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峻林 《商场现代化》2007,(12):313-314
薪酬并不仅仅意味着金钱,对智力型团队来说,薪酬还意味着身份、地位、业绩、能力和前景。那么,智力型团队的绩效薪酬有哪些特征呢?本文阐明了绩效薪酬概念,在对绩效薪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来阐述智力型团队的绩效薪酬特征。  相似文献   

2.
杨萱  罗飞 《财经论丛》2016,(5):87-95
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和薪酬激励理论,采用聚类分析法和FGLS,以2009-2014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中小企业高管团体特征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高管货币薪酬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高管团队特征影响企业创新行为,高管货币薪酬在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中具有正加强效应,即高管货币薪酬在企业创新行为中发挥重要的激励促进作用,能调节高管团队特征在企业创新行为中的影响。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管理者异质性和高层梯队理论,为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激励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有助于政府部门全面掌握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中小板上市公司创新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怎样才能使团队成员在集体和个人两个层面上都具有责任心呢?激励团队相比对群体,个体激励更具有挑战性,传统的以个人导向为基础的评估与奖酬体系在团队中必须改革.以适应以集体绩效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才能充分地衡量团队绩效。个人绩效评估,固定的小时工资、个人激励等等与高效团队的开发是不一致的。因此,除了根据个体的贡献进行评估和奖励以外.管理人员还应该考虑以团队为基础来进行绩效评估、利润分享、小群体激励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来强化团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作为团队激励最直接的杠杆一一薪酬制度是能否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最为关键的因素。设计一个统一、有效的团队薪酬体系,以下三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激励手段。薪酬水平解决的是薪酬体系的公平性问题.从内部公平角度讲必须解决这样三个问题:如何平衡不同类型岗位间的岗位价值差异:如何平衡不同管理层级员工的薪酬水平差异.如何处理同一类型岗位上不同经验和能力的员工的薪酬水平差异等。从外部公平角度讲是如何针对外部市场薪酬水平采取不同的薪酬策略。薪酬结构解决薪酬分配的合理性问题,薪酬结构要与公司的业务特点结合起来,并且要充分考虑内部不同的团队类型、团队中不同岗位的特点。激励手段是用来解决薪酬激励的有效性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团队薪酬激励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主要从团队薪酬设计的结构、薪酬的内外部公平性、薪酬的激励性和保障性、薪酬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薪酬的差异性和系统性等方面进行探讨,意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团队薪酬激励体系,满足团队成员和团队整体利益,实现团队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项目管理方式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推行应用,员工薪酬激励问题引起了企业的关注。项目团队工作绩效的激励因素主要有员工努力程度、团队的绩效和报酬。当前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主要有职能式、项目式和矩阵式。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员工的薪酬激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分析项目团队的薪酬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构建项目管理下的薪酬激励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温宏博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0):174-175
从激励薪酬的决定标准、薪酬水平、薪酬结构三方面出发对研发团队激励薪酬进行团队和个人两个层次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7.
营销团队作为企业的核心职能部门,其工作绩效水平与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合理和富有竞争性的薪酬体系是吸引优秀营销人员的重要因素。如何发挥企业薪酬激励的有效性,激励企业营销团队,通过科学性、公平性等方面对企业营销团队薪酬设计,讨论如何实现薪酬的有效性,以建立适合营销团队的一种合理而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8.
如今大型项目销售团队的出现以及发展对传统以激励个体为主的薪酬模式提出挑战,从而针对以依赖团队协同合作为特点的薪酬方案将更为有效和必要.通过将"团队薪酬"纳入销售员工工资结构,在激励优秀者的同时减少由团队内部争夺客户而带来的"内部消耗",进而提升团队的整体绩效.这样的薪酬体系可解决团队合作与激励个体的矛盾,亦可在激励销售员工创造业绩同时满足其与贡献团队关联的工作成就感.本文探讨团队薪酬激励方案的设计思路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项目管理团队是指有着共同的目标,为了保障项目的有效协调实施建立起来的管理机构,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由不同知识背景、技术特长的项目管理成员组成的,在一定资源约束下为实现某些具体建筑项目目标而组建的协同工作队伍.为此,采用了以多学科理论作为支撑,主要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薪酬与绩效管理等为基本理论依据,着重对建筑项目管理团队的可变薪酬及其激励效果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提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建立薪酬激励模型,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筑项目管理团队薪酬激励的对策建议,这对于我国建筑项目管理团队的薪酬管理、设计及团队激励都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营销团队作为企业的核心职能部门,其工作绩效水平与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合理而富有竞争性的薪酬体系是激励和吸引销售主力人员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如何发挥中小企业薪酬激励的有效性,如何对企业营销团队薪酬进行科学性、公平性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营销团队的一种合理而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探索团队薪酬内化高管工作投入的心理作用机制,发现团队薪酬激励的心理机制可分为报酬驱动机制和团队催化机制,这两种机制的有效运行可充分发挥团队薪酬对于高管工作投入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探索团队薪酬内化高管工作投入的心理作用机制,发现团队薪酬激励的心理机制可分为报酬驱动机制和团队催化机制,这两种机制的有效运行可充分发挥团队薪酬对于高管工作投入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企高管薪酬创新激励理论与实施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渝萍 《江苏商论》2006,(4):115-117
本文根据国企特点,通过对薪酬相关理论分析、创新激励制度的主要构成分析,阐述了国企高管薪酬创新激励制度设计和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创新创业浪潮的社会大背景下,创新团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激励团队成员,实现创新团队的整体绩效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创新团队在团队运作和成员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传统的经济型激励手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成员的需求,而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非经济型激励措施则能够带来高效的激励效果。在分析创新团队心理契约的基础上,从人际型激励、发展型激励和荣誉型激励三大方面分析了创新团队成员的激励对策,期望能够为创新团队实现创新目标提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激励理论设计出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激励要素调查问卷,运用问卷调查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团队成员的激励要素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得到了团队成员激励要素的六大类别,即物质激励要素、团队氛围激励要素、成长机会激励要素、荣誉激励要素、负向激励要素、其他激励要素。最后,针对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激励要素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激励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的去留关系着企业的命运,而薪酬激励是最有效、最重要的激励手段。团队导向的薪酬激励把核心员工的利益捆绑到一起,促使核心员工相互协作、提高工作效率。薪酬激励合理与否是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樊钱涛 《商业时代》2004,(29):40-41
团 队与团队薪酬制度 多变的市场环境,使企 业越来越多地依靠团队进行 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Cohen(1993)认为团队能够在两个方面提高组织的竞争力:一是提高组织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二是提高决策的质量。 建立了一个团队以后,许多管理者不得不开始考虑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薪酬制度来激励团队成员呢?于是一种与传统的基于技能的薪酬制度或者基于绩效的薪酬制度完全不同的薪酬制度:团队薪酬制度便产生了。国外企业已经在团队成员中采用了团队薪酬制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通用电气、摩托罗拉等。目前,根据团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现代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和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探讨企业团队的薪酬制度的理论依据,以LG公司的实际情况为例,从LG公司的现状出发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对企业现行工资制度的分析,找出团队薪酬激励机制存在不足的原因,提出寻找解决LG公司团队效率低下的方法,建立能够发挥团队优势的激励制度,为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发展下,企业发展中对人力资源管理愈加重视,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部分,其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企业设立薪酬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企业要想实现人本管理,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需从薪酬管理入手,调整、优化当前薪酬管理体系,使其激励作用充分发挥,为企业提供更多人才储备,并保证团队工作积极性,员工价值得以发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文章简单分析了薪酬管理特点与功能,并进一步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问题与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创新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企业R&D团队现有分配模式存在的缺陷分析,设计出基于效益分享的企业R&D团队激励性薪酬模型,并结合团队特点,设计了团队内R&D人员激励性薪酬的二次分配机制,以更好地调动R&D人员工作积极性,使其薪酬收入与研发成果的市场销售额结轨,保证研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更好地促进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