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关联交易侵占中小投资者权益是大股东掏空企业的主要手段,而共同机构投资者是否与大股东合谋参与此类关联交易目前尚无定论。基于此,本文通过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关联交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在企业关联交易中扮演了监督者的角色,参股企业后显著降低了关联交易规模;共同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第二类代理成本、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等渠道抑制关联交易行为,从而提高收益和降低风险。此外,当企业所在地区法治水平低时,共同机构投资者会更努力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本文不仅揭示了共同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关联交易之间的作用机制,也为我国规范和治理企业关联交易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内部人交易一直是资本市场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实施内部人监管,保护投资者利益不受侵害,维护资本市场"三公"原则,已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3年间内部人交易数据检验了分析师跟踪对内部人交易收益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内部人交易获利能力随着分析师跟踪数量的增加有所下降;(2)股权结构会影响分析师外部治理功能的发挥,国有控股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削弱了分析师跟踪与内部人交易收益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对于充分认识分析师跟踪的外部治理效应、强化内部人交易监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部人交易一直是资本市场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实施内部人监管,保护投资者利益不受侵害,维护资本市场"三公"原则,已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3年间内部人交易数据检验了分析师跟踪对内部人交易收益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内部人交易获利能力随着分析师跟踪数量的增加有所下降;(2)股权结构会影响分析师外部治理功能的发挥,国有控股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削弱了分析师跟踪与内部人交易收益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对于充分认识分析师跟踪的外部治理效应、强化内部人交易监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部人抛售、信息环境与股价崩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2006年起允许内部人在公开市场交易公司股票,本文分析了其后内部人的抛售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机理。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人中的大股东抛售行为确实引发了股价崩盘,但是股价崩盘并非由于内部人隐藏了坏消息,而是由于大股东的抛售行为加大了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分离,大幅增加了不确定性,导致外部投资者压低股价寻求风险补偿所致。由内部人抛售引发的不确定性上升,并不能被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在基本面信息的搜集过程中预知,相反,一致预期的打破和机构投资者应对不确定性上升的持股调整行为反而加大了股价的崩盘风险。本文的研究对加强内部人交易行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价同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证券市场所有A股上市公司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股价同步性和代表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三个变量——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化和持股机构投资者数量进行回归统计,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代表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三个变量都与股票股价同步性显著负相关,其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化是影响股价同步性的决定性因素,其他两个变量都是通过该变量发生作用的。这一结果说明机构投资者利用公司特质信息进行的基于信息的交易提高了股价中的信息含量,降低了股价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国家队”机构投资者不仅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微观企业经营决策行为。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提高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透明度是“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企业避税的重要渠道“。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及审计质量较差的样本中。  相似文献   

7.
股改完成后内部人交易日益常态化,内部人交易受到监管层和市场各方的关注。为了降低事后被查处的可能性,发生内部人交易的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可能会要求审计师签发更好的审计意见。基于2007至2013年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数据,研究发现: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经济依赖的程度越高,内部人卖出交易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负相关关系越显著。更进一步地,内部人交易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负相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股权制衡度较低、分析师跟进数量较少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表明上述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地遏制了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发生内部人交易后胁迫审计师签发干净审计报告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并购溢价是主并企业对市场行情及目标企业进行严谨判断后的理性选择,高溢价并购逐渐成为上市企业并购重组新常态。本文以2009—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并购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显著抑制企业并购溢价。进一步地,机构投资者持股通过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来抑制企业并购溢价。同时,本文还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并购溢价的抑制作用在企业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及信息环境方面存在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越能避免高并购溢价。另外,并购溢价对短期并购绩效有促进作用,与长期并购绩效无关。本文从并购视角出发探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带来的后果,为企业机构投资者的引入及交易定价的规范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
机构持股、特质风险与股票收益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与收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大量参与有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特质风险的分散以及超额收益的减少。文章选取机构投资者持股占股票市值比例这一指标来刻画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检验机构持股比例、特质风险和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在中国股市,特质风险与股票收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大量持股有助于降低股票的特质风险;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的股票,特质风险越大,股票预期收益越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监管机构和市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而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机构投资者连结企业之间的经济关联在资本市场中越来越常见,探讨机构共同持股对公司透明度的影响对于完善和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具有深刻意义。本文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机构共同持股对公司透明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机构共同持股能够显著提高公司透明度。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共同持股通过减少恶性竞争、降低披露的专有成本和缓解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这两条路径提高公司透明度。在国有企业、创新型企业中,机构共同持股更能提高公司透明度。本文结论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进一步完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为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市场操纵扭曲股票价格,降低股市资源配置效率,严重损害国民经济。操纵行为的产生源于实施成本与获取收益之间的不对称。市场操纵的防范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处罚力度,更需进一步优化我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提升市场效率,增加操纵成本。基于深圳股票市场的交易数据,针对机构投资者调研活动对市场操纵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调研活动能够降低股票被操纵的次数;第二,作用机制的分析表明,在个股流动性低、信息环境差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薄弱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市场操纵的抑制效果更显著;第三,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披露质量差及机构持股比例低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市场操纵的抑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异质机构及其所处股权环境在其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整体能够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当股权集中且存在稳定型机构时,机构持股比例与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当股权集中且存在交易型机构时,二者显著负相关. 这就要求我国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机构投资者多元化和股权分置改革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机构投资者、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反映公司治理效率的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作为关注要点,深入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治理效果问题.本文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无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并且盈余管理程度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本文还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否有效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显著高于无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而且信息披露质量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增加而提高.本文还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信息披露对于盈余管理的监控作用更为显著,并且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增加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以上发现意味着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已经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资本市场商誉规模快速增长,商誉减值异常现象成为一项重要监管议题。本文基于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商誉减值异常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企业商誉减值异常水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区分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发现,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由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驱动的。机制检验表明,管理层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下降是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商誉减值异常的重要途径。此外研究还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商誉减值异常的抑制作用在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好、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形下更加显著。本文结论丰富了机构投资者作用以及商誉减值的相关研究,对监管部门充分认识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以及如何抑制商誉减值异常、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现金价值模型,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公司现金价值边际递减,说明机构投资者的参与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2)机构持股对现金价值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当机构持股比例超过大约9%时,其对现金价值的影响会大幅减弱,这表明机构投资者缓解融资约束的能力明显衰减;(3)分别就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以及公司规模而言,民营企业、股权集中以及小规模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显著高于国有企业、股权分散以及大规模企业,因此也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4)相对于融资约束程度低的公司,机构投资者在融资约束程度高的公司中能够发挥更大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究竟是"兼济天下"还是"独善其身"?利用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出于"独善其身"的行为动机最终实现了"兼济天下"的效果.第一,机构投资者持股总体上可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以"兼济天下";第二,迎合社会需求和获取类保险效应以"独善其身"是机构投资者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促进企业履行不同维度的社会责任方面存在非均衡性;同时,相比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且这一正向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6-2009年深圳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总体以及各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降低了财务报告可靠性,但能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分类来看,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和QFII等持股不影响财务报告可靠性,但能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一般法人持股降低了财务报告可靠性,特别是加大了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程度,但不影响信息披露透明度;信托公司持股既不会影响财务报告可靠性,也不会影响信息披露透明度。结果表明,不仅机构投资者总体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渠道不同,而且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渠道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9-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助于提升公司ESG表现,并且主要通过促进公司绿色创新、培育公司伦理文化和增强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这三条路径发挥作用;压力抵制型和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均有助于提升公司ESG表现,而压力敏感型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反而会产生相反的作用甚至不发挥作用;公司ESG表现提升会降低公司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和经营风险,提升公司风险承担水平和未来绩效。  相似文献   

19.
机构交叉持股能否影响企业财务决策一直是政府部门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议题。本文利用2009—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考察了机构交叉持股对企业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交叉持股的机构投资者通过提高股价信息含量和影响企业融资来提高企业投资-股价敏感性,但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会降低机构交叉持股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二是交叉持股机构投资者治理行为的外部性越高和交叉持股的同行业企业数量越多,其对企业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则越大。三是交叉持股机构投资者通过股价信息反馈机制和股价融资机制,增强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4-2018年我国深圳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并探究了信息披露质量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提升了公司的特质信息含量,显著降低了股价同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股价同步性的降低作用在信息披露质量较好的公司和机构持股比例较大的公司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现有关于机构投资者信息中介作用的研究,丰富了关于股价同步性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文献,并为监管部门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引导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深入交流,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