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才更有利于汉语熟语的传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很多汉语熟语,两全译本的译者杨宪益和霍克斯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分别归属于诺德提出的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范畴。实践证明,纪实翻译是汉语熟语翻译的较佳策略。  相似文献   

2.
主要考察冰心翻译泰戈尔《吉檀迦利》所表现出来的诸事实形态,冰心的创造性翻译使她获得了成功,而且冰心的翻译行为为其译论操纵。冰心创作性翻译包括许多超越的事实,而冰心熟练地操纵和审美的服从作为译入语的汉语,冰心的翻译的魅力主要表现为个性化的汉语使用风格,和有意对汉语文化的利用,包括深层次上的误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英汉语篇对比的可行性、语篇对比与翻译研究的关系、语篇翻译研究的意义等问题,说明英汉语篇对比的重要性及在此层面上进行的翻译研究和这一研究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对汉语新词英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新词是折射中国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一面镜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尝试探讨汉语新词英译策略,旨在指出当今翻译工作者应当转变传统的翻译观念,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合理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字”对外来概念的翻译产生着独特的影响:“字”的表义性使得外来概念的意译名更易为汉语社团所接受;汉语组字成词时对语义互容性和语义透明性的要求也导致了对一些外来概念的误译和误读。认识到汉语“字”的特质,有助于译者进行更加理性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6.
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歇后语是汉语习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英语中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表达法。由于英汉两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汉语歇后语的翻译便有相当的难度。在翻译歇后语时,应根据翻译的标准,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力求做到准确而忠实地转达原文的信息。本文主要探讨了歇后语的分类及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其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翻译课教学应着重以下几点:掌握翻译技巧;注重对原文的理解;提高汉语水平,加强汉语表达;提高对翻译课的兴趣;与专业挂钩;注重知识积累,扩大知识面.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英语和汉语的差异为基础,探索了英译汉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转换所造成的基本损失:过度翻译(overtranslation)和不足翻译(undertranslation),用实例加以说明和评析,以提高和完善英语译成汉语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面对汉语新词的不断出现,译者有责任及时地把它们翻译出来以帮助外国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的最新情况。但在汉语新词英译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例子,从语言学和文化方面对汉语新词英译作了系统的研究,旨在探讨一些翻译策略,或许对解决汉语新词英译中的问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的新词反映了英语以及英语使用者生活中的发展变化.英语新词的引介与翻译,对促进社会和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新闻英语新词的构成特点及其翻译,对英语新词在汉语中的翻译和定名原则会有所助益.英语新词的翻译应该以译意方式为主,译名应该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律.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的大众媒体中汉语数字缩略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外宣材料中汉语数字缩略语的英译应该根据词语的使用范围和频率,对相对性缩略语、绝对性缩略语以及共时和历时缩略语翻译分别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汉语成语的英译在翻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具有不同历史背景、化特点和语言风格的成语,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只有这样,汉语成语英译在翻译过程中才能做到语义对等,才能保持其原来风格和简洁、鲜明、生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较多,在没有必要或不愿意说出或有时没办法说出动作发出者时,英语就用被动语态来表示。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我们在进行翻译之时,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根据汉语和英语的各自使用习惯来翻译。  相似文献   

14.
英语和汉语在语意的连贯上都需依赖词汇的衔接,但由于二者思维差异的存在,英译汉时不能完全进行等值翻译,而应遵循目标语(汉语)的表达习惯,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忠实于原文。文章结合实例,探讨了三种常用的翻译策略:对源语(英语)的词汇衔接手段进行再现、转换和省略。  相似文献   

15.
尽管汉语中也有大量的习语,翻译习语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翻译中应尽力保持汉译英语习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语中否定结构构成的共性和个性,并探讨了其翻译方法。英汉语中都有明否定和暗否定,其中明否定包括全部否定、部分否定和双重否定;暗否定包括词缀否定和虚拟否定。英语中特有的否定方式有否定含义词表否定和固定搭配表否定;汉语中特有的否定方式是反诘否定。对于否定结构的翻译方法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语言不可避免地成为信息的载体,承担着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交流的重要责任,而翻译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媒介,不可或缺。然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少译者发现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译过程中,中国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使得整个翻译工作困难重重。本文意在从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以及历史性五个翻译特性出发,通过对文学作品以及习惯表达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讨翻译特性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原则。  相似文献   

18.
对英语成语(包括谚语)译成汉语进行了研究,同时也探讨了英语成语译成汉语的可能性;并介绍了几种翻译方法,提出更好地做好英语成语(谚语)翻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翻译中注重文化的概念已越来越受到译者的普遍重视。本文以带数词的习语为例,首先分析对比了汉语数词和英语数词在文化背景方面的异同,接着分析了汉语数词和英语数词的文化对等关系,解释了带数词的习语在翻译过程中的困难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汉语与英语都源源不断地吸收了大量的借词。本文从讨论汉语中借词引进的翻译方法入手,以各种译法的典型实例,进一步对比出英汉借词在翻译方法上的异同,并就借词在翻译中存在的弊端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便今后在文化交流中能够更加规范合理地引入借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