仲裁制度下仲裁协议适用的立法与实践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存废或如何完善在我国存在着较大的争论。简单地废除该制度会有很多弊端,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将受理的人民法院的确定因素由"仲裁机构所在地"改为"仲裁地"、缩短申请撤销裁决的时限、完善仲裁裁决的撤销理由、改进撤销仲裁裁决程序中重新仲裁规则、重构撤销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程序和决定的形式与效力规则等。  相似文献   

13.
面对我国消费维权的艰难,理应发挥其多重优越性的仲裁维权之路却举步难艰,成为了消费争议解决途径中的一个断层。仲裁协议的达成是消费争议仲裁过程中首当其冲的问题。论文从仲裁途径解决消费争议的优势及现状出发,就消费争议仲裁协议达成的原则性要点进行了探索,并由此提出促进消费仲裁协议达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意思自治原则已经成为现代仲裁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在仲裁的各个阶段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仲裁协议的形式、仲裁协议的内容等方面切入,提出了在我国仲裁法的修改过程中贯彻意思自治原则所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仲裁协议是独立于合同存在的,法律还明确规定,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但对合同转让仲裁协议是否随之转让,或就及第三人的效力,即追及力,目前法律没有规定,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就仲裁协议的追及力存在争议。本文从仲裁协议的自愿原则,意思表达的主体特定性,论述仲裁协议无追及力,对合同转让如何确保仲裁协议效力,如何避免纠纷,顺利实施仲裁,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事业不断完善和成熟,现正逐步朝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但在此进程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法律因素的影响,即《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对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要求较为严格,可仲裁的争议事项范围过于狭窄,对仲裁协议要求书面形式受到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对此亟待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国际仲裁的基础,其主要原则包括仲裁协议的人身性、强制性、书面要求以及仲裁条款独立性原则等.随着国际商事交往的发展,有关仲裁条款对第三人的效力扩张问题慢慢突显出来.以债权转让后仲裁协议对受让人的约束力问题为例,剖析赞成者和反对者的观点,可以发现,承认仲裁协议的效力扩张某种程度上在仲裁实践中是可行的,对推动仲裁制度的进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是国家的一项方针政策,但传统的期货纠纷诉讼方式存在许多弊端,阻碍了这一政策的落实。采用仲裁方式解决期货交易纠纷有其独到的优势,符合我国国情且与国际通行的做法接轨,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期货纠纷仲裁制度是国内期货市场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仲裁应当成为解决我国期货纠纷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仲裁裁决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裁决是仲裁庭对仲裁当事人争议的实体问题所作出的结论性意见,它与终局判决具有相同的效力。为了保证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和仲裁程序的合法性,仲裁裁决的既判力仍应受到法律必要的控制与审查。为了保证仲裁裁决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对仲裁裁决司法审查应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科学的划定司法审查的范围,即对仲裁裁决进行适度的审查,不仅有助于仲裁优势的充分发挥,保证仲裁价值目标的实现,还能促进我国仲裁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时,国际商事仲裁以其"快速、经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当事人的青睐.仲裁费用对于纠纷的解决具有较大意义,一方面当事人缴纳的仲裁费用是支撑整个仲裁程序的唯一来源,另一方面仲裁费用制度对于仲裁程序的推进存在一定关联.就仲裁费用的分担而言,通常依照仲裁协议、国内法、仲裁规则或者公平原则处理.在国际商事仲裁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国际商事仲裁费用规则在很多方面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