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行旅是人类固有的社会文化活动,与文学自古有不解之缘。《诗经》中有描写军旅生涯和羁旅生活的诗句,《离骚》、《史记》是屈原流放湘楚、司马迁游历南北后的巨作;从李白的《行路难》,到刘鹗的《老残游记》,到艾芜的《南行记》,再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都是行旅生涯中浸润人生况味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感悟羑里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朽的史学家司马迁反反复复的发问,把古今中外成大业者的逆境拚搏写得那么概括,又是那么的传神。但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是,被称为中华文化元典之一的《周易》竟然出自一位八十多岁的耄耋老者...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抗争精神对于我国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他的一生都在为真理而抗争,为理想而奋斗,吟唱出一曲曲高亢的生命悲歌,也成就了自己的伟大。本文试图粗浅探析其代表作《离骚》中对这种精神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屈原故里新《桔颂》向剑君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桔颂》名篇。如今屈原故里的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的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又谱写了一首新时代的《桔颂》新篇。从1980年起始,归州镇就下苦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脐橙生产,成为人们交口称...  相似文献   

5.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的形式创作的一组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屈原在《湘君》《湘夫人》这两首诗中,以丰富的想象塑造了湘水之神的形象,表现了神的儿女之情,艺术风格清新凄婉、幽眇情深。而《湘君》则具体展示了女神湘夫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一、解读“道德人” 纵览中国史册,无论是《论语》和《离骚》还是《庄子》和《管子》,不难发现它们有两大共同点。  相似文献   

7.
<正>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博山炉中沉香火文人士大夫的焚香品香,风雅渗透到骨子里面,品香与斗茶、插花、赏画同为贵族精神生活追求的极致,这是一种结合了财富和学养的文化生活方式。焚香,成为文人雅士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须臾不可离。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描述焚香情形:"于日坐几上,置倭台几方大者一,上置炉,香合大者一,  相似文献   

8.
苟敏恭德培<千里江陵>文论卷<白璧微瑕:伦理关系谈>认为"屈原<离骚>'周流求女'一节似有悖逆伦常之嫌",对此,敝人不敢苟同.敝人认为屈原求女当为虚求幻化之女以喻求贤君而两美相合也.  相似文献   

9.
秦晨 《西部大开发》2011,(4):160-160
本文拟从系统论角度,选取四个不同层面,重新审视《离骚》的艺术成就,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张静 《西部大开发》2012,(6):120-121
菊花自古便是国人极爱之物,不仅摆在家里观赏,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也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平日里的一杯菊花茶,也让大家心旷神怡。菊花的清雅、不施粉黛,为历代诗人所喜欢,并引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礼记》中言"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屈原在《离骚》中也曾写道:"夕餐秋菊之落英",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也有:"待到重阳日,还来旧菊花"。菊花的种类很多,浙江桐乡的杭白菊、黄山贡菊最为常见,新疆天山、昆仑山所产的雪菊则是菊花中的新军。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的形式创作的一组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屈原在《湘君》《湘夫人》这两首诗中,以丰富的想象塑造了湘水之神的形象,表现了神的儿女之情,艺术风格清新凄婉、幽眇情深。而《湘君》则具体展示了女神湘夫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2.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史学和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的新闻报道,当然会从中汲取不少营养。从新闻角度看,《史记》中的篇章,从立意、角度、选材、结构到语言,无不对我们今天的新闻报道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杨田敏 《魅力中国》2010,(3):273-273
《屈原》中的屈原形象是丰满的,剧中屈原主要有五种不同的身份,他是一个老师,他教书育人;他是一个臣子,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却被主子陷害;他是靳尚的同事.但却因关系不好遭到眼红,早到陷害;他是张仪这一连横家的外交障碍,所以他遭到陷阱;他是老百姓的榜样,所以老百姓崇敬他。种种身份都有力地刻画了屈原这一形象.都在剧中起到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傅红园 《理论观察》2010,(2):163-163
文化是个大概念,覆盖密度高,不能简单的将其限制在考据文凭之内。作为文化编辑需加强以下三方面的修养。首先,要有较宽的文化结构、较深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化品位。现在许多年轻编辑不知道《世说新语》、《古文观止》,没看过《离骚》、《诗经》,这样就很难选择出有古典品味的优秀文章。  相似文献   

15.
熊怡 《今日重庆》2014,(17):39-39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这首邓丽君翻唱的《何日君再来》早已传遍中国大江南北。而它的曲作者,正是铜梁人刘雪庵。1905年11月,刘雪庵出生在铜梁一个书香之家。父亲生前跟他讲岳飞传,讲“精忠报国”的故事。爱祖国,爱民族,成了他一生的主旋律。刘雪庵坎坷的一生中,创作了《踏雪寻梅》、《长城谣》等脍炙人口的好歌。抗战时期,他还曾为郭沫若的话剧《屈原》谱曲,自己掏钱创办抗战音乐刊物《战歌》。  相似文献   

16.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  相似文献   

17.
舒鹏 《魅力中国》2013,(25):139-141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素以瑰奇诡怪、幽奥神秘著称,其行文纵横令古,语涉颇多神怪诡事。其与《山海经》、《淮南子》等经籍所载中原神话有诸多映证之处。也有相互龃龉的地方。本文着意从《天问》出发,分析楚文化形成因素。进一步探讨造成楚神话与中原神话的同源异质关系的缘由。  相似文献   

18.
驰名中外的南丰蜜桔,迄今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历代均列为贡品,因此,获得了“贡桔”的美称。古代的诗人屈原在《桔颂》中写道:“后皇嘉树,桔徕眼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难徒,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相似文献   

19.
郭津若于1938年12月抵渝,自此开始了在重庆的七年生活。在这期间.郭沫若创作了《屈原》、《虎符》等著名的历史剧,并完成了《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学术论著。1946年5月,郭沫若离开重庆。2000年9月,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全家院子”的抗战时期郭沫若旧居被重庆市政府列为直辖后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0.
文贵以养气     
文字是有气味的。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作品时,也常用到“气势”、“气魄”、“气韵”等词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作品,文字的气味殊异。先秦诸子文章有缤纷气,两汉文章有恢宏气,六朝奢靡,魏晋隐逸,唐宋文起八代之衰,有繁茂气,太史公有耿耿正气,而成“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苏东坡有豪放气,“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三国演义》纵横捭阖,《红楼梦》儿女缠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