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林劲  王博通 《中国市场》2014,(34):15-17
2013年5月,华为在郑州成立全球首家花粉俱乐部,正式启动"粉丝营销"战略。本文对粉丝营销的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基于华为花粉俱乐部的立场,对华为粉丝营销中暴露的制度性缺陷进行了批评、反思与建言。对于企业如何洞悉消费者行为,得当处理与粉丝间的微妙关系,审慎且灵活的利用粉丝营销实现品牌战略,乃至企业长远文化的养成,本文均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绿色营销是当今企业提升可持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政府、企业及其消费者在“绿色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做了分析,提出了各自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的O2O该怎样玩?哈哈镜借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传统渠道反哺线上营销,构筑了O2O闭环营销。移动互联网时代,O2O营销已成为很多传统企业的必选项。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O2O的路径,一是基于社交媒体类的O2O,即针对粉丝和微信群的营销;二是基于支付功能的O2O。哈哈镜尝试了O2O的两种路径:让移动互联网渗透进传统渠道,线下反哺线上,构筑粉丝营销体系,进行精准营销,完成闭环支付。  相似文献   

4.
在如今的“体验经济”时代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广告公司认识到“深度”关系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性。体验式营销就是一种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渠道,本文着重从品牌营销的角度论述体验式营销这一理念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把消费者真正置于企业一切活动的中心位置,怎样用品牌的各种表现方式全方位、立体地包围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5.
论顾客满意与名牌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耿殿明 《商业研究》2000,(5):124-126
纵观消费时代的变迁,“名牌热”已经悄然兴起,消费者追逐名牌与企业创立名牌成为拉动我国企业进入品牌竞争时代的两根“无形之绳”。然而,一种崭新的企业营销理念“顾客满意战略”正构建着现代企业新的经营价值体系。即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点应落实在顾客满意上,满意与不满意是当今消费者评判与购买商品的时代标准。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广告信息和患上了营销疲劳症的消费者,一个在追,一个在逃。在媒介资源过剩的时代,企业如何抓住受众的“眼球忠诚度”比建立“品牌忠诚度”更加富有挑战。在这个意义上,无干扰、无防范无竞争的”无聊时间”,是企业进行“暴力营销”的最佳甚至是惟一的机会。占据了消费者无聊时间的媒介必将胜出,而抓住了无聊机会的企业营销信息,将让消费者无处可逃,发掘无聊空间的有效价值。  相似文献   

7.
事件营销、口碑传播一直是无数企业梦想中的营销金诀——尤其如果可以用成本极低的事件换得目标消费者的大范围自发性传播时,这一营销活动就离成功二字不远了。所以,继可口可乐推出歌词瓶、京东618期间推出ATM机式互动游戏机之后,被誉为电视购物行业模范生的家有购物也玩起了“口口箱传”的社交传播,让广大消费者与合作伙伴共同见证口碑营销的巨大影响力。在这一活动中,家有购物推出了“互动箱子”,把自身会员在互联网上分享的购物体验一字不落地印成贴纸,每天发货时就贴到一部分包装箱上,让这些线上分享走到线下,使原本乏味的包装箱变成具有互联网时代印记的社交工具,也成为了社交传幡和口碑营销领域中的又一新案例。  相似文献   

8.
张秀英 《商业时代》2012,(34):27-2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W e b 2.0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消费行为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分析了基于AISAS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微博营销应用,从挖掘目标用户、完善微博内容、组织营销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吸引微博粉丝及增强微博互动的微博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9.
黄亮 《江苏商论》2012,(5):95-96,100
随着微博的普及,一些嗅觉灵敏的企业意识到微博的巨大用户群极其背后的潜在营销契机,纷纷开通了企业微博,探索和发掘微博在营销领域的价值和作用。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营销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廉、更贴近消费者、能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等优势,利用这些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微博粉丝数量、发挥名人效应、与粉丝建立良好的互动以及精心设计微博营销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其微博营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边继超  魏丽萍 《消费导刊》2013,(12):114-115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的今天,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告别了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1.0的时代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2.0的时代,悄然进入更加专注于人类情感需求的营销3.0的时代。营销3.0的到来,在给快速消费品企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营销3.0为主要视角,以感性的角度阐述了快消品的营销,强调了从品牌的识别系统和社会化媒体方面进行入手,以实现营销的情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史新 《广告导报》2007,(9):56-57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信息控制权已不是由企业能控制的,舒尔茨指出,营销活动由从前的“消费者请注意”到现在的“请注意消费者”,正是暗示了生产和消费关系中角色位置的转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近年社会化媒体的发展逐渐成熟,互联网开始进入"大数据、小时代",作为社会化媒体的突出代表,新浪微博更是越来越成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互动的名片,越来越多的企业争相在这里开疆掘土,激烈的纷争使这块领域成了一片企业营销的热土。在初创企业运用新浪微博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营销中,新浪微博广告投放逐渐成为企业营销致胜的关键,研究初创企业在新浪微博广告投放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有助于其找到能降低投资成本、获取最大效益的捷径,对其突破粉丝负增长的困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告大观》2014,(4):88-89
面对消费者越来越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以及近年来“营销已死”的命题冲击,市场营销在企业中,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重新进行价值定位,成为以CMO为代表的营销部门及其他营销角色面临的巨大挑战。前不久“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到访中国,与腾讯公司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深度对话营销,科特勒提出的“CMO的核心职责”以及刘胜义结合中国市场实践的营销经验为企业和营销人提供了融合东西方智慧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原本事关PC产业上下游各家企业的超极本推广,现在更像是英特尔在唱独角戏。 英特尔的积极营销,并非为了销量,而更多是意在让消费者接受超极本这一概念。 英特尔最近玩起了“中国风”和“穿越风”,在其最新推出的一则超极本广告里,中国明代的两位女侠在茶馆里各自抱着一台厚重的笔记本大打出手:“速速让出电源。”双方打得不可忏交时,另一张桌子上的现代女子悠闲地捧着超极本:“我的超极本还有几个小时的电……”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也因此延伸出各类互联网经济,借助互联网相关互动、社交、网络娱乐平台,能够吸引大批“粉丝”支持,而这些“粉丝”是很多商家和产品的营销对象,很多账号在前期积累大批“粉丝”后,后期就开展产品营销,这样的营销路径屡试不爽,是目前各大平台中相关产品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有大量的“粉丝”群体为此埋单。文章主要介绍了“粉丝经济”下的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分析微信公众号经营的特点和优势,并探究基于“粉丝经济”、微信公众号精准营销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化营销的战略及模式探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行为也就越来越具有“文化性”,因此满足文化性消费者需求的营销方式成为了各国营销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化营销是以消费者文化精神需求为导向,以文化创造和文化渗透为手段的一种营销方式,成为当今企业营销战略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文娱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伴随流量明星的崛起,“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模式应运而生,“粉丝经济”原本是娱乐公司使用的一类以流量明星带动,粉丝付费的营销战略。辩证来看,这一营销战略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不可取之处,因此文章通过分析“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战略模式带来的娱记资本公司增收和增加造型力度等正面影响和产品缺陷明显以及产品周期短等负面问题,并且对负面问题从缺乏引导、平台不完善、公司资本逐利等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同时针对负面影响,提出了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意识,完善平台建立、引导粉丝等建议,以期望“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战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正向的影响,促进我国娱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者们从苹果电脑、迪斯尼这些企业身上发现了体验经济的特质。与旧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不同,体验经济时代的企业所要做的是为消费者创造“体验”,并成功地传递“体验”。苹果的粉丝们之所以对 Mac 抱有一种教友般的忠诚,就是因为它传递了一种个性化、人性化而又高贵的体验。而迪斯尼,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游乐体验提供商,几乎为全世界的游乐业提供了一种标杆。  相似文献   

19.
从营销维度来说.消费者出现在哪里,企业就应该走到哪里。就像1月刊《成功营销》封面文章《“微”时代下的营销跃进》中所写的.如果用微博作为关键词,2011年可以被称作是“微博营销元年”.而2012年则很有可能延伸出一个“微时代”。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人类社会走过产品经济、服务经济,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体验营销应运而生。体验营销是指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感情体验与思维认同,以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或培育顾客忠诚度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如整体厨房的设计,麦当劳的地铁广告,白沙集团的“鹤舞白沙,我心飞翔”,万宝路的万宝路精神,无不是设身处地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以“体验”的方式打动消费者。体验营销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以消费者为价值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