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是区域知识创新的主力军,其创新能力依赖于区域创新环境。本文应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2005-2012年全国各地区的大学创新效率,并分析了区域创新环境对大学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各地区大学创新效率逐年提高,但地区之间效率值差异较大;政府研发经费投入的增加对大学的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大学研发人员的增加和企业研发经费的增加对大学的创新效率有负向影响。本文建议在增加研发投入的同时注重创新环境的改善,并将创新环境纳入"十三五"科技中长期规划分析框架,加强大学间、校企间、地区间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
以2009-2012年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DEA的BCC模型测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效率,实证表明: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效率普遍偏低,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大体呈现规模报酬递减态势;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普遍高于西部地区;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是导致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低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企业创新被看作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创新具有外部性,政府资助企业创新作为克服市场失灵、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政策工具被广泛采用。本文采用新近发展起来的纠偏匹配法,运用珠三角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调查数据,分析国家科技计划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本文发现,总体上看,目前的资助计划并没有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企业规模不会影响政府资助的效果;资助对于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而对创新能力弱的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显著的互补效应;对技术水平低的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显著的互补效应,对技术水平高的企业研发投入不会产生影响;没有获得资助的企业如果获得资助,并不会提高它们的研发投入水平。结果表明,加大对创新投入低和技术水平低的企业资助可以提高资助计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31个地区的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计算出各地区的规模效率,揭示了区域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的关系。分别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角度出发,给出了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单靠增加教育经费支出无法有效提升研发人员综合素质和研发经费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创新效率为测度对象,选取南京市高新区纳入统计的科技型企业为样本,探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正向激励效应;分企业生命周期来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初创期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激励效应,而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激励效应并不显著;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基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水平、企业所处生命周期、改善研发经费支出结构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对研发效率的重视也在逐渐提高。提高研发效率是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产出的有效途径。文章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我国2005-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30个省份研发效率的演变趋势以及我国整体和分地区研发效率的收敛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研发效率地区差异较大,且省际之间和各省不同年份之间的波动性都比较大;从整体来说,我国各省研发效率不具有收敛的趋势,但是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研发效率具有收敛性,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省份研发效率则不具有收敛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2009-2021 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以风险承担能力为调节变量,考察了技术并购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较强,但企业创新效率较低;科研人员的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贡献大于研发资金投入,属于知识型增长;技术并购有利于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但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效率有消极影响;将风险承担能力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检验发现,风险承担能力较高,能够有效增强技术并购规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降低技术并购规模对企业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但对技术并购次数与企业创新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得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企业作为产业升级最为直接的微观主体,其研发创新是产业升级最为重要的途径。合理的研发聚集不仅可减少企业创新成本,还可以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提高产业效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2005-2007年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利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分别从整体、区域和行业验证了研发聚集是否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对产业升级促进效应。研究表明:研发聚集和企业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效应影响是正向的,且研发聚集更多体现为“竞争效应”,但其效应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研发聚集强化了企业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作用机制并不显著。从要素密集行业来看,研发聚集、企业创新能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大于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9.
徐子颖  徐晨 《科技和产业》2022,22(5):192-197
科技创新能力是实施国家战略的支持力量,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内在推动力,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时滞效应为前提,应用动态两阶段DEA模型,将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构建两阶段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测度中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高新技术企业2016—2019年的技术创新效率。结果表明: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整体效率偏低;大部分城市存在重视技术研发而忽视成果转化的问题;研发阶段主要依赖规模经济效益,转化阶段纯技术效率的贡献率相对较高;大部分企业的创新效率有待提高。研究成果为不同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新角度。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是长三角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而上市公司则是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领头羊,其在推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南京市3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南京市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文章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创新研发投入的资源配置与企业所属行业存在密切联系;不同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且整体创新能力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南京市上市公司的规模是影响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最后,文章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企业应积极引进创新技术人才,加强企业间合作交流,而政府则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断完善监督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1~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Tobit模型考察了影响中国企业创新活动的因素。以研发密度衡量创新活动,我们发现企业的创新与规模、市场竞争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一定程度的规模和市场竞争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活动,并且这种相对优势伴随企业规模变大而更加显著;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较低,私营企业的创新效率较高。我们特别区分了市场势力和市场集中度,发现后者可能不适合作为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是工业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又是整个社会创新的主体,因此需要了解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R&D投入产出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提高其效率的有效办法。采用DEA模型对安徽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31个行业和16个地区的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定量评价。经研究分析发现,安徽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大部分行业的R&D投入产出效率较高,但仍然有部分行业存在R&D投入浪费和R&D产出不足的现象。另外,安徽省不同区域间也存在着R&D资源配置不均的情况。因此,必须要强化政府政策引导,建立发展产业集群,发挥区域优势,才能优化R&D资源配置,缩小行业间和区域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现有的创新投入模式、提高产出效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BCC模型,对辽宁省26家民营上市公司的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辽宁省民营上市公司总体的创新投入产出不高,没有使投入资源达到效益最大化;创新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是民营企业对创新项目的投入量过多,造成规模报酬呈递减趋势,降低投入产出效率;创新效率达到DEA最优的多是经营规模中等的非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的创新投入不多,但其带来的产出效益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陈池 《科学决策》2022,(9):111-121
以 2005 到 2020 年的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数据为基础,采用三阶段 DEA 模型就其研发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效率情况良好,但离最优值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剔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后,平均纯技术效率基本保持不变,而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和平均规模效率轻微下降,但对各年度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比较大的影响,并且存在投入不足和冗余的问题,说明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评价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有影响,三阶段 DEA 模型更能准确地评价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为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工业企业需要寻找适度的发展规模,努力通过提高规模效率而最终提高综合技术效率,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加快发展的技术提升和规模扩大的产业化开发阶段。提升区域产业创新转化及升级能力对于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在分析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缺乏集群效应、自主创新能力差和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创新带动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1995年以来我国研发投入费用、研发活动主体、研发投入结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选取1995年至2019年研发投入总量、研发投入强度、国内生产总值、单位GDP能耗等数据样本,对研发投入与经济规模、工业化进程以及经济运行效率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评估分析,发现,研发投入推动了我国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同时,认为研发投入差距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是保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利用2005年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从多个角度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强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强度在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类别和不同隶属关系的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地域的企业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从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方面加强对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创新支持,是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环境是研发行为的客观背景,对不同区域而言,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别并不能简单地由研发投入完全解释,区域创新环境因素相当重要。因此,要在实证层面上探索研发投入和绩效的关系就必须考虑到区域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SCP理论,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构建研发和绩效的研究模型,试图从全新的视角考察研发行为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9.
企业R&D投入的创新绩效如何?为了解答该疑问,文章以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R&D投入与专利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的专利产出整体效果值得肯定,但在不同类别企业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异质性差异。并进一步发现,企业自身信息不对称是抑制创新动能的重要致因,而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则是扭转上述不利境况的有效路径。由此所导出的政策建议是,首先,应建立有针对性的政策传导机制,以根据企业的特殊属性进行细化引导;其次,进一步完善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只有在经济环境、金融渠道和信息传导不断优化的保障下,依靠企业利用研发投入来提升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国家的创新层次才会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内资企业在研发经费、科技人员等科技投入上占主体地位,专利申请量也占了大部分。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科技投入占一半以上,专利申请量约占三成;私营企业的科技投入和专利申请所占比例较低。相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人员比例较高,但科技投入对应的专利申请量较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尤低。三资企业在劳动密集型及部分高技术行业均有较高科技投入,专利申请量也占较大比例,成为行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