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商》2011,(21):66-67
温州当下的困境,引发了诸多争论。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温州模式”已死,拯救温州将赔上中国。而挺温派则认为,温州无需救助,“温州模式”已经被历史无数次地证明,是最市场化的模式。救温州会否让地下钱庄解套,却无法泽被中小企业?救温州会不会重新激活衰退的楼市而让实业空心化进一步加重?救温州是“救中国”还是“赔上中国”?本刊特此摘录相关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浙商》2010,(17):18-18
我是山东人,在温州做生意七八年了。早些时候有个报道,是拿温州经济和青岛经济作对比,说青岛是“老虎经济”,或是“车间主任经济”;温州人不一样,宁当鸡头,不当牛尾,所以是“小狗经济”,也称作“老板经济”。我在温州当地走动的时候,印象很深的就是,那些农民不肯去打工,家里房子就两间,里面还摆着两台机器不停运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加入WTO,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道路已是必然趋势。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发源地,被誉为“民营之都”,曾以“温州模式”闻名全国。温州模式是在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产权清晰、内源积累、区际贸易”的特点,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内向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金少策 《浙商》2011,(14):100-103
“今明两年将是温州民间资本投身私募证券基金的元年。”温州金融办副主任叶新明表示,“从去年开始,大量的私募基金公司轮番登陆温州,试图引导温州资本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温州,一片四季温暖的大地,一座活跃创新的城市。这里的经济被称为“温州人经济”,这里的“温州模式”、“温州速度”和“温州商人’享誉海内外。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温州人引领着时代潮流,在改革的大潮中起起落落,并最终赢得了中国和世界肯定的目光。  相似文献   

6.
4月9日,温州人在中美洲哥斯达黎加创建的”哥斯达黎加中国产品工贸园”在温州正式启动金融、产品出口、出口信用担保等多边战略合作配套工程。这是敢闯敢干的温州人大兴“海外开发区”的一大创新之举,它为温州人从“办市场”到“建园区”转型升级“走出去”又添上一抹重彩。  相似文献   

7.
钟朋荣 《商界》2006,(4):42-43
近年来,温州出现了两个新概念;一个是“财团”,一个是“炒”。这两个概念的出现说明什么?说明一部分温州人要由“马”变成“人”。所谓“马”,即当牛做马。20多年来,温州人主要通过产业经营,即通过实实在在地造皮鞋,造打火机,通过“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通过“走遍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创造了巨额财富。在中国股市最火爆,全国五六千万人炒股的情况下,温州那么多有钱人,几乎无人炒股。  相似文献   

8.
陈祥德 《财经界(学术)》2014,(18):160-160,163
随着温州“金改”措施的逐条落实,温州中小企在财务管理上迎来了很多机会。本文先分析“金改”前温州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问题,再归纳分析温州金改的具体措施,最后提出在“金改”当下,温州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机遇和具体措施,希望对当下的温州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浙商》2011,(21):18-18
自从温家宝总理今年第二次到温州后,一时间有关“救温州”的言论甚嚣尘上。不明真相者以为,温州真的“沦落”了。  相似文献   

10.
浙江温州柳市工业区,是闻名的电器王国。这里南沿“黄金海岸”温州港黄华港区,北倚“天下奇秀”雁荡山,104国道线纵贯而过,距温州机场40公里。温州正泰集团公司以它独特的白包镇兰的美观建筑,鹤立于整个工业区的群体之中,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金少策 《浙商》2010,(15):74-75
温州人四海为家,“四分五裂”的生活方式背后,是解开温州人成功大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他是学者,也是政府官员,更是“温州模式”20年历史见证人。因为对温州民营经济和本土企业家的持续推动,他被称为“温商守护神”。  相似文献   

13.
赖琴 《商》2014,(43):145-146
《金锁记》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能够认识不一样的七巧,和七巧之为七巧的无奈。本文试探究“七巧”是怎样一步步丧失本性,成为乖张暴戾,性格扭曲,人格变态的寡妇的。  相似文献   

14.
《商业时代》2004,(5):58-58
同天下诸多寡妇一样,石头河的波女同样“寡妇门前是非多”,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恋爱、婚姻、离异三部曲。她一生积极奋发,勤俭耐劳,争强好胜,欲图幸福,却换得了徒有虚名,孤苦伶仃,心灵扭曲和极度悲哀。周围人虽然对波寡妇刮目相看,也免不了“跛脚天生坏”的偏  相似文献   

15.
温州是个小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其中绝大部分企业以家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产业层次“低、小、散”。其结果是温州在最近几年经济发展指数已明显落后于浙江省内其他同类规模的城市。温州经济的停滞发展与其创新能力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探讨了温州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再次打造具有“温州模式”的区域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16.
上海滩,历来是我国的教育高地,但是,在新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在我国教育还没有实质上向民营民营经济开放的情况下,竟然有3个“自命不凡”的温州人在上海办起了学校,引起公众高度的关注。温州人成了民营经济在上海涉足教育产业的“吃螃蟹”。尽管上海人已经习惯了温州人的“胆大妄为”,但这几个温州人对上海教育产业的精神有独钟,倒让人颇感意外。这人到底是何来头?什么来意?  相似文献   

17.
“要总结的话,新温州模式的特点在于:传统经济的提升 新经济发展 温州人的创新 现代文明,而集中起来就是在创新这个点上。”“我们不再提倡说温州人吃苦耐劳,所谓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现在若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未免水平太低了。”“温州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一是人的创新,二是企业的创新。三是政府的创新。”“现在,除了无为,政府还应该有为,这个有为,就是政府如何积极组织引导,通过政府来带动创新。”  相似文献   

18.
郑宇民 《浙商》2011,(23):52-53
温州要不要救?温州是中国的温州,我们对温州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经济发展,陌生的是它的文化传承。其实温州人是很有文化内涵的。今年的“7·23”追尾事件,温州人全民动员、紧急救援,他们根本没有想过要不要救?救急天经地义,责无旁贷。小伊伊就是在近乎无望的情况下面被温州救出来的。这就是温州文化的彰显。  相似文献   

19.
杨育谋 《现代商业》2004,(11):34-36
温州鞋再结“火缘” “火”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把蒙昧化为了灰烬,点燃了理性之灯。但是.在暴力者的手里.“火”却走向了文明的反面。在温州人眼里,这个文明的代名词浑身挂满了羞愧、耻辱、委屈和愤怒。这个中国的犹太人群落天生有恐“火”症、特别是那些鞋商们,简直是谈“火”色变。温州鞋业的历史就是一部焚烧与重生的历史,一部“涅槃”史。  相似文献   

20.
苍南跟“假冒”叫板沈英甲苍南不是“冒险家”的乐园,工商部门以自己的行动铸造了一柄“斩假”利剑。中国的温州是个出新闻的地方,而温州所辖的苍南县又是温州出新闻的地方。与苍南有关的新闻是什么呢?站在钱库镇或龙港镇楼房对峙仿佛峡谷般的窄巷中,临街人家全都传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