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最大熵方法估计了2007-2013年我国银行同业网络,在区分债权银行和债务银行的前提下,以网络联系强度为权重计算了各银行同业业务对手的总风险,进而考察了同业业务对手总风险对自身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银行风险对债权银行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债权银行风险对债务银行风险无显著影响,说明同业网络中存在由债务银行向债权银行的风险传染.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杠杆率高、同业资产占比高、同业资产集中度高的银行更容易受到传染.文章的研究提供了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引致风险传染的证据,而且对于增强银行抵御风险传染的能力、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2012-2016年中国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拆借数据和贷款数据为基础,结合最大熵和交叉熵算法构建银行拆借网络,基于行业指数变化建立银行共同贷款网络,并同时考虑拆借网络和共同贷款网络,以债务排序为指标研究银行风险传染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水平基本呈下降趋势,这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以及各大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对于个体银行来说,拆借或行业贷款较为集中的银行对整个系统的风险贡献更大,需要进行重点监管以防出现金融系统性风险。此外,银行贷款资金集中的行业发生危机对于金融系统的危害更加严重,因此也是监管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于忠涛 《经济师》1995,(12):23-23
基层央行应加强对同业拆借资金的监管于忠涛同业拆借,(又称同业拆放)是商业银行相互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的一种短期融资活动。同业拆借是贷市市场的一部分。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不论是从市场数量还是从融资金额看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已成为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调剂短...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2-2006年的月度样本数据对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各期限利率进行了相关分析与协整分析,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探讨了同业拆借利率与债券回购利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目前同业拆借市场各期限利率的利率效应具有协同效果;同业拆借利率对债券回购利率有正的影响,但在央行不同的基准利率调整区间,回购利率对同业拆借利率影响并不相同,而且目前我国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程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5.
罗国兵  彭振江 《时代经贸》2007,5(1X):125-126
本文利用2002-2006年的月度样本数据对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各期限利率进行了相关分析与协整分析,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探讨了同业拆借利率与债券回购利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目前同业拆借市场各期限利率的利率效应具有协同效果;同业拆借利率时债券回购利率有正的影响,但在央行不同的基准利率调整区间,回购利率时同业拆借利率影响并不相同,而且目前我国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程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6.
笔者基于2011年上市银行数据,运用矩阵法对我国银行间市场风险的传递效应进行模拟研究,并考虑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银行同业交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将非银行金融机构交易数据纳入模型进行重新测算。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间市场上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表现为风险传染源银行数量的增加和风险传递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自1986年上海开办同业拆借业务以来,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专业银行为主体的庞大金融通信网络,对缓解资金供求矛盾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同业拆借市场主体混乱。按照《同业拆借试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只有经人民银行批准,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才能参与同业拆借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省地市"三级"人民银行都设立了"资金市场"。专业银行内部各职能部门,所属经营机构也纷纷走向同业拆借市场。企业也由银行出面或直接参与拆借,这种主体混乱的状况不仅不利于市场信息交流,增加交易管理成本,而且加大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不利于市场机制的运行。(二)资金拆借相当程度上成为变相的放款市场。建立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调剂各金融机构间"头寸"的余缺,促进资金的横向流通。按规定,同业拆借坚持短期融  相似文献   

8.
利用ARMA—GARCH族模型对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隔夜折借利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存在尖峰厚尾特征,非正态分布更适合描述隔夜拆借利差的厚尾特征;(2)银行同业隔夜拆借利差存在着波动的集聚性;(3)同业拆借利差波动存在着杠杆效应或不对称性,非预期的正的利差抖动引起的波动上升大于同幅度的非预期负的利差抖动引起的波动的上升,即利率上升引起的波动高于同幅度利率下降引起的波动。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主要是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81年,在我国乡镇经济最发达的江苏和浙江地区就出现了一些“地下”的以调节资金余缺为目的的资金拆借活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鼓励金融机构利用资金的行际差、地区差和时间差进行同业拆借。1985年,作为当年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业拆借市场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有了正式地位。1986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专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可以相互拆借。从…  相似文献   

10.
同业市场摩擦、银行异质性与货币政策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曦  金钊 《经济研究》2021,56(10):56-71
同业拆借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改变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同业市场摩擦因而通过银行贷款决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我国同业市场的特殊性又在于,存在着具有不同流动性充裕度和信用风险的大小银行,其中大银行可看作资金批发方,小银行主要是资金拆入方.针对这些特征,本文构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我国异质性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动态优化决策模型,推导不同类型银行的贷款投放决策,探讨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有效性.结论 是,同业市场摩擦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面对货币政策冲击,不同类型银行反应不一;特殊的同业市场结构进一步阻塞了政策传导——若同业风险飙升,大银行将急剧减少资金拆出规模,货币政策传导遭遇梗阻并产生类"钱荒"现象.然后使用2007-2019年间279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理论推断.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货币政策操作与金融改革的建议.对于深入理解我国货币市场运行,以及如何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问题,本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戴小平 《经济问题》1995,(11):30-34
金融同业拆借市场发展探析戴小平市场经济需要发达而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的发育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同业拆借市场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子市场,在促进短期资金融通方面具有其它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曲折的十年发展,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EGARCH模型,检验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之间拆借利率波动溢出的流星雨假定。结果表明,来自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流星雨对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波动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货币市场的运行特征 我国的货币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对短期货币资金进行集散的格局。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货币市场发育还很不充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子市场发育程度低。(1)从同业拆借市场分析。明显的问题有:一是参加资金拆借活动的对象局限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造成了市场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交易数量小;二是市场交易媒介体单一,同业拆借市场交易大部分是通过借据或借据加合同实现的,这种方式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陈芳平中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出现,导源于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自1986年正式开放同业拆借市场以来,全国各地相继设立了不同形式和不同规模的拆借市场。目前拆借的组织形式以无形市场为主,拆借规模随银根松紧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风险度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岳  朱宪辰  晏鹰 《技术经济》2009,28(6):85-91
本文利用1996年1月5日至2008年9月17日的我国银行间隔日同业拆借利率序列,通过GARCH模型对收益数据中的自相关和异方差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MLE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再利用所得参数分别计算了不同收益率分布假设下的不同置信水平的VaR值;在此基础上,进行回测检验,比较了各种模型估计效果,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同业拆借利率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历史波动趋势;最后提出了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GARCH族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进行VaR度量,从而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运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Shibor)的隔夜拆借利率数据进行研究。通过GARCH族模型的选取可以得出正态分布和T分布并不适合我国商业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本文选取广义误差分布(GED)对数据进行GARCH建模并测算其VaR,同时本文运用了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VaR进行测算,从结果证明分位数回归方法更适合VaR的度量。  相似文献   

17.
马克 《当代经济》2021,(7):16-20
近年来,我国同业市场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间关联性经由资产负债渠道明显提升.受此影响,银行间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也随之上升.针对银行间关联性不断上升的问题,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了银行同业业务的调控力度,有序压降同业理财规模,并对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占比进行限制,以控制银行间系统性风险.本文采用商业银行数据,模拟测算了近年来我国银行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变动趋势.实证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对银行同业市场规模的限制,显著降低了样本内银行间的关联性,系统重要性银行破产对金融系统的冲击明显下降.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应提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状况进行高频监测,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影子银行业务与国外成熟市场中的影子银行业务有着明显差异,从中外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业务及其风险特征,风险传染渠道与传染效应;并基于免疫系统理论,设计影子银行业务宏微观审慎结合的审计免疫机制,旨在防范影子银行业务风险向金融系统传染,维护金融稳定,确保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复杂网络关联影响模型,对银行倒闭引发银行间借贷资产损失和关联投资产品价格下降引发关联银行损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报告了银行系统风险有来自银行间借贷的直接风险也有来自银行投资关联的间接风险的现状,通过采用建立银行间借贷网络和银行投资关联网络进行冲击传染的数值模拟方法,结果发现通过银行间资产损失传染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银行间资产与银行资本金的比例,还有银行间的借贷网络结构.提出市场投资种类和银行持有资产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才会引发银行投资资产的关联传染的实际现象,研究结果指出银行投资资产损失关联传染和银行间借贷损失传染叠加,会使风险冲击加强,银行倒闭传染加速,很容易形成银行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20.
当前资本市场的风险传导机制--基于传染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狭义资本市场与银行系统的传染效应,得出其风险相互传递的效应关系结论,并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时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