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滇西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云南西北区域主要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和类型。指出对旅游资源开发,其着眼点应放在森林景观、科学考察、野生动植物观赏、体育保健、民族风情等旅游项目上。并探讨了开发的对策和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最近云南省政府决定:把我省办成以四季如春的昆明为中心的旅游省,要求把云南的旅游业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发展为观光、娱乐、渡假、体训和疗养等综合型多层次的旅游事业。把滇池列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把阳宗海、西双版纳、大理、丽江列为省级旅游度假区。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我省执行全方 相似文献
3.
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深度发展,应发挥云南优势,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系统开发.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提高云南旅游业持续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关键.本文在对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文化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的分析,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九大类型,并针对这九大类型提出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构建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总体空间结构,提出"四核心、十七个经典区域、三条文化古道游路"的空间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4.
5.
文章从森林旅游的涵义入手 ,阐述了如何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包括如何搞好森林旅游地的规划设计 ,对旅游地实施“生态管理” ,开发具有特色的森林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 ,加大对森林旅游业的投入 ,培育森林旅游市场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施仲军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6,21(1):62-63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由于民族众多,各民族风俗各异,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因此要进一步探索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是一个拥有26个少数民族的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鉴于这一优势,配合相应的科学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措施,才能更好的发挥这一优势,促进云南省民族文化产业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滇西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西北横断山区,由于地质的强烈作用,形成三江相间并流的地貌大奇观,有众多峡谷和高大雪山群,低纬低海拔的冰川。气候多样,生物资源品种繁多,垂直地带性非常明显。集聚了最壮丽的自然风光。多民族聚居,社会发展层次有先有后,有人类社会发展的博物馆之称。民族风情浓郁。大理、丽江、巍山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与众多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融为一体。随着香格里拉在滇西北的定位以及丽江古城被列为人类文化遗产,它将成为21世纪中国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热点。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吉林省旅游事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综合接待能力和创汇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为发展吉林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不容回避的是,1989年我省旅游业总收入仅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万分之四点七,创汇水平居全国第23位,旅游经济发展落后。纵观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旅游景点匮乏,旅游产品单一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积极、慎重、科学地开发旅游新产品,已成为发展吉林竹旅游业的迫切任务,必须引起高 相似文献
10.
广西钦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钦州市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因种种原因,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本文立足于钦州市的旅游资源现状,并通过实地考察,认为钦州市发展旅游业的条件较好,只要合理规划,精心包装,资源共享,加大推销力度,钦州的旅游业定会获得持续发展,并提出建立钦州海洋公园等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是一个拥有26个少数民族的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鉴于这一优势,配合相应的科学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措施,才能更好的发挥这一优势,促进云南省民族文化产业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温泉旅游项目的成功开发,引发了云南温泉旅游开发的热潮.在云南温泉旅游开发迅速发展时期,加强其理论与实践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归纳分析了云南开发温泉旅游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并就其开发的主要类型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论景宁畲乡的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月芳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2,(6):52-54
景宁作为全国惟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及“浙江的西双版纳、华东的香格里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经济的相对落后和交通的不便,使得景宁的旅游开发滞后。本文认为,旅游业应作为景宁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符合景宁的实际情况,实现高起点、特色化、个性化的开发。文章还论述了景宁旅游开发的原则,并对景宁的旅游开发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形象常常与冰雪紧密相连,但这并非这一城市旅游资源的全部,它还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平遥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旅游业发展较早,其资源中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平遥古城和哈尔滨人文旅游资源的比较,发现哈尔滨人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更好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重庆的森林旅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晴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2,(6):48-49
森林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类型,也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本文就森林旅游的基本特征、重庆市森林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开发对策和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秀美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资源优势,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开发神秘湘西,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呈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态势,是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高增长地区。从2000年以来,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分别以百万人次和过亿元的速度增长,旅游业总产出占全州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1.8%上升到2004年的9%。2005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9.
山西森林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独具特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成为山西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结合山西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森林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分析山西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并进一步研究山西森林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西森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多分布在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区;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森林旅游资源分布相互叠加现象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西森林旅游资源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应进行合理规划和分类,应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和旅游设施等优化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重庆陪都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特别"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来、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发发可危、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遂于1937年11月20日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称"为适应战况......长期抗战起见、(国民政府)本月移驻重庆"。12月1日,国政府开始在重庆办公。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正式定重庆为"永远陪都"重庆因此而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许多国家的使节、各群众团体领袖和各界知名人士相继来此.先后有200多家工厂和爿所大专院校迁入,反法西斯同盟中国战区统帅部也设置于此地。这样、战时的重庆不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