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巍 《金融博览》2013,(6):32-33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化,推动着全球金融新格局的重新建设。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应当拥有更加完善的全球金融治理结构,并且能够对全球金融风险实施有效的监管和预警。在此过程中,中国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多边协调为基础,搭建新的全球治理平台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新兴经济体的壮大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全球金融的发展将不再只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为适应这一局面,世界各国应以多边协调为基础共商全球  相似文献   

2.
如果所有的全球贸易壁垒都被废除,那么在15年内大约将有5亿人口脱离贫困。发展中国家的年收入将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至少一半以上的收入是由于发达国家废除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贸易保护所带来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召开的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为国际社会取得这些成就提供了最好的而且是惟一的机会。在全球化自由贸易的道路上,我们期望多哈谈判走多远才是合理的?如果美国、  相似文献   

3.
郑超愚 《新金融》2010,(6):20-22
金融危机使国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全球经济重新面临再平衡,国内经济短期内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长期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尽管强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能量已经对地球存续和人类生命构成了重大的威胁,但企图希望各围能在没有任何法律约束机制下主动地进行自主减排无疑是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5.
萧洵 《云南金融》2010,(10):42-42
多年来,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构想一直被认为是“天上的馅饼”。但是,专家们却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危机过后闻际贸易新局面的构成,以及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或许这块“馅饼”会掉下来。之所以该构想一直未能实现,主要原因是日本在降低农产品关税方面犹豫不决,将自由贸易协定称作经济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6.
WTO诞生于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上,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WTO,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临时适用),是全球性、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相似文献   

7.
碳金融:不仅仅是机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鹰 《金融博览》2008,(8):21-22
碳金融已经逐渐闯进我们的生活,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要了解碳金融,还得从气候变化说起。1997年12月,一纸《京都议定书》为38个工业化国家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制排放义务。《京都议定书》在对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总量控制的同时,还设计了灵活的履行机制。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刘德顺 《投资北京》2009,(12):86-88
为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于1992年5月和1997年12月分别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该公约下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根据“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基本原则,《京都议定书》为那些对温室气体排放负有主要历史和现实责任的工业化发达国家(统称为附件I成员国)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限排义务,  相似文献   

9.
何杰 《深交所》2008,(4):69-71
一、国际清洁发展机制合作与碳交易市场基本情况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确立了三种机  相似文献   

10.
郭新明 《新疆金融》2010,(1):120-130
<正>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公共品,为了防止"公有地的悲剧"发生,国际社会期望在制定气候变化全球政策的核心内容上达成一致协议,即就温室气体减排的额度、分配及补偿作出规定,以共同遏制全球变暖。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但是气候变化全球政策既是一个"环境规则"履行公约,也是一个"经济权利"分配公约,其目标的具体制定和实施不仅涉及全球发展与公平性问题,而且会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利益,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各国都不愿率先承担这份责任。因此各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核心内容上存在巨大分歧,历次气候大会实质上均是各个国家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激烈的政治较量。  相似文献   

11.
王庄林 《金融博览》2009,(17):36-37
城市是各国人口及经济的汇集地.不仅是能源的消费主体.而且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有不少国际城市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积极行动。 美国、德国、英国与日本等国家.在2009年纷纷提出绿色新政,以实现低碳社会这一最终的愿景目标。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世界面临的挑战,莫过于遏制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在大气层迅速累积,全球气候变暖。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的平均温度将上升6摄氏度。科学家普遍认为,温室气体浓度超过550ppm会导致全球变暖,将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病毒增加、物种减少、灾害频繁等危机。  相似文献   

13.
靳东升 《金融博览》2010,(15):52-53
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或消费,随之而来的是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各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1992年5月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5次会议上,与会代表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缔约方大会。1995年3月28日至4月7日,《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在德国柏林  相似文献   

15.
邢丽 《中国财政》2012,(2):69-70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公共风险,其影响是超国家性的,超越了地理边界和社会文化边界的限制。面对全球性公共风险,单个主权国家无法应对,需要更多国家加入集体行动,构建国际气候制度共同应对。碳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经济手段,若要发挥其全球范围内有效性,则需要进行碳税的国际协调。  相似文献   

16.
人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发展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2009年,是国际气候合作关键性的一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缔约方第15次大会将于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将主要就后京都时代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进行讨论,力图出台一个更有效的新协议来替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17.
《京都议定书》签订10个月后,1998年11月2-14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四次缔约方会议(COP4)。160个国家通过两个星期讨论和谈判,通过了一个具体实施东京减少废气排放量协议的时间表,决定在2000年就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计划采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一波三折,最后在大国推动下勉强达成协议,错失了达成减排协议的好时机。当时,联合国要求,气候协议的达成,必须建立在与会193国一致同意的基础上。这迎合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但因各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资》2020,(2):22-22
2019年,商务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具体行动维护完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做好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相关工作。一、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商务部不断深化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工作,向世贸组织提交《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全面阐述中方世贸改革主张。通过G20、APEC、金砖等国际治理平台,宣传中方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立场,呼吁国际社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落实第21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推进中欧世贸组织改革联合工作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各缔约方在会议上唇舌激辩,互不相让,再次显示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不存在地域间的区别,无论哪一国排多少气体,其造成的危害均由全体人类共同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