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新新 《当代经济》2003,(10):50-51
一、我国风险投资的委托代理问题诊断简单说来委托代理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契约关系。由于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资本主要是以国家为投资主体,主要是由各政府和科委发起、国有大企业、银行等参加,主要是财政拨款和科技开发贷款,一般以国有独资的公司制的形式来运作。因此,我国的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不同于欧美国家的标准的两级代理制,而是多重  相似文献   

2.
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之间存在突出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对 此,可通过甄别机制、契约机制、分期投资机制、对管理层特殊的薪酬机制和企业治理机制等实现风险投资企业对风险 企业的激励与约束。  相似文献   

3.
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之间存在突出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对此.可通过甄别机制、契约机制、分期投资机制、对管理层特殊的薪酬机制和企业治理机制等实现风险投资企业对风险企业的激励与约束。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中委托代理风险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险投资运作中存在着由投资者到风险投资公司、再到风险企业的两层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必然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本文探讨了在委托代理关系中 ,在契约安排和投资工具的选择等方面进行风险控制和防范 ,以有效提高风险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风险投资业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对风险投资的理论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入。风险投资中通过金融契约解决投资者与企业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或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金融契约理论的重要领域。合同条款制约是风险投资的独特机制。本文通过风险资本与风险企业的契约关系,研究风险投资的契约安排如何激  相似文献   

6.
以资本为中心研究了风险资本融资企业的创新类型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资本治理模式问题。从资金和非资金增值服务两个维度分析了风险投资的资本结构变化,并且将企业创新类型分为渐变创新和突变创新。通过代理模型分析得出,风险投资家倾向对突变创新项目投入的风险资本中NFVA比重明显大于投资资金;对渐变创新项目会投入大量资金,少量NFVA。不同创新类型会使风险投资家对公司项目有不同的风险感知,并且促使他们调整投入的风险资本结构,以减少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代理风险。最后以投资家的风险感知为中间分析变量,提出了不对称条件下对管理人的激励安排,以及与资本结构相匹配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风险投资是一个融资和投资相结合的过程,风险投资家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再分散投入到各风险企业中去,形成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的利益要靠代理人去实现,投资者一般不参与风险资本的投资、运作、管理和决策,而风险投资家虽然参与了风险资本的管理,但也不可能像风险企业家那样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这就给了代理人向委托人隐瞒信息的机会。当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时,代理人就可能利用这种不对称信息做出对委托人不利的行为选择,道德风险由此产生。在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风险企业家在获得投资后隐瞒企业实际信息、消极怠工、投资次优化和在职消费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风险投资运作包括3个行为主体,即投资人、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由于3个行为主体追求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且掌握的信息不同,构成了双重委托代理关系。风险投资家向投资人筹集资本是风险资本循环的起点,因此,风险投资机构的治理机制是决定风险资本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风险投资业,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有限合伙制及基于该制度创新性的契约安排为核心的治理机制,这对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而言,无疑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新论:一个人力资本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静 《当代财经》2004,(10):88-91
风险投资“退出”由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和风险投资基金退出两部分内容构成,二者的微观经济功能互不相同,且相互补充;风险投资中的财务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均享有剩余索取权并通过风险投资“退出”获取投资回报;风险投资“退出”是适应风险投资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的最佳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三位一体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涉及双重的委托代理关系:即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链的加长使得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代理风险尤为突出,如何设计健全、有效的风险投资契约机制以约束代理人行为成为风险投资运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