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穷人大姐     
刚踏入大学的校门,我便听到了宿舍大姐的"宣言":"我的家乡很穷,我的家庭条件也很不好,全年收入只有几百块钱,今年的学费全是爸妈东拼西凑来的。唉,照这样下去,我真不知道我这4年大学怎么过!"说着说着,大姐便眼泪涟涟起来,弄得我们赶紧上前劝慰。  相似文献   

2.
小边 《企业文化》2012,(5):87-88
半数以上的职场新人认为自己难以融入团体,工作不快乐,这是职场菜鸟不能正确处理职场人际关系的体现。调查显示,新人入职后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主要有以下5个误区。  相似文献   

3.
王致诚 《人力资源》2007,(17):74-75
职场也能构成"生态环境",不过,它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生态环境。你能在其中左右逢源吗?对照下面的principles,看看自己能赢得多少人气指数?  相似文献   

4.
智慧 《企业文化》2009,(12):81-82
几乎每个身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人都曾感慨:职场人际关系微妙,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被动。人在职场,要想做到游刃有余就要内外兼修。那么如何在工作中及时反省自己的行为,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调整,经营好与同事的友谊,让自己适应多变的人际关系呢?  相似文献   

5.
张东宣 《河北企业》2013,(12):61-61
<正>"就业中‘软实力’很重要。我在求职中却发现,以前考的那些证书、文凭什么的没有太大的用处,顶多算块敲门砖,最有用的还是大学四年在社团管理中锻炼的能力。"刚刚被一家用人单位录用的某大学毕业生小刚,在自己的微博上用这段话向网友们分享着他成功应聘的奥妙。现如今,很多职场人认为,职场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学历和文凭等硬性条件,一些个性化的"软实力"更能增强整体竞争力。于是,报个声乐班,请专业老师提升自己的发音技巧,以期在单位的文娱活动中一显身手,或者可以在陪客户  相似文献   

6.
学在外企     
回首六年的外企生涯,自觉最弥足珍贵的便是仍保留了一份刚跨出大学校门时的蓬勃朝气和求知欲望。如果一定要说有什幺不同的话则是少了些稚气,多了些理智,知道按部就班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陈静 《价值工程》2011,30(5):242-243
人际关系是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对大公司企业的职业人士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当代的大学毕业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面对人际交往有太多的困惑,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来到社会错纵复杂的大环境里,更应在人际关系中调整好自己的坐标。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走向社会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两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有资料统计: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15%。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网和民意中国网,对2 01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7%的受访者对职场上的"为人处世"存在困惑。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鸣政认为,现在的学生平时忙于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和能力培养,在为人处世方面受到的教育很少,"在职场中,年轻人如何学会与人打交道,确实是一个问题"。那么,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该如何经营好你的人际关系呢?  相似文献   

9.
游刃职场间     
笑谈 《中国就业》2014,(12):64-64
正有不少职场新人认为,职场就是尔虞我诈的战场,人际关系远没有学校单纯,与同事交往一定要小心再小心。有跳槽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称,之所以部分介入新环境者会觉得与圈子内的人格格不入,是因为在心理预设中将自己当成了局外人。坐在自己的小隔间里,希望别人来关心自己、拥抱自己,结果却适得其反,被圈子中的人当成了不合群者。职场圈就如同企业中的亚文化,由不同的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就业》2013,(9):40-41
莫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的成功用行动来突破现状,用行动来实现理想主人公:求职的大学生失败经历还没忘记刚进大学校门的兴奋模样,转眼就到了离开学校寻找自己职业人生的时刻。怀揣着厚厚的简历和获奖证书,满怀着希望一家又一家地投递着自己的简历,一场又一场地参加招聘会;在人才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寻觅着自己喜欢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新车都要经过一段磨合期,才能使各配条件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调整和提升,使车子保持最佳状态.这一现象也适用于那些刚走出校园跨入职场的新人.多数人在参加工作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不能很好地调整心态、适应变化,没有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很容易出现心态失衡、一蹶不振等诸多心理问题.因此,这段时期可以称作是职场新人的"磨合期".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高校毕业生李文星求职疑陷传销组织蹊跷死亡的事件让社会震惊,"985名校""找工作""传销"这几个关键词无疑是焦点.许多人以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读过揭露传销术的文章,就会跟传销绝缘.其实,每个普通人都可能坠入传销陷阱.在传销组织中,有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也有身居高位的银行行长、政府官员,更有阅历丰富的生意人、大学教师,在看似离我们很远的组织中,公务员、律师、医生甚至警察……任何一个常见职业的从业者都可能出现.尤其是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职场新人,本职工作没做好,再误信人言,被人谋财害命,着实是得不偿失.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些极易出现的骗子手段,希望给职场新、老人提个醒.  相似文献   

13.
天下 《企业文化》2009,(3):76-77
大多数应届大学毕业生,刚到新单位工作,都会发现悠闲的校园生活方式被紧张的职场打拼所代替,使这些处于“断乳期”的职场新人面临着巨大转型压力。  相似文献   

14.
推荐理由:都说人在职场3年一个台阶,木棉认为自己没有上这个台阶,反而退后了,非常苦恼。木棉觉得造成退后的原因是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在这样的事业单位,工作稳定而轻松,人际关系复杂,她很想离开这里,但又不知道前面的路如何走。  相似文献   

15.
王立国 《人力资源》2006,(13):34-35
从校门到职场,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必须经历一段痛苦的心路历程。对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室和考场没有了,变成了职场;老师和同学没有了,只有上司和同事。更重要的是,原来心中的梦想渐渐没有了,只剩下似乎冷冰冰的现实。然而,这是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无论怎样步履蹒跚,跌跌撞撞, 他们都必须迈出去。  相似文献   

16.
王致诚 《人力资源》2007,(9S):74-75
职场也能构成“生态环境”,不过。它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生态环境。你能在其中左右逢源吗?对照下面的principles。看看自己能赢得多少人气指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广州“双子星城”小复式的最小户型客厅建筑面积约26平方米,“二楼”为20平方米,厨卫各一,还有一个迷你阳台,非常适合刚出大学校门的“孩子们”首次置业。  相似文献   

18.
和所有即将毕业的同学一样,3年前,我也戴着学位帽,拿着毕业证,欢欢喜喜迈出校门,冲进职场,期盼着自己一展抱负,成为青年才俊。但结果似乎不是这样。从我自己的经历说起吧。毕业后进了一家知名媒体,一听名字,好工作,主流媒体、记者,每天围着国家大事转,采访写作编辑。  相似文献   

19.
你了解自己具备职场晋升的潜力么?找找自己在职场中的亮点,不怕成为明亮的超新星,就怕找不到任何亮点庸庸碌碌一生.想成为老板眼中的"能人",必须拥有"一技之长",找到自己的亮点.可是,在职场中,98%的人找不到自己的职场亮点,只有2%的人能够在职场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是否拥有职场亮点,决定着你在职场晋升的潜力和老板对你"器重"的程度,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前途呢?  相似文献   

20.
梅鑫  清敏 《新前程》2007,(2):53-55
职场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被训斥、排挤孤立的人,而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但心理咨询师说:这种受害者心理归根结底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