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鹏  张梦娜  虞虎  王英杰 《经济地理》2022,(10):193-200
高铁网络发展对于短时游客的目的地选择起到了显著影响作用。文章基于高铁列车时刻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型,以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及其A级旅游景区数据,模拟旅游可达性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结合OD成本矩阵原理构建基于高铁矢量数据的可达性模型,定量分析高铁开通前后对于一日游、周末游的短时旅游时空扩展效应。结果表明:高铁网络演变总体上提高了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的可达性水平,中东部地区的短时旅游可达时间压缩效果显著,空间可达格局沿高铁线路被拉伸扩展;高铁网络的发展促使旅游的短时可达效应进一步扩大,表现出多尺度、多层次特点,对城市一日游、周末游范围拓展的影响显著,表现出与高铁网络密度正相关的区域差异性;一日游、周末游覆盖的地级市数量增加,尤其是城市群地区的地级市。研究结论有助于认识高铁网络演化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性替代,为旅游城市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铁时代"湖北旅游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铁建设引领湖北旅游业走进了"高铁时代".高铁时代的到来使湖北旅游发生"革命性"变化:旅游交通便捷、旅游客源市场广阔以及区域旅游核心地位增强.本文基于"高铁"带来的旅游市场变化,分析湖北旅游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旅游产业联动、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品创新和精品化、区际协调发展、旅游营销强化以及旅游人才建设六大战略,助推湖北旅游业迎接高铁时代.  相似文献   

3.
李磊  陆林  穆成林  孙小龙 《经济地理》2019,39(5):207-216,225
交通对旅游流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铁作为近年来我国诞生的新兴地理要素,正在对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聚焦高铁对典型旅游城市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黄山市为案例地,通过对高铁开通前(2015年4月)、高铁刚开通(2015年8月)、高铁运行两年(2017年7月)、高铁网络形成(2020年)四个时间节点的观测、调查和预测,结合3 600份调查问卷和955条旅行社在线旅游网站线路数据,借助Excel、SPSS、UCINET、ArcGIS、Photoshop等分析软件和研究方法,研究高铁网络化时代典型旅游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高铁刚开通,黄山市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变化并不明显。②高铁运行两年,黄山市旅游流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密度逐渐降低,"核心—边缘"结构显著,核心区逐渐向高铁沿线城市转移,形成新的旅游发展轴线,网络整体合作水平上升,"旅游核心+高铁沿线城市"成为最主要的合作形式。黄山市的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不断提升,呈现极化发展趋势,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提升,高铁沿线城市的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普遍提升,成长为次级旅游中心和交通核心,非高铁沿线城市节点功能普遍下降。③预计到2020年,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将建成,黄山市高铁网络持续优化,旅游流网络规模继续扩大,网络发育更加完善,沿高铁线路将形成多个环形核心区,边缘区将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黄山市与高铁沿线城市的合作关系持续增强,对周边旅游地的辐射功能亦不断提升。黄山市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再次提升,沿高铁网络将形成多个次级旅游中心、交通核心,高铁沿线城市的区位优势继续增强,整体网络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④高铁开通至运行两年,黄山市旅游空间结构逐渐由不均衡的"网状"结构演化为"网状+链状"结构,待2020年高铁网络基本成型,将再演化为"核心—边缘—飞地"圈层结构,核心区辐射半径扩大至900 km,旅游地系统进入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稳定性好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4.
合福高速铁路的建设与开通,使泾县迈入高铁时代,为泾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提出新要求.为了加快泾县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泾县经济增长,泾县必须要抓住和用好高铁机遇,出台相关扶持高铁经济的政策措施推动高铁旅游融合创新发展,优化提升产业布局.建立健全高铁经济开放合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快旅游集散系统建设、加快区域旅游合作和开展高铁旅游品牌营销等对策,以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环高铁是海南铁路网最重要组成部分,其结合西线铁路形成环岛铁路,对海南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交通结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高铁经济对海南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从高铁经济对岛内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对海南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对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影响,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六个方面研究分析了高铁经济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5年底海南环岛高铁的贯通,给海南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从游客体验、旅游经济的空间布局、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要素聚集等方面分析了高铁开通对海南旅游业的影响,并从旅游产品设计、区域协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接待服务系统等方面提出了产业要素优化配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京沪高铁的开通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徐州旅游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京沪高铁开通优化了徐州的客源市场和旅游空间的格局,增加了旅游产品供给的多样性,扩大了徐州旅游市场的需求;徐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规模有限,影响处于初级阶段;徐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数收入增长率均居榜首。本文在分析影响的基础上相应提出三点建议对策:发挥本地特色的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合作,合理开发利用徐州旅游资源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与京沪沿线城市的资源整合提高人文形象打造多元化的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8.
孙卿 《经济问题》2023,(4):95-104
在中国高铁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以大西高铁为例,使用城市间的矢量路网、高铁站点及各城市旅游收入、旅游人数等数据,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引力模型,对大西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在高铁开通前后的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进行分析,并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进行耦合协调分析。结果表明:大西高铁的开通显著提升了各城市的可达性水平,但提升程度不均衡,致使研究区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公平性降低;区域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显著增加,且沿线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提升较为明显,各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均大幅提升;高铁的开通对高铁途经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的协同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高铁未途经城市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甚至出现了协调度降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高铁时代是"人群加快流动、要素加力聚集、产业加速升级"的新机遇,打造铁路商业延伸服务新品牌,实现沿线旅游经济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只有深入研究高铁客运所形成的旅游市场新特点、旅游消费新动向,科学谋划旅游目的建设和旅游企业经营新思路、新谋略,让高铁为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底开通的武广高铁让沿线省、市旅游业进入了高铁时代。这条便捷、时尚的旅游线路也成为拉动武汉旅游经济增长的动力。春节、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春游期间,来自珠三角、长三角的旅游团队激活了武汉旅游市场。而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作为东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能凭借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在高铁旅游之中获得相应效益,其原因分析和对策思考是目前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温福高铁、甬台温高铁、福厦高铁的开通,海峡西岸各省市相继进入了“高铁时代”。海西区高铁的快速发展为沿线旅游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推动了旅游目的地的串联,海西高铁旅游带已初具雏形。文章分析了高铁发展对沿线旅游地的影响效应,指出高铁已经成为海西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手,阐述了高铁时代下海西区旅游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区域合作以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文章建议,海西区应从新的战略角度加快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加速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高铁成为推动沿线城市、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触媒”。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高铁发展的实践证明,高铁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在分析了石家庄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建议:石家庄应顺应高铁对旅游业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尽快打造精品名品,完善旅游产业要素配套体系,优化服务环境,主动联合高铁沿线城市推出特色旅游线路,重视智能营销平台的应用,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尽快把石家庄建设成令游客向往、驻足的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铁旅游时代的到来,高铁发展对旅游业具有重要影响。途经南阳的郑渝高铁建设势必对南阳旅游产生显著影响,如重塑南阳旅游交通格局、拓宽旅游客源市场、提升区域联动发展可能、催生新的高铁旅游产品等,但也有可能引发价值趋同负效应和“同城效应”。为满足高铁时代旅游转型的需要,南阳旅游在今后应该注重整合旅游资源,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加强宣传促销,积极开拓客源市场;突破产业升级瓶颈,加强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旅游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同时也是开展慢旅游活动的引领地。其区域内高速铁路的发展对以改变旅游者行为模式为目的的慢旅游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该区域在开展慢旅游活动的实践中还存在交通安全及旅游供给等问题。因此,在高铁背景下,理清“快交通”与“慢旅游”的关系,并通过打造长三角慢旅游圈,开展生态营销及开发适应旅游者行为模式改变的慢旅游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银高铁规划北端经包兰铁路连通宁夏及蒙西地区,中部与太中银铁路、西平铁路及规划平凉至庆阳至黄陵铁路相接,南端通过西安枢纽与陇海通道以及西成客专、西康铁路、宁西铁路等衔接,辐射华东、中南、西南等广大地区。高铁沿线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西银高铁的建设将形成以西安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铁网络体系的快速发展,旅游客源地的等时线不断扩张,客源市场活动半径急剧延伸,由此引发我国旅游产业的深刻变化,成为区域旅游空间发展结构的基础力量。高铁改变了旅游的交通效用,缩减了游客的心理距离,提升了旅游的坐乘体验,降低了时间的掌控风险,逐步成为我国大众出行的首选方式,并给沿线中小城市旅游带来普惠性发展机遇。但高铁辅助交通体系优劣直接影响目的地的通达性、畅通性和体验性,进而拉大了沿线城市的旅游差距。以涪陵为例的中小城市需提升高铁辅助交通服务能力,改善城市在高铁旅游轴线中的节点地位,改变旅游空间结构的竞争格局,从而提高其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消费效用理论和旅行概率模型思想构建了多目的地—多客源地交互条件下的旅游空间竞争引力模型,进而利用GIS和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了有无宁杭高铁两种情境下中国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高铁干线对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节点与廊道集聚锁定效应,局部影响效果显著,但整体影响相对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的核心—边缘结构模式。(2)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不存在面域的显著性空间自相关,但存在比较显著的距离衰减特征,从高铁干线节点城市向外至边缘城市,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程度的距离衰减除少数存在无序或非线性特征外,大都符合线性衰减规律。(3)高铁效应与旅游空间竞争格局之间存在中等程度显著性相关,这证实高铁是影响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分异的重要变量之一,也说明高铁的旅游空间竞争效应会随着其它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实践应用中有必要坚持动态跟踪研究。(4)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的分异特征具有复杂性,采用多种空间计量方法开展集成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大西高铁将于2012年开通,将对运城市的社会及经济生活等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大西高铁的开通对运城市经济、交通、旅游的各方面的影响,希望运城市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利用高铁效应,大力发展经济,并早日建成黄河金三角中心城市,成为向东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  相似文献   

19.
高铁开通与站点城市旅游业发展:“引擎”还是“过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烽  崔琳昊 《经济管理》2020,42(2):175-191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生活需求之重要前提。我国高铁快速发展,高铁开通是成为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的“引擎”,还是仅起到交通“过道”的作用,这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予以甄别。本文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渐进型双重差分法评估了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年份、城市和剔除其他因素影响后,整体上,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国内游客人数和游客总人数的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但并不显著,甚至有较弱的证据显示高铁开通平均降低站点城市大约5%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总收入,这一结果提示,对大多数站点城市而言,高铁仅作为城市的“过道”,没能成为拉动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对不同城市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的旅游效应仅在五线城市表现显著,高铁开通可平均增加五线城市14 82%的国内游客人数。机制分析显示,高铁开通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城市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都并非是简单的正向传导路径,而是表现为正、负向影响并存的传导模式,从而导致了高铁开通的旅游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区域旅游生态关系的核心是区域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空间竞合关系,研究区域内旅游地生态关系有利于打破旅游地各自为政的局面。文章首次采用定量方法来判断旅游地之间的生态关系,从资源价值、客源市场、交通区位、接待条件和资源类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判断矩阵测算指标权重,并利用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和区域旅游生态关系判断模型,总结出高铁开通前后研究样本的区域旅游生态关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旅游生态关系具有从竞争向寄生向互利共生方向转化的趋势,而高铁的发展加速了此种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