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富强 《中国报业》2023,(23):158-159
融媒体时代,崭新媒体生态环境对传统报纸新闻采写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融媒体时代报纸新闻采写模式的转型问题,探讨了新闻采写固有工作模式的惯性与新闻采写人员自身问题对转型的影响。通过剖析这些困境,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转型策略,包括转变新闻采写思维,深化新闻采写创新,以及提升采写队伍综合素养,以应对融媒体时代的新挑战,有助于保持报纸新闻的活力,在数字时代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晓霞 《中国报业》2014,(18):82-83
电视新闻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同时深深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随着电脑、手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产生和运用,新闻的采写和编辑较以往都有了重大的改变,但是唯一不变的是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说服力。新闻之所以叫新闻,关键在一个"新"字。新闻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新鲜事,新闻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信息,再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给大众,这就要求新闻采写和编辑要跟上时代的进步,这才能赋予新闻新的血液和动力。本文主要分析新闻采写和编辑创新路径理念,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吴新春 《中国报业》2024,(3):208-209
在当今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其中经济新闻作为引领社会关注的重要板块也在这场变革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经济新闻采写人员应当基于当下经济新闻采写特点,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在新闻资源的收集与报道方面进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迎接经济报道的新挑战,加深和提高公众对复杂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4.
田育才 《中国报业》2024,(3):196-197
新时代,媒体的深度融合给报社记者新闻采集、编写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报社记者只有积极拥抱媒体新形态,转变采写理念,调整好自身角色定位,以新媒体技术提升自身素养,才能突破以往局限性,站在时代潮头,谱写媒体新篇章。报社记者既要精准定位,以新理念应对新发展新需求,又要守正创新,在坚守职业底线之上寻突破,还要强化培训,打造新时代新闻采写主力军。  相似文献   

5.
张宁 《中国报业》2023,(11):124-12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为海量新闻信息的重要载体,社会大众借助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可以便捷地了解新闻信息,新闻编辑记者的采写工作面临挑战。本文以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稿件采写内容和特点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新闻采写现状以及编辑记者采写技巧。  相似文献   

6.
媒体融合时代的来临,严重冲击和影响着传统纸媒,传统新闻采写工作中的不足日益凸显,需要对新闻采写方式及内容进行优化和创新,以此来推动报纸转型。本文针对媒体融合时代报纸新闻采写特征及现状进行分析,重点阐述新闻采写的实践及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邕 《中国报业》2024,(3):202-203
媒体深度融合时代背景下,媒体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对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和新闻作品生产方式造成极大冲击。新闻采写作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新闻信息产品制作与传播的重要任务。因此,新闻采写如何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满足日趋多元化的受众需求成为亟待探索的重要议题。应以创新思维、提升能力、丰富内容为着力点,提升新闻采写能效。  相似文献   

8.
张彬 《中国报业》2023,(22):74-75
新闻采写技术的高低,是考验新闻工作者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水平的采写能力,不但能吸引大批的关注度、阅读量,同时也是新闻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本文就以此为前提,探究新闻采写方法与新闻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9.
马丹 《中国报业》2022,(3):118-119
新闻采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也是报刊记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新媒体交互技术的发展,对新闻内容的采集、编写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报社记者新闻采集内容、编辑写作模式等方面入手,探讨当前报社记者新闻采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融媒体背景下报刊记者新闻采写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媒体融合对新闻编辑的采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媒体融合时代提升新闻编辑采写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当下新闻编辑采写能力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提升新闻编辑采写创新能力的策略,以期为新闻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采写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新媒体对新闻采写的冲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媒介融合的加速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媒介融合要求新闻采写课必须打破过去课程设置过窄、教学方法单一的困境,培养学生跨媒介的思维能力和一专多能的报道技能。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要求新闻采写课在培养学生政治敏感、宣传意识的同时,应加大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方面的训练,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公信力;此外采写课还应培养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创作"微"新闻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新闻报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产生新需求,新闻传播学教育也必然面临改革。结合我国地方院校新闻学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本文提出新闻学专业教学改革模式:以新闻采写编基本功的强化训练为核心,以通识教育为理念设置专业理论课程,以融合新闻教育为目标展开新闻实践教学,动员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人文精神和传播技能。  相似文献   

13.
曹曦颖 《中国报业》2012,(12):106-107
英语新闻的采写编是英语新闻媒体进行对外宣传、新闻传播、文化交流等各种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它的运用范围十分广阔,电视、广播、报纸,通讯以及各种新兴媒体都离不了英语新闻的采写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挥对坚持英语新闻传播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闫肖岩 《中国报业》2012,(8):112-113
由于各种新闻发生的方式和状态不同,新闻事实之间也可以被分成不同的类别。本文在对各种新闻事实概念及特征界定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的新闻事实的采写规律与技巧进行了分析。在实践中,这种研究不仅有利于新闻传播者迅速确定采写的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记者提高实战水平,以及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胡军 《中国报业》2014,(18):63-64
广播在艺术领域属于"听"的范畴,它以声音为媒介,不仅具有广播自身的特点,还具有新闻媒体的特点。相比其他宣传工具,广播新闻的采写可以说更具逼真和感染力。本文针对广播新闻采写的关键点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贾晓龙 《中国报业》2023,(7):234-235
在采写突发事件报道时,时效性、真实性和专业性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在采写过程中,常常会存在报不快、报不准、报不全、报不深等问题,导致报道的质量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严守采写纪律,理清采写标准,提高采写专业水平,以确保突发事件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宏伟 《中国报业》2012,(14):208-209
新闻标题在新闻采写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一篇新闻信息的窗口。作为体育新闻,标题应当符合审美的要求,其中标题内容的真实性是新闻最基本的采写准则。体育新闻标题审美追求,就是要将体育新闻标题展现出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意蕴。要从内在美、外在美、内容美、形式美的角度来阐释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冯骏 《中国报业》2022,(4):96-97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大众的工作方式起到了优化的作用.尤其是在新闻采写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加快了传统报纸新闻媒体朝新媒体产业发展的转型和升级.本文以媒体融合为发展背景,深入探索报纸新闻采写转型的意义以及转型策略,从而全面提高报纸新闻在媒体市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雪峰 《中国报业》2023,(13):206-207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采写占有重要地位,更是报纸新闻写作的前提与依据。传统的纸质媒体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但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其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巨大冲击,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为了不被时代所淘汰,传统媒体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寻求改革创新,积极与新兴媒体接轨,探索传媒行业发展的新方式和新业态。  相似文献   

20.
李蕾 《中国报业》2020,(8):34-35
民生新闻是反映社会普通百姓生活的新闻。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生新闻的普及,人们对民生新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新闻记者有较高的新闻采写技巧。在民生新闻报道中,需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及政治性,从而发挥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