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8月,国际化妆品巨头欧莱雅宣布,计划收购中国最大的面膜品牌——美即的全部股份,交易总额报价为65.38亿港币,是中国日化市场最大的一笔并购案。  相似文献   

2.
品牌动态     
《成功营销》2013,(9):16-17
51亿元卖身欧莱雅美即傍豪门继小护士、羽西之后,又一本土日化品牌投入到全球最大化妆品公司欧莱雅的怀抱。8月16日,全国市场占比最大的面膜品牌公司美即控股宣布已和欧莱雅集团达成协议,欧莱雅以5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美即全部股份。美即方面称,加入欧莱雅集团将有助于美即借助其全球的研发优势及其国际化战略平台,为美即品牌发展和提升提供长期有效的支持。而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即选择在一个最好的时候卖出了高价。  相似文献   

3.
张伟靖 《新财富》2014,(6):62-66
外资日化巨头全方位布局中国,本土企业凭借细分小品类抢占市场。虽有露华浓败走中国市场以及欧莱雅砍掉表现不佳的品牌,外资绝对领先中国日化市场的态势并未改变。但从小护士到美即,本土品牌已有质的提升。一方面,随着外资品牌摸准中国市场的脉搏,被收购本土品牌的命运将更为乐观,另一方面,本土品牌也开始凭借自己的力量努力对接资本市场或吸引更多的财务投资。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3,(9):21-21
欧菜雅收购美即 欧莱雅集团执行副总裁(分管亚太区)兼中国CEO贝瀚青表示:“我们从开始关注美即品牌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此次的收购是看好面膜这一细分产品在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的发展前景。”在收购后.美即将作为业务部门独立运作。他表示,这次对美即的收购不会对欧莱雅目前中国现有品牌组合策略造成影响,而MG美即品牌将与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旗下现有品牌形成很好的互补。  相似文献   

5.
<正>欧莱雅收购美即2014年1月14日,欧莱雅宣布商务部批准其收购美即面膜。美即创始人佘雨原夫妇即将套现7.7亿港元,佘雨原将留任美即CEO,获得欧莱雅开出的丰厚薪资,转身成为职业经理人。创业者一夜富贵,可大约十年前,他却被另一面膜品牌"可采"的突然抛弃,陷入人生低谷,常在厕所里痛哭。十年,美即嫁入豪门,可采彻底凋  相似文献   

6.
《浙商》2013,(20):22-22
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集团与美即控股国际有限公司发布联合公告,欧莱雅拟以每股6.3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美即,收购总额约65.38亿港元。数据显示,面膜已成为第四大化妆品消费品。作为面膜行业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美即的国内市场份额为26.4%。  相似文献   

7.
环球视界     
《现代商业》2013,(25):12-12
1欧莱雅65.38亿港元收购美即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集团与美即控股国际有限公司发布联合公告,欧莱雅拟以每股6.3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美即,收购总额约65.38亿港元。根据公告,协议计划生效后,美即执行董事佘雨原将担任美即集团首席执行官及欧莱雅全资附属公司美即控股董事,继续致力于美即的长期发展,并与欧莱雅携手进一步创建美即品牌。  相似文献   

8.
中国日化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宝洁、联合利华等为首的外资日化大品牌占据着市场中的垄断优势,而本土的民族品牌却危机重重,举步维艰。对比分析中外日化品牌市场策略差异,国产日化企业需努力经营品牌,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加强产品研发及营销团队的建设,警惕外资通过收购、合资等途径掌握销售渠道,提高法律意识,依托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扶持,努力坚守住民族日化品牌的阵地。  相似文献   

9.
《广告导报》2005,(4):118-122
2004年对中国日化企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日化原材料价格飙升,物流成本不断加码,外资品牌展开全方位攻势,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2005年日化市场的竞争还会加剧,众多日化企业借助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实现了品牌不断增值,已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但更多的日化企业,尤其是广东地区的日化企业却仍然面临着品牌困境,如何突破品牌重围、打造领导品牌等问题是以广东日化为代表的本土日化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7月30日,上海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已经完成从北京三露厂和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收购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交易。有业内人士认为,强生收购大宝的意图就是借用其渠道壮大自己的销售额,然后雪藏品牌从而消灭竞争对手。小护士、丝宝、大宝相继落入外资之手,除上海家化旗下品牌外,民族日化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1.
说起男士化妆品这个行业,我们还是得提起中国日化市场的几番变迁,从蜂花冼发膏到飘柔,从大宝到欧莱雅,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意识形态都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从国营商店到琳琅满目的专卖店,男士护肤品的品牌之路走得很是蹒跚。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也稳步提高,对日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日化企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日化产业具有竞争激烈但门槛较低的特点,当今品牌的竞争已是企业占领市场的一类主要方式。品牌往往代表着三高,即高利润、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一个好的品牌不仅可以带来企业效益的提升,而且可以促进企业实力的增长。本文通过对中国日化行业现状、劣势和威胁的分析研究,并以上海家化集团的多品牌战略为例子,总结其运营经验,希望能够对我国本土日化企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宝洁和联合利华为首的日化巨头垄断了中国日化行业几乎所有的市场,我国本土的日化企业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中小日化企业面对的竞争十分严峻。然而,我国中小日化企业面对的压力不仅如此,随着日化市场的成熟,市场细分的完善,市场新品牌的激增,建立与维护品牌的难度提高,可以说在未来中小日化企业的竞争态势主要取胜于自身品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广告大观》2005,(3):118-121
2004年中国日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残酷的“洗牌”时代揭开了序幕:国际日化品牌全线进攻,本土日化巨头强势出击——高空轰炸,传播策略大转身;地面席卷,渠道价格全渗透。广东日化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直追,广东日化出路在何方?只有进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日化巨头入住中国并不断发展,本土日化品牌及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分析本土日化企业的发展环境,树立品牌管理意识,采取有效的品牌管理策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是本土日化品牌坚守"民族品牌"阵地的不二法宝。  相似文献   

16.
《广告导报》2005,(3):107-110
2004年中国日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残酷的“洗牌”时代揭开序幕国际日化品牌全线进攻,本土日化巨头强势出击——高空轰炸,传播策略大转身;地面席卷,渠道价格全渗透广东日化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直追,出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品牌》2013,(9):74-75
欧莱雅以65.38亿港元收购美即,对美即来说,可谓是“风光嫁入豪门”,但业内也不乏担陇之声,美即会重蹈小护士覆辙吗?  相似文献   

18.
刘胜 《商界名家》2007,(3):90-92
欧莱雅和宝洁都是世界500强企业,它们的成功令很多公司惊羡不已。这两个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企业的一举一动通常都是雷霆万钧,并且深刻影响着世界日化市场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本土日化是在夹缝中生存”,这是许多本土日化品牌的高管都曾有过的抱怨,并且随着国际日化品牌向二、三线市场延伸,国内日化企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收缩。抱怨之余,也有本土日化品牌的高管通过分析彼此的差距寻找突围之道:国内品牌只研究渠道不研究消费者,外资品牌更注重研究消费者。  相似文献   

20.
大宝,再见     
成磊 《大经贸》2009,(3):92-93
对中国本土日化行业来说,2008年是个不可磨灭的印记。 2008年7月30日,美国强生公司(下称“强生”)最终将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大宝”)收归旗下。据悉,大宝整体转让金额约3亿美元,成为截至目前外资并购国内日化品牌的最大标的。耗时近两年,历经波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