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荣 《证券导刊》2012,(30):90-95
2012年是金融制度变革之年,无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变革,以及随后的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其主要都在推进金融自由化。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本年金融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6月7日,央行正式启动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容许存款基准利率可上浮10%,贷款利率下浮20%。  相似文献   

2.
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步,也是新一轮金融深化改革的核心。新时期,随着央行相关政策的出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我国迎来了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阶段。本文阐述了新时期推进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分析了现阶段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3.
番丝东 《时代金融》2014,(6Z):48-49
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步,也是新一轮金融深化改革的核心。新时期,随着央行相关政策的出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我国迎来了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阶段。本文阐述了新时期推进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分析了现阶段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4.
2015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出台了《存款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为目的。《条例》出台后,居民存款的安全性是否有保障以及出险后存款如何偿付引起了多方关注。  相似文献   

5.
"营改增"是目前正在推进的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按照这次改革推进的计划表,2015年很可能将出台金融业"营改增"方案。现在大家对人民银行正在推进的改革,比如说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汇率制度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等都比较关注和重视。但是对"营改增"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金融业"营改增"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税负水平、经营绩效和经营行为,更会通过金融企业行为模式的变化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社会收入分配和再分配  相似文献   

6.
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实质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领域的价格改革。对人民币存款利率实行严格的管制并没有消除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利率风险,反而使其带有显著的政策性特征。在社会资金运行发展到利率风险转嫁机制已初步形成的情况下,利率管制使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利率风险向银行体系的积聚。本文提出了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关设想,进而提出了现阶段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建议,并客观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利率风险,从而对商业银行构建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央行《意见》的出台,上海自贸区已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制度创新主要集中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监管转型等方面。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意义重大,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国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都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政策信息     
《南方金融》2007,(5):71-71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金融组合政策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公告,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6月8日,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标志着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突破。政策出台后,中小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纷纷将各期限存款利率浮至上限水平。受此影响,储蓄类国债销售形势明显下滑,储蓄类国债依赖价格竞争、品种设计单调、提前变现成本高等制度缺陷凸显。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新理财》2013,(6):16-16
20% 中国:重大改革前夕 巴克莱发布关于中国改革“地震”报告称,中国处于重大改革前夕,7个独立的工作小组正在起草改革方案.包括:2015年资本账户基本可兑换、2020年完全自由兑换、存款利率最高可上浮20%、人民币交易区间利率增加100BP弹性。  相似文献   

11.
2005年9月21日,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出台了新规定,对人民币存款计结息的改革力度较大。本文以举例对比的方式分析了这一改革给各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翀 《金融博览》2006,(3):13-13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日前出台报告,对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行综述。报告评价说,金融业改革在2005年各项改革中亮点最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且进展平稳。报告说,2005年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一是银行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韩骏 《青海金融》2009,(9):11-14
目前中国针对金融危机已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近期推出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改革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它将对中国经济金融和国际贸易金融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此次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出了推进改革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金融改革的另一个热点是建存款保险制度。金融界人士普遍认为,允许银行破产,是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的改革,也是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脚步之一。多位业内人士预计,存款保险制度已是"箭在弦上",制度细则很有可能今年上半年就出台,但考虑到要征求意见和储户心理预期的建设,正式执行可能最快要到2015年。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研究》2016,(1):14-14
[事件]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由做市商参考上日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等情况报价形成.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限制.至此,汇率市场化改革再上一个台阶,历经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中国金融改革全面提速. [点评](管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相似文献   

16.
业界资讯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其他各档次存款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7.
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金融改革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停滞,现在又开始恢复动力.近期的自由化措施旨在缓解金融抑制、带动经济发展和保持金融稳定.推动自由化的部分措施已经生效.有限的利率自由化已经令银行提升存款利率以吸引存款,而人民币日交易区间的加大也已使得货币灵活性增强.然而,温州和前海的试验性金融改革仍然进展缓慢.预期金融自由化将会继续,因此中国政府应充分考虑到改革顺序的重要性.我们认为,中国应该依照惯例优先放开国内金融体系,然后是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不过,欧美经济的某些尾端风险或将阻碍改革进程.金融自由化虽然可能会给银行业的净息差和总体利润带来压力,但同时也会给零售银行、投资银行等业务带来新的商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存款保险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被保险存款为投保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外币存款,不包含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国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存款保险制度中,关于同业存款是否纳入保障范围的做法不尽相同。本文旨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对同业存款是否纳入存款保险保障范围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政策     
<正>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出台实施3月31日,国务院公布《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出台。国务院同时宣布,将于5月1日开始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被保险存款包括投保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投保机构应当按照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规定,每6个月交纳一次保费等。国务院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国务院4月22日印发《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自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决定》要求,在中国境内从事银行卡清算业务,必须依法取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央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小幅升值、将人民币汇率由钉住美元改为参照一篮子货币,随后又相继出台了几项改革举措,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8月9日发布的《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各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这项改革举措可以认为是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为央行推出更多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