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出现的错误。企业发现会计差错时,应当根据差错的性质及时更正。《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有关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没有包括年度资产负债  相似文献   

2.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对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没有详细的规定,仅在“收益分配”科目的核算中提到:年终结账后,如发现以前年度收益的计算不准确,或有未反映的会计业务,需要调整增加或减少本年收益的,  相似文献   

3.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其更正方法根据发生的时间不同,具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举例说明。一、对于当期发生的会计错误,应当调整当期的相关项目。[例1]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2002年12月31日发现2002年5月的一项赊销收入50万元借方错记为“银行存款”。对于此项会计差错更正方法如下:首先用红字冲销原记录,再作以下更正分录:借:应收账款585000贷:主营业务收入5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穴销项税额雪85000二、以前期间发生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发生的会计差错分为重大…  相似文献   

4.
会计差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时,在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作为会计工作者,应该熟悉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等相关方面的内容。一、会计差错的主要类型1.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相关政策的规定下进行的。但企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  相似文献   

5.
按照重要性原则,对于会计差错的更正应区分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但是我国200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一书中,对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规定,有些是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有关规定相矛盾的,应对其作出修正。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在核算时,会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失误而产生会计差错。如果企业产生的会计差错是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事项,就会对其以前年度计缴国家税收的真实性和及时性造成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在发现以前年度会计差错后,及时进行会计更正和税务处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或具体经办人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惧怕承担税收法律责任而故意隐瞒会计差错;一些企业则只注重财务调整而忽视税务处理,结果造成“账务调整不全、纳税申报不实”的现象。为此,笔者针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以前年度会计差错所造成的纳税影响如果企业产生属于影…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阐述会计差错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会计差错更正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论述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最后提出保证会计差错更正准确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账务差错与会计差错不同,是指在进行会计账务处理时,由于复核、确认、编制凭证和记账等出现的错误。跨年度账务差错,主要指上年的账务处理完毕,并已结转下一年度之后发现的账务差错。由于基层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及经济业务处理中相关制度执行不严格,村集体容易出现各类差错。发现账务差错后,要防止因更正不当而错上加错,应当按会计制度的要求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更正。现就一例跨年度账务处理差错进行更正,并对更正方法及产生原因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会计差错?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由于确认、计量和记录等方面出现的差错。会计差错有的只影响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有的对两者均有会影响。无论那种差 ,一旦发现就应分别情况及时予以更正,并反映出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上接9期43页)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4号-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替代会计原则公告APB第20号和财务会计准则第3号> 为了规范企业会计政策的应用及其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006年2月财政部对旧准则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新准则内容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具体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对记账差错如何更正没有详细规定。笔者根据《会计法》和其他相关会计制度,对会计差错更正的几种方法进行归纳。一、当期会计差错的更正(一)划线更正法。如果是在年底结账之前发现会计账簿中有文字或者数字的错误,而记账凭证填制正确,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新准则)与旧《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进行比较,指出新旧会计准则衔接规定,执行新准则由于所得税处理方法的差异对企业权益、损益的影响,新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指出新准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准则第28号文件就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规定,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以下仅对会计估计变更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笔者看了《中国农业会计》2004年第二期的《会计软件中不应设计反记账功能》这篇文章,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不同的看法。 会计软件中的反记账功能,就是对业务发生当月在填制、审核记账凭证,记账后,尚未结账前发现的本月发生的业务核算差错进行更正时所用到的功能,反记账功能实际上也就是取消记账功能。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就常用到这一功能,比如在每月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和习惯做法,谈谈在会计实务中如何正确使用红字。一、红线更正用红墨水笔划线,主要用于结账和改错。划线更正是会计实务中常用的一种改错方法。1.结账划线。结账划线是指结出本期发生额或累计数后,在金额的上下端用红笔划线。其具体要求是:(1)需要结出本日或本月发生额合计时,应在当期最后一笔业务发生额下行的摘要栏内盖“本日合计”或“本月合计”章,结出借贷发生额的合计数和余额,在“本日合计”或“本月合计”栏的上下端各划一通栏单红线,表示结账。(2)需要同时结出本月发生额合计和…  相似文献   

16.
<正>合作社在财务核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会计差错。按照差错所属期间,会计差错分为属于当期的差错和前期的差错。当期会计差错更正在此不再赘述,现对发现以前年度会计核算出现的会计差错作如下更正,供同仁参考。前期差错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一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是前期  相似文献   

17.
正会计人员记账出现差错是村级组织会计人员在日常核算中经常遇到问题,对这些差错如何进行更正,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没有作出详尽的规定。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结合相关会计制度,对会计差错更正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归纳,以期与同仁一起学习探讨。一、当期会计差错的更正(一)划线更正法。如果是在年底结账之前发现会计账簿中有文字或者数字的错误,而记账凭证填制正确,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更正时,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细红线,在红  相似文献   

18.
引言1.本准则规范企业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以及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本准则的目的是当发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时,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恰当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定义3.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1)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的方法。(2)会计估计,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财会字[1998]28号引言1本准则规范企业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以及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本准则的目的是当发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时,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恰当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定义3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1)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的方法。(2)会计估计,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  相似文献   

20.
错计少纳增值税,即纳税人由于涉税会计业务核算差错而造成少缴纳增值税的行为。工商企业容易错算少纳增值税的表现主要集中在纳税对象归集疏漏、税基使用不当、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掌握不准确等方面,其次是对“混合销售收入”分辨不清和价外费用直接计收入不提税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