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劳动力的定价机制也趋于市场化,全社会的收入分配也趋向合理。但是,国企的工资收入分配改革一直没有实质性突破,国企收入分配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公众的关注。社会及公众对某些国企工资收入过高及不公平的质疑.暴露出国企工资分配机制的弊端及缺陷。绝大多数国  相似文献   

2.
劳动部部长李伯勇最近谈到“九五” (1996至2000年)中国工资改革的思路时说,工资改革总目标是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政府监督调控”的工资收分配制。李伯勇指出,在工资决定机制的改革中,①对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政府将放开对其工资总额的行政控制,由企业运用包括集体协商谈判在内的各  相似文献   

3.
<正>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在我国工资收入分配改革史上起着重要作用,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的产物,并随着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发展。198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国家在国营大中型企业中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揭开了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迈入工效挂钩阶段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的来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单一的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分配体制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多元化分配格局。相应地,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指导方针也由“坚持按劳分配”调整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改革大视野     
“九五”期间工资改革框架初定 据国家有关部门透露,“九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力度,推进工资制度改革。 企业工资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政府监督调控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当前,政府调控工资的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这部分工资分配,将逐步由工资总额控制转变为市场工资调节,原宋的全国统一标准工资和各项补贴将予取消,工资结构将根据企业自身需要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6.
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分配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既有利于引导企业科学合理地确定工资分配,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也有利于理顺分配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收入的来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单一的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分配体制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多元化分配格局。相应地,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指导方针也由“坚持按劳分配”调整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收入的来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单一的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分配体制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多元化分配格局。相应地,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指导方针也由“坚持按劳分配”调整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关于社会主义分配问题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2005年,我国GDP是18.5万亿元,工资总额是4万亿元,两者之比是22%。在美国,GDP与工资总额之比是58%。也就是说,在美国的国民收入中,有一大半用在工资收入上了。我国将大部分的GDP用到了投资上面,近几年里投资占到GDP的45%。这样看来,中国的工资水平是相当低的。但在这么低的工资收入水平中,一部分人收入水平又相当高,高得不仅已经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也超过了世界上收入最不平均的国家。已经高过工资收入的22%,四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用到了维持政府成本上。如果财政收入中有一大部分用到了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上,即使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再高,也是合理的,譬如西方国家财政收入有时达到GDP的40%多。如何减少政府开支、增加国民工资收入是一个挖潜的课题。怎样通过缩小分配收入差距来平衡国民财富?目前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差别还不算大,但社会上和企业里的工资收入已经拉开了较大差距。现在一般的企业老总年收入都要上百万,与普通职工的工资相差上百倍。加上额外收入和灰色收入,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更大。因此,缩小社会上国民间的收入差距,与减少资本收入和减少政府开支有着同样的平衡收入和增加劳动收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土地处置关系国企改制中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分配,明晰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模式,通过完善不动产登记的行政行为,可以在微观操作层面上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和国有资产监管,盘活土地资产,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收入分配政策规定和出资人的调控要求,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根据企业经济效益、人工成本承受能力、劳动力市场价位和和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等因素,对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做出预算安排并进行规范管理和有效控制的活动。本文阐述了国资委监管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大视野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计委为调整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格局,已制定四条措施。要点是:1.加强对工资总额的管理。对现行的弹性工资总额计划,用同企业工效挂钩的办法加以改革,特别是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2.整顿各种工资收入。把在工资、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中增加的收入纳入工资总额的范围;清理整顿福利性、实物性收入。3.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不允许地方和部门擅自采取变通办法,自行减免个人所得税。4.加强对社会集团消费的控制。重点是严禁用公款搞高档消费,把公款转化为个人消费基金。严格社会集团消费控购指标的管理,对购买国家专控商品要从严审批。  相似文献   

13.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是新时期对提高国有资产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收入分配监管方式方法,科学地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的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一、规范职工薪酬核算准则的必要性为了统一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保证国家对工资进行统一的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有利于编制、检查计划和进行工资管理及正确地反映职工的工资收入,国家统计局1990年1月1日以国家统计局第一号令发布了《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是  相似文献   

15.
在国资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中,工资总额基数通常是依据国有企业历史工资总额数据确定,这就容易造成部分历史工资总额较低的国有企业存在工资总额“先天不足”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采用业绩与薪酬市场对标的方法,定位国有企业业绩和薪酬水平在市场中的位置,进而合理地制定工资总额基数调整方案,充分发挥市场在国有企业工资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职工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为继续做好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促使企业工资增长与经济效益增长保持合理关系,加大对工资收入过高的行业、企业工资分配调节力度,现就做好2006年企业工效挂钩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现阶段做好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作的重要意义。各地要继续认真执行《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31号)的规定,积极完善地方工效挂钩政策,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工资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的机制,使企业工资总额和工…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要向大股东——国家上缴红利的问题,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红方案如何确定,国企上缴利润的收支主体是谁,如何合理使用国企上缴利润,以及相关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配套措施是否健全等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要向国家这个大股东上缴红利的问题,近来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红方案如何确定?国企上缴利润的收支主体是谁?怎样才能用好国企上缴利润?相关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配套措施是否健全?这些都是在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有关国企的负面新闻不断,国企深受民众诟病,有关学者也提出了国企的四大病症,即工资奖金病、隐形福利病、职务消费病和红利分配病。本文作者在分析几起国企负面新闻基础上,从国企性质、责任和民众对国企期待角度出发提出当负面新闻出现时危机公关对问题解决是必要的,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国企的自律。国企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解决自身内部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国企的监管责任,以及国企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民众监督才能最终赢得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20.
各市、地劳动局,省直有关部门:为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经营者工资收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现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工资收入管理提出以下意见,请严格遵照执行。一、国有企业经营者及领导班子成员的工资收入兑现以及晋级增加工资要按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在新的管理办法出台以前,经营者工资审批、兑现仍执行省劳动局、省经委《关于转发劳动部、国务院经贸办〈关于改进完善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办法的意见〉的通知》(鲁劳发[1993]46号)和省劳动厅、省经委《关于转发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经营者工资收入和工资总额管理的通知〉的通知》(鲁劳发[1994]228号)的规定。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经营者实绩的考核,提出兑现工资收入的主导意见,报同级劳动部门审核同意后,再按管理权限审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