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市场前景:投资分析:特色优势:店面挑选:编辑:任子梅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者人数1.4亿人次,将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6%。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中,农业旅游收入占5%~10%。西班牙重视乡村旅游,36%的西班牙人季节休假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天地》2005,(12):49-50
贵州省旅游局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帮助下,已编制完成的《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将乡村旅游作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一致公认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极为巨大,这已经引起世人的关注。世界旅游组织前几年的一项预测表明.到2020年全球将接待16亿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消费将达2万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和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35%和6.7%,远远高于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将接待1.3亿旅游者。  相似文献   

4.
简讯     
2005年12月12日,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卡举行的世界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第76届大会通过和全体会员第6届大会认可:接纳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世界旅游组织教育委员会附属成员单位。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合作将对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还将对中国旅游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7年,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中国家旅游快速成长推动下,世界旅游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国际旅游入境人数增长率预计达到6%,世界旅游总需求预计增长3.9%,旅游经济增加值预计增长4.5%;但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幅度持续走低,使世界旅游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幅也出现下降。2008年,随着世界政治形势的新发展。大国战略关系互动加强,新兴经济体作用更加突出,世界经济增长率继续走低等因素影响,将使世界旅游在喜忧参半的格局下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现代旅游业在世界GDP中的强势地位 叶:教授,我想先了解一下旅游产业目前在世界和国内经济中的地位. 范: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提供的数据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就已达到8.25%,超过石油出口收入的6.5%、汽车出口收入的5.6%和机电出口收入的4.6%.自那以后,旅游产业正式确立第一产业的地位始终没变.现在世界旅游产业占全球GDP的比重是11%,我国大陆在这一产业上的水平比较低,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去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旅游产业大会上,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表决心,力争在2015年前将旅游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提升至8%,以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2007年12月12日,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旅游局、桂林市人民政府、香港理工大学和我校承办的第一届旅游教育国际论坛在桂林隆重举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技术部主任瓦尔玛博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国家旅游局人事教育司司长陈献春、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俞建华、自治区旅游局局长肖建刚、桂林市政府副市长陈建军、香港理工大学高级顾问李锷以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西美斯基金会、亚太旅游协会官员、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游教育专家,国内知名旅游学者与旅游教育专家、旅游企业负责人等200多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8.
“10+1”跨国框架势在必行 我国旅游产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必须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之机,大力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区域合作,借助外力使各地旅游业尽快从旅游资源割据,彼此缺少合作的“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目标迈进。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旅游业在未来20年中以年均8%-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国际旅游流量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21世纪是亚太旅游世纪,其中热点区域是东盟和中国。  相似文献   

9.
会展旅游因其特殊的产生过程正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旅游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旅游形式。世界旅游组织把会展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各大城市积极寻求开展会展旅游的有效途径。试图运用定量模型分析香港的会展旅游在其城市旅游业中的贡献的显著性问题,揭示发展会展旅游业的积极意义。研究表明,会展旅游对旅游业的贡献是显著的,并可以通过:Y=0.0042198*X+10973.8的最优模型来表示。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香港会展旅游的发展路径和市场环境,为国内其他大城市发展会展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全球国际旅游发展回顾及2002年前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统计资料,回顾分析了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对2001年全球国际旅游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影响,以及引起国际区域旅游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的状况。同时,根据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各国采取的对应措施,预测了2002年国际旅游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由世界旅游组织(UNWT0)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桂林市人民政府、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及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第一届旅游教育国际论坛将于2007年12月12—13日在中国桂林召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星辉 《大众商务》2008,(2):13-13
市场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每年的旅游人数增加20%左右。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入境游和出境游人数最多的国家,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旅游三宝也是旅游出行的必备品。  相似文献   

13.
依托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贵州的乡村旅游资源显示出唯一性和稀缺性。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制定了"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的战略目标,同时,国家也要求贵州要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这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难得的好时机,只是现下还有些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一、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1.政府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力度不够。贵州省乡村旅游由  相似文献   

14.
论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的"三化"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的不足却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羁绊.总结目前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的生态化与现代化、地域化与商业化、产业化与特色化的矛盾辨证统一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旅游地食宿设施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从乡村旅游的需求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市场及开发进行了研究。在文章中不但指出了乡村旅游的市场主体是城市居民,而且对客源市场进行了细分,在此基础上以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进行了分析,对乡村“意象”的追寻是旅游者对乡村最重要的需求,发现和营造乡村之美是乡村旅游产品产生的源泉。本文还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些模式,并论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因此,本文对于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休闲假期的不断调整,我国的乡村旅游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乡村旅游类型层出不穷,然而乡村旅游在经营过程中的责权利关系模糊,经营不善问题极为突出。旅游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不仅可以规范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和经营,还可以保证农民的正当收入,并且可以促使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解决了季节性瓶颈的乡村旅游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乡村社区旅游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应该是乡村社区旅游开发初级阶段的主导模式,随着旅游业态的成熟发展,“农户+农户”模式将成为主导模式。进而可知;适宜的社区旅游开发推动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也为社区旅游的开发奠定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有20多年时间,但发展层次大多处于低水平的“农家乐”阶段,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将是破解之道.乡村旅游是城乡文化接触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城市文化以其鲜明的现代化、市场化等特征。强势地冲击着乡村文化.城乡文化涵化的结果,一方面是乡村文化的振兴;另一方面是乡村文化的同化、商品化.从涵化理论出发,加强中国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应确立乡村文化的地位,建立“农民主体、政府扶持”的文化创新体制,在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中倡导负责任旅游。  相似文献   

19.
伴随旅游产品的类型与形式不断开拓创新,乡村旅游成为现代人出行的主要选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定为"乡村旅游年"后,我国乡村旅游进入一个全盛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既要保护农村现有资源、文化特色,又要用科学、动态的眼光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转型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UNWTO TedQualCertification)是国际权威的旅游教育质量认证体系,为世界旅游业教育培训提供了一套可借鉴的质量标准,同时搭建了一个供各国旅游教育培训机构资源共享、交流互动的平台。介绍了该认证体系设立目的、认证内容和特点,并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这一质量体系对我国现阶段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启示,从确立质量评估认证机构独立性、质量评估过程旅游高职院校自主性以及质量评估认证体系从检查向指导转换等角度,为我国高职旅游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