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贷款损失准备金、资本监管与银行财务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考虑商业银行是否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高资本监管要求将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和改善银行财务绩效的观点是错误的.本文通过对美国银行业、我国4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及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发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依赖于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水平.银行充足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保证资本监管绩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风险溢价、预期损失与预测贷款损失准备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宇嘉  陆军 《当代财经》2007,(12):50-56
在信贷市场完全信息的假设下,以贷款风险溢价为基础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能够完全覆盖贷款预期损失.而在经济或行业处于繁荣或上升时期,银行扩张贷款总量、增加长期贷款、放松贷款标准的行为,实际上低估了贷款预期损失.应用马尔科夫链预测理论构建的预测贷款准备金模型,克服了预期现金流折现法、动态准备金法和压力测试准备金法存在的实施难度大、监管制约等缺陷,能够保持银行经营的稳定以及客观地反映盈利状况,可以作为改革贷款准备金政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4.
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信贷紧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贷款风险迁移矩阵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具有抑制信贷紧缩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80年代末芬兰、挪威和瑞典三个北欧国家及90年代日本的银行危机、信贷紧缩及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从贷款准备金的角度指出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的滞后性是这些国家信贷紧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实证分析了1996~2005年十年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得出的结论是:国有银行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有强化或助推信贷紧缩的影响,而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可以部分解释1996~1998年我国出现的信贷紧缩。  相似文献   

5.
<正> 存款准备金制度初创于19世纪的美国,二战后逐步被其它西方国家采用,存款准备金创立的初衷是为保持银行的支付能力。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一战后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各国央行控制银行信贷总额的一项基本手段。时至今日金融的发展,大大削弱了银行在信贷市场中的作用,存款准备金在控制信贷总额方面的作用也大大削弱了。现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被央行作为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手段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帐准备金制度与国际通行作法有一定差距,存在着准备钏类单一,计计提比例低,计提方法不科学,准确金不足等问题。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贷款呆帐准备金制度;将坏帐准备金和贷款呆帐准备中二为一;根据外汇分帐制确定性准备金计提货币;增设专项准备金,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的结果对各类贷款按其内在损失程度确定不同比例计提专项准备金,并对其实行部分免税。  相似文献   

7.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拨备用于覆盖贷款的预期损失。鉴于预期损失的客观存在,建立科学完善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机制对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这种计提机制应具备及时性、前瞻性等特征。文章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准备金计提方式发展变化的分析,就建立前瞻性的准备金计提方式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贷款损失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发放的贷款收不回来而遭受的损失,贷款损失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贷款损失作为银行经营成本的一部分,理应在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时子以扣除,但是我国现行的贷款损失税收制度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行及时足额的计提准备金,不利于防范风险与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炜 《当代财经》2005,(10):21-24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税收政策是银行所得税的核心问题。对于银行提取的呆账准备金能在税前多大比例扣除,商业银行、监管部门以及财税部门存在较大争议。银行贷款损失税收政策的制定应该遵循两个基本原则:首先,符合税收中性原则;其次,避免对银行提取足额准备金的行为产生制约。而我国现行的贷款损失税收政策并不符合这两个原则,因此应进行政策调整,由一般准备法改为更合理的特殊准备法。但是,在政策转变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特殊准备金也并不完全反映贷款的真实损失,允许其全部税前扣除也可能会导致征税不足。第二,在不良贷款比例很高的情况下,由一般准备法改为特殊准备法,税前扣除额可能会大幅度增加,因此需要考虑到政策变动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章程玲 《时代经贸》2007,(8Z):169-170
本文主要是从风险准备金的用途、计提、使用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对基金管理公司设立风险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资产的准备金制度是针对金融机构的各类资产而制订,要求金融机构根据资产类别与规模计提不付息准备金。与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相比,ABRR在宏观调控上具有提高货币调控效率、拓展结构调整功能、强化宏观审慎监管、便利资产价格调节的优势,对各国央行特别是我国的货币调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该制度的内涵特征、作用机理、优势与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可参照ABRR思想尝试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实施法定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针对我国目前农村信用社在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面提出了四点现状,同时结合案例运用数据分析强调贷款不良率偏高、拨备计提不够充分,然后运用新会计准指出农信社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式的不合理,税收制度加强了顺周期性,从而可能操纵会计利润.最终针对每点现状展开探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准备金付息制度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恩涛 《经济评论》2007,148(6):102-106,118
研究发现,在我国,准备金付息制度的扭曲效应很弱。因此,它赋予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以新的内涵和工具功能,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我国转型期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而且可以将准备金付息制度打造成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14.
宋绍清 《经济论坛》1999,(23):18-18
股份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准备金制度,可以合理地规避风险,以帮助经营者、债权人和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一、股份制企业准备金制度的内涵根据国际会计标准IAS10规定,允许企业在下列情况中使用负债准备金对冲可能的损失:①今后的事件很可能证实一种资产受损,或结账日期会出现负债;②可合理估算出因此造成的损失数量。保持适当的准备金水平,定期评估可能面临的风险可以为企业管理当局、债权人、投资人以及其他有关方面提供正确的信息。结合我国股份制的情况,笔者给准备金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银行拨备制度对于维系银行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近年来部分亚洲国家贷款损失拨备制度,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拨备制度的完善提供较为成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余伦芳 《经济师》2003,(6):218-219
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贷款业务的规定较旧制度有了重大突破 ,主要表现在贷款定义、分类、准备金制度和利息收入处理等方面。文章就此进行了一一分析 ,并就新制度对贷款业务的规定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郭斌 《时代经贸》2020,(17):11-12
贷款损失准备的管理是银行资本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监管的重点。本文从会计与监管两方面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管理规定进行比较,提出拨备监管指标管理下的内在规律,并对实务中银行管理层关于贷款损失准备常见的误解进行分析,希望对银行拨备管理人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19.
徐瑞 《经济师》2005,(4):240-241
近年来 ,中国货币政策已经基本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加入WTO之后 ,中国货币政策还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改革 ,需要进行新的整体的设计。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改革和完善目前的法定准备金制度 ,正确处理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政策沿革银行贷款损失及税收待遇制度是银行税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主要包括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3种。其中,短期贷款是指金融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发放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贷款,包括质押贷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信用贷款、进出口押汇等。同时也包括从事信托业务的金融企业用自有资金发放的1年期(含1年)以内的贷款。中期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下(含5年)的各种贷款。长期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期限在5年(不含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