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理论视角,进行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大融合大发展,对于提升旅游业内涵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符合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桂、滇、黔三省区文化旅游创新发展虽已起步,但还处于较粗放的发展阶段,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足、创新意识不够。鉴于此,文章立足开放式创新的视觉下,结合桂、滇、黔三省区"文化—旅游"的发展状况,研究桂、滇、黔三省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增强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文化与旅游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有助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推动时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做大做强旅游业的重要思路与方向.旅游时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黑龙江省旅游深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挥黑龙江独特旅游资源优势的必然路径,是黑龙江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重要支撑,是黑龙江文化旅游强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多项政策以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示了两个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拉动内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探讨长江文化与水上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对产业融合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以安庆市为例,对该区域长江文化与水上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西南地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是西南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其更好地发展,彼此的融合是一个良好的途径,西南地区优越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也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西南地区在现有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样式的基础上,还需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市场以及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育,使旅游与文化产业获得更加完美的融合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传承,是地域特征的重要标志,而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更是这种传承有效地体现形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但是,济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对薄弱,尤其是产业规划、政策环境、人才培养、产业联动机制等方面的发展更为滞后.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联动模式,从人才、科技、创新、制度等方面综合管理、分类保护,是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魏趁 《魅力中国》2013,(23):8-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旅游文化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既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实需要。河南要实现“文化强省和旅游立省冶的目标,务必要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文旅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热点。文旅融合既有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旅游业与文化业双赢的目的,又有利于推动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冰雪旅游作为东北地区的传统旅游活动,一直以来都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喜爱,但是也时常出现与文化融合不充分等问题。而动漫作为21世纪年轻人喜爱的时尚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本文就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二者融合发展的背景、可能性、相互影响、存在问题及协同发展策略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分析,以期进一步促进辽宁省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融合,符合产业生态化的要求,也是未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南宁市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发展均进入重要战略转型提升时期,只有真正尊重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主动的姿态、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才能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贵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既是贵州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对贵州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投入产出表对贵州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度进行测算,得出当前贵州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最后提出促进两大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方旭 《改革与战略》2013,29(3):91-93
文化因旅游而繁荣,旅游因文化而精彩.文化作为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旅游作为文化表现的载体,两个产业之间的发展有很大的交汇空间.深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文章从阐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咸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向,提出了建立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建立人才保障机制等推动咸宁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山东省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及战略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性融合发展.不仅是大力发展山东旅游业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要求。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文化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特别是对旅游产业文化内含的理解和创新;对旅游资源文化优势的确认和把握;对文化旅游品牌文化产品的创新性精心塑造;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整合及对策实施。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  刘建徽 《改革与战略》2011,27(5):123-126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具有强烈的互动关系,两者的互动发展具有必要性。文章通过世界各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案例的系统思考和梳理,归纳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产业融合的旅游新产品模式、产业联动的新型旅游营销模式、产业链延伸的文化产业景点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民族文化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玉树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分析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开发模式,以促进当地民族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和旅游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文化能够提升旅游的内涵,旅游可以为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因此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将成为一种时尚.目前,以文化旅游城市定位的商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并未深度融合,文化中的旅游和旅游中的文化都有不足.主要体现为:没有打造出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整合,对商丘文化的内涵挖掘深度不够.由此,未来商丘旅游业的发展要注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标志,在文化景区做好旅游服务建设,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实现集聚式发展,对商丘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6.
新疆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旅游本身和文化产业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搞好文化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文化旅游。本文在介绍了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之间的辩证关系后,又介绍了新疆文化旅游的优势和劣势。最后,就新疆如何发展文化旅游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发挥优势、克服劣势,促进新疆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的政策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各个地区积极响应国家的大政方针,将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门,两个产业的融合度逐渐增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拉动了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本文针对目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浅谈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任媛媛 《特区经济》2012,(3):222-224
经济与文化的日益融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文化需求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广西作为我国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优越条件。本文在分析了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不足之后,认为广西应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先导,为建设先进文化省(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两大产业可以从技术、产品、企业和市场层面进行融合。从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冰雪旅游文化产品,打造冰雪旅游文化知名品牌、组建跨行业的冰雪旅游文化企业、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市场融合、重视理论研究以及培育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急需人才等方面提出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婷婷 《发展》2023,(3):47-52
<正>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阶段,经济发展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作为西部地区文化资源大省,文化旅游是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从时代背景下的政策环境到产业环境,文旅融合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已成为甘肃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建设发展的重要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