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福建省是一个林业大省,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经济发达,林业融资需求旺盛,林权抵押贷款方面应当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林权抵押贷款在各地多处于探索阶段,业务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亟需在理论和实践中认真研究。本文根据福建省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应对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破解林农融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如何积极稳妥地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配套改革,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满足林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成为林农和社会各个方面期望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福建省三明市近年来在探索以“林权证抵押贷款”为主要形式的投融资改革实证调研,剖析林权证抵押贷款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搞好林权证抵押贷款的对策建议,为林业和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相似文献   

3.
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是经林业主管部门确权的林农向金融机构借贷的行为,它实现了抵押物的创新,是一种创新的信贷支农模式,同时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时在可供抵押的林权范围、融资成本、贷款程序、信贷人员素质和风险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应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我国更好的发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过程,从博弈角度探讨商业银行林权抵押借贷双方存在的风险、分析了林权抵押、担保机制的形成过程与效果,建立林农或林业企业融资方与金融机构投资方之间的博弈行为模型,并得出贷款利息、抵押物的价值、信用机制是影响林权抵押借贷双方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云南集体林权改革概况的基础上,对云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些问题具体包括林权抵押贷款问题、林业保险问题、林权流转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云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郝俊生 《经济师》2011,(2):181-181
<正>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山西省试点县(区)集体林的确权、发证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各项配套措施也逐渐开始实施,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已经开展,但目前金融机构开办林权抵押贷款还存在一定困难,制约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抵押物评估难。目前  相似文献   

7.
秦波  金永权 《经济师》2012,(5):189-191
文章概述了辽宁省林业资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了林权抵押业务存在的问题和林业行业的风险,提出了林业信贷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权抵押贷款是破解林农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其开展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深刻分析总结,指出了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推广林权抵押贷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林业金融问题的国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林业金融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文章从林业投资体制、林权证抵押贷款、林业保险、林业信托、林业基金和森林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对近年来关于林业金融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指出了现阶段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应当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003年以来,福建省在推进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在林权配套改革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基本完成了林权明晰任务;二是在林业投融资改革上取得突破,开展了林权证抵押贷款,实现了产权交易,将森林资源变成了活的资产;三是林业合作组织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较大发展,组建了家庭林场、股份制林场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了各类营销协会、科技服务组织、资源评估中心和伐区设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四是在规范森林资源流转上取得突破,促进了林业生产要素的规范、有序流转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盘活了森林资源.林改后,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出现了"争山争苗"造林的喜人现象,林业得到了发展,林农生活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视角分析,认为导致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中的林权抵押贷款困境的原因为信贷约束,而信贷约束主要是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时的收益与风险严重不匹配造成的。林权抵押物价值保全风险和处置变现风险是金融机构承受的主要信贷风险。因此,打破林权抵押贷款困境,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重要举措为大力发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和适度放宽林木采伐管制。  相似文献   

12.
崔佃光 《当代经济》2009,(15):18-19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它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而在我国一直进展缓慢.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进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这标志着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工作的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3.
"排污权可以抵押贷款了",到目前为止,浙江、湖南、陕西、山西、河北都喊出了这句话。但无论是在理论上、法律上还是实践上,排污权抵押贷款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推广工作搞得大张旗鼓、轰轰烈烈,但已经有的试点地区排污权抵押贷款的实际发放量却远低于预期,已经开始试点工作的地区,也只有浙江发展势头良好。排污权抵押贷款作为完善排污权交易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在我国目前  相似文献   

1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琳 《资本市场》2002,(6):62-64
<正> 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条件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透露,我国住房贷款证券化的有关政策将于今年出台,商业银行有望在年内发行第一批住房金融债券。这表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一国际金融界近30年来的金融创新技术在我国即将拉开序幕,同时也证实了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条件。 1.我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理论研究基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质上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是由商业银行等原始贷款机构将流动性较差的住房抵押贷款出售给证券化特设机构,特设机构对抵押贷款进行汇总和结构性重组,以其可预见的未来现金流作抵押,在资本市场上将住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已经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对银行来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与普通抵押贷款相比,具有收益性高(贷款利率高)、安全性好(以自有物业抵押,更有保障)的优点;同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往往能带来相关业务(如委托代理及居民储蓄等)的增长.因此,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以个人住房贷款为龙头的消费信贷业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有效地刺激了住房消费,推动了住宅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查会琼 《技术经济》2004,23(5):32-34
<正>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质和意义 所谓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就是指商业银行把自己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成抵押贷款群组,由证券机构购入,再经过担保或信用增级后以证券的形式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在西方,发达国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是一种必然,是商业银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必须具备的技术与必须遵循的原则。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质上是通过创建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即抵押贷款的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7.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许多国家已经被证明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本文针对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的现状,借鉴有关国家反向抵押制度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主客体构建提出思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湖北宜城市小额抵押贷款的调查●邓江陵黄浩湖北省宜城市各商业银行自1994年开始开办小额抵押贷款业务以来,其贷款余额逐年增加,目前全市余额已逾5000万元,占银行贷款余额的3.91%,月均利息收入近百万元。由于小额抵押贷款风险性小,安全系数高,备受各...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热点,如何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合理定价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对早偿、违约等问题的研究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研究方法,本文给出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银行将其持有的住宅抵押贷款债权转让给一家专业机构,该机构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债权重新组合并以此为基础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一种融资行为.这一行为过程的实质是将银行的贷款资产在资本市场上转化为再流动资金.美国住宅抵押贷款的证券化运作是最为典型的.本文试对此做简要介绍,以对我国目前正在酝酿和设计的住宅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工作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