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比重的增加,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呼声在国内国外日益强烈,国内各地也纷纷提出要成为制造业基地。如何积极而又理智地应对国际制造业区域结构的变化,需要我们认真回顾和研究世界制造业中心崛起、演变、替代、升级的历史,展望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明确我国各个地区在国内外市场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科学地解决现代制造业基地在我国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平繁荣的和谐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论坛》2005,(10):1-1
20世纪初,东渡日本求学的少年周恩来写下一句铮铮豪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那个中国受尽列强欺压的年代,“崛起”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能是遥远的梦想。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崛起”越来越成为国际上评论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的常用词汇。56年来,中国通过一系列改革开放终于走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80年代,东亚在“雁行模式”下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洲经济奇迹”。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崛起的同时,日本却经历了经济的长期萧条,从而导致了东亚“雁行模式”的终结。在新的世纪东亚经济发展中。日本和中国将以其资金和市场潜力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东亚经济“双引擎模式”。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 ,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主要取决于它的经济实力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主要取决于它的企业实力 ,而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又主要取决于它的改革动力和管理能力。这一“经济定理”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沿着这一“经济定理”展望二十一世纪 ,我们可以断言 ,二十一世纪将是企业的世纪 ,将是改革和管理的世纪。按照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的说法 :《企业改革与管理》生逢其时。我们为能够赶上企业的世纪、改革和管理的世纪而自豪 !更让我们自豪的是 ,自创刊以来 ,《企业改革与管理》的读者群每年都在…  相似文献   

5.
《经济地理》2004,24(6):869-869
杨载田教授力作《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 )已由科学出版社 2 0 0 4年 6月出版 ,该书是“2 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和湖南省高等教育教材建设项目成果。本书新版的最显著特点是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度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面向使用者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显著提高。正如陈述彭院士在该书序言中说 :“它不仅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专业教科书 ,同时也是系统了解中国旅游资源、产业与文化的自学参考书。”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使得中国经济稳步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旅游业全面发展 ,中国正成为世界旅游的焦点和热点区域。中国的大好河…  相似文献   

6.
张建春 《新经济》2009,(7):26-30
选择,时常伴随一个时代的崛起与终结。 17世纪末,人类对蒸汽机的使用开启了现代工业的新纪元,一度成就了英国经济的巅峰;20世纪,对计算机的运用则在开创信息时代先河的同时让美国在半个多世纪内坐稳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宝座”。如今,新能源来了,中国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考察经济全球化即世界经济体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不同时期所处的不同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历史中,中国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中心——弱势——崛起”的变迁过程。透过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地位的变迁,为批判“中国威胁论”、人类历史终结于西方模式等错误观点以及为正确认识理解中国在近代以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正>大国经济的发展相对于中小国家而言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4个新兴大国经济几乎同时崛起,这应当不是偶然的事情。最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了欧阳峣教授的专著:《大国综合优势》。该书在现代经济学研究框架下对大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来源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独特而深入的研究,并对"金砖四国"崛起的原因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界人士强烈呼吁:大力发展中国的“企业诊断业”,为患“病”企业“把脉开方”,使其踏上快速、健康发展的坦途,此其时矣! 据国外经济专家预测,企业诊断业将是21世纪风靡全球的产业!  相似文献   

10.
众石 《商周刊》2012,(3):8-8
中国在19世纪被西方击败之前,曾在亚洲构建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伴随着21世纪中国经济崛起和国家力量增强,有人认为这个体系可能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1.
“十五”计划时期是中国进入21世纪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是中国从小康水平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阶段。“十五”计划时期已经结束,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十五”时期?为何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又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新特点?在哪些方面又取得重要进展?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突出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中发生哪些重大变化?中国迅速崛起是如何影响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我们如何总结“十五”的成功经验?又如何吸取不成功或失败的教训?为什么在…  相似文献   

12.
1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处在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变数增多、不平衡加剧,国际政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加强。不确定性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形势的主要特征。在不确定的发展趋势中把握可确定的方位和因素,才能“jest-time”(恰值其时)地应变和调整。这对于入世伊始的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和较快发展的态势,无疑是一项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李华 《财经研究》2016,(9):41-51
世界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了“知识银行”战略,这一战略为其后来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和平崛起过程中,中国之于世界,不仅需要有自身的经济贡献,更应该有自身的文化(或知识)贡献,而“知识银行”战略及其发展能为中国提供这样的经验.文章主要从经济史的视角,试图对“知识银行”战略的推出背景、发展历程、工作机制、影响和实质进行一个系统的探讨.研究表明:(1)“知识银行”战略推出的背景是“华盛顿共识”的失败和“知识经济”的兴起;(2)“知识银行”战略主要通过组织机构建设、话语体系构建、知识成果发布、金融贷款支持和高层培训等五大机制来共同推进与实施;(3)“知识银行”战略具有两面性:表面上是为传播公共知识,实质上是为“范式维护”和意识形态输出.进一步地,将“知识银行”战略与当下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反思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辩证地看待来自“外面”的声音,审慎地对待西方理论,并加大自身的理论创新;(2)着力提升中国在全球性“知识供给机构”中的话语权;(3)中国的国际性金融机构也需要提升自身知识产品的输出和服务能力.在中国的资本和文化逐步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世界银行的“知识银行”战略及其发展或许能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导刊》2014,(5):84-84
《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是中国信息经济学派崛起的代表性著作,作者均为在中国信息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学者。该书分为五大部分:困境、回答、框架、测评和出路。该书认为,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困境呼唤新的经济理论。针对国内经济学界存在的“回头看”、“完全市场经济”和“理想的悲观主义”三种倾向,全书从信息经济学角度作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中国和印度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导致了世界格局变化与"亚洲世纪"的大讨论。亚洲的经济增长已经明显地由各国的独立增长向区域经济整合过渡。如果21世纪真的能够成为亚洲的世纪,那么这一目标的实现一定是建立在整个亚洲地区经济上不断整合、政治上不断信赖的基础之上。因此,持续地将亚洲经济整合的趋势发展下去,通过各种方式的努力,实现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区域性经济整合,这是亚洲各国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亚洲崛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日本模式、东亚模式和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下半叶,世界格局重大变化之一是亚洲的崛起,确切地说是东亚的崛起,其根源是追赶型现代化模式的成功。所谓“追赶型现代化”,是指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凭借后发效益,利用先进工业国曾经耗费巨额资金和长时间探索而获得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低成本短时间地快速缩短与先进工业国的差距,高速度地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五、六十年代的“日本模式”首开其端。六、七十年代是四小龙、继之扩展到东南亚的“东亚模式”紧随其后。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中国,则吸取两者的精华,在社会主义大国的独特条件下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  相似文献   

17.
自从我刊编辑出版了“世纪之交经济大事评述”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支持。为此,在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世界经济与中国”研究组继续开展了这项研究和编撰工作。“聚焦与评述:2004年世界经济大事回眸”的编撰,参照了国际组织以及国内外政府部门、新闻单位和研究机构的信息资料及评选意见,尽可能保证入选条目的“公正性”和“可信性”,力求比较准确地为读者提供一份学习研究的基础资料,以便读者准确地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大体脉络——现状、特点和趋势;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我国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世界经济大事聚焦与评述”连续刊载了五个专辑,已成为我刊的特色之一,并形成了广泛的读者群。2004年的大事评述专辑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连线中国”,即在每一件大事“点击”和“评述”之后,都阐明了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或中国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原因在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也进一步加深,从而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影响力日益提高,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毋庸置疑,世界大事每一件都对中国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脉搏息息相关。现在,我们将这份具有新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4月9日,中国WTO高层论坛暨《中国WTO报告2003》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该书由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组织撰写,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佟志广担任中国WTO年度报告编委会主任,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专家马宇担任该书的主编。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WTO年度报告编委会顾问龙永图发表了题为“加强中国在多边贸易框架中的区域经济合作”的主旨演讲。龙永图指出,世界贸易组织解决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而区域贸易解决的则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个性问题。如今,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因此中国…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上海复旦大学,记者有幸采访了应邀到中国讲学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院长 LesterThurow 教授。Lester Thurow 教授以对世界经济的预测见长,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望。他对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舞台上各种经济势力的角逐与争斗的预言和描绘,收在他的新著《世纪之争》之中,该书已谈妥了在中国的出版事宜。当记者问及是否愿意在  相似文献   

20.
曹新 《经济导刊》1998,(6):46-50
经济猛开快车之后都有一个大的调整,这几乎是经济运行的一个铁律。而世界经济格局正是在各主体经济的增长与调整之中不断演变。战后英国经济的衰落和日本经济的崛起使世界经济演变成了“三极”格局,日本产业的转移又带动了“四小龙”、“四小虎”的起飞,创造了亚洲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