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清  李茹 《特区经济》2012,(9):251-253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能源和资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被誉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黑色黄金"、"经济血液"。1973年石油期货出现以前,国际石油价格一直在每桶3美元左右。30多年来国际石油价格一路攀升,2006年7月甚至达到了每桶78美元的"天价"。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尤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我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员,与世界经济的关联程度日益增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目益增加,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因此,认真分析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我国具体的应对措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人类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口油井,迄今为止,石油的工业开采历史已经超过130年,共有7550亿桶石油被开采出来,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将其称为工业经济的"血液"毫不为过。中国的石油产业从无到有、从自给自足到现在的立足国内、略有进口,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历程。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石油进出口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石油从贫油到自给,从自给到净出口国,从净出口国到净进口国,从净进口国到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表明石油的大量消耗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石油进出口贸易对我国保障经济稳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初步分析了我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格局,初步提出了我国石油进出口贸易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石油危机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了1973—1998年世界三次石油危机的特点及中国石油贸易发展的特殊战略。从中国的石油贸易发展战略来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的背景下,与发达国家相反,中国主要以"能源外交"和"能源换外汇"型的出口战略为主。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期,且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对石油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迅速增加,石油贸易逐渐由出口转为进口,我国石油业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第三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国际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给我国的能源供求关系带来极大的冲击。因此注意能源安全、完善国内石油定价、开发新能源成为第三次石油危机后至今我国仍然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核心部分的石油销售企业也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着。在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石油销售企业的发展也在逐渐扩大中。众所周知,石油销售企业是我国众多企业中起经济带头作用的企业,对我国总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此可见,做好市场经济下石油销售企业的风险防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起始途径.伴随着我国经济和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国内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原油对外依存度15年上升了50%,我国石油工业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中.为了维护我国能源安全,解决国内石油供求的压力,满足国民经济的客观要求,更为了谋求我国石油工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应继续加快国际化进程,开拓外部市场.  相似文献   

7.
"能源帝国"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经济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俄罗斯石油、卢克、尤科斯、苏尔古特油气等垂直一体化的股份制石油公司.这些大型石油公司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参与和影响政府的能源外交决策,并配合国家的能源外交战略,在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地推行公司自身的能源"外交政策".俄罗斯大型石油公司在能源外交方面的实践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虽然煤制油已经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关,但面对投资成本过高、工业置换资源受限以及运输瓶颈的现实问题,还只能被视为一种能源战略储备。煤制油,是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在科学上被称为煤炭的液化技术。正是这项投资大、风险大的技术项目拉开了我国新型能源崛起的序幕。在替代石油的资源中,我国的"煤变油"计划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千万吨级石油缺口的需要,而从长远来看,我国的资源储量中煤炭占了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石油企业作为我国重要企业之一,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以及将市场中的风险降至最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我国石油企业如今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就石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解决对策,为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石油是世界各国经济赖以正常发展的工业血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GNP 年增量保持在7个百分点以上。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消耗量不断增加,年均增长1000万吨,供需矛盾增大。我国的油气资源短缺情况日益加剧,大约1/3以上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与此同时,石油是战略性物资,往往与国家安全有关,对石油  相似文献   

11.
石油安全则是一个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优质化的加强及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加,并且越来越依赖于从国外进口石油.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因此,分析我国当前石油安全现状,提出构建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石油行业的战略采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国际资源产品价格下跌,我国的石油工业已前所未有的冲击,为迎接挑战,积极应对经济"冻结期",本文剖析了当前我国石油石化企业采购中的问题,分析了实施战略采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列出了实施战略采购的原则和方法,旨在促使我国的三大石油企业重新认识到战略采购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促进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采购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动态相关的计量模型对我国石油消耗与经济增长水平值以及石油消耗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经济运行的长期过程中,石油消耗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在短期内经济的增长并不能促进石油消耗的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4.
挺进中亚油气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的现实,以及2000年的油价旋风等,使得过去一向被歌舞升平的大好形势所掩盖,也为国人所长期忽 视的"中国石油安全问题"走到了 前台。而中亚石油作为21世纪国际 石油市场的一匹"黑马",正引起世 界各国的重视。因此,在经济全球 化的大势下、加强与近邻中亚的油气合作以增加能源安全系数就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种石油安全新型保障措施,"贷款换石油"正被中国大量使用。尽管"贷款换石油"为中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石油储备保障,该交易方式也为中国带来诸如信用、市场、期限等方面的风险。在阐述"贷款换石油"交易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可能在该项交易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以期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北极冰川还在不断融化,气候异变让人类认识到温室效应的可怕,也认识到高碳经济的可怕.因此,低碳经济不得不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我国各大高碳行业都在面临着转型.作为高碳经济代表的石油企业,在低碳经济下如何发展很值得探讨.低碳意味着对石油企业传统业务的颠覆,要求石油企业高碳行业向低碳行业转型,这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是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文章在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并就当前经济形势下,对我国石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了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石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油气资源有限、后备资源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借力中联能源被业内人士看作延长石油即将大举开展海外业务的前奏。作为国内第四大石油企业,多年来,延长石油都被称之为"中国石油第四极"。这家隶属于陕西省政府的国字号企业已经强烈意识到了向上成长的瓶颈,值得注意的是,现有格局可能将打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石油企业地位提高,石油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石油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石油企业自身具有危险性,因此,笔者就以石油企业为例,浅析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石油行业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并且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于石油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相关的研究人员对于当前石油钻井作业中钻修机械设备发展十分重视,与进行深入化研究。进而完善我国石油钻修井设备,促进石油行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进步。  相似文献   

20.
石油天然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也会相应形成持久的巨大需求.石油天然气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国家的经济安全.伊拉克战争结束,世界石油天然气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消费的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制定符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石油天然气资源战略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