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反倾销调查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影响中国外贸持续稳定发展的障碍因素之一。中国“入世”后,困扰多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依然存在。为了有效克服并最终解决中国“入市”的问题,我国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争取通过谈判以各国国内法的形式解决问题;加强出口行业竞争秩序的管理,尽快建立出口反倾销监督预警机制;积极进行市场经济地位抗辩。  相似文献   

2.
张梅 《经济经纬》2003,(5):102-105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已成功地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但在国际反倾销中,何为市场经济国家与非市场经济国家,并无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一些国家(特别是欧美)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根本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常把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我国实行不公平,不合理的贸易待遇和不平等的反倾销规则。这在过去,已经使我国对外贸易遭受了很大损失,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还会进一步严重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世界上反倾销的头号目标,近年来,几乎所有针对中国的反倾销都指控中国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给中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使中国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败诉的主要原因,而中国企业难以胜诉,客观上又进一步刺激了某些W TO成员对中国的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申诉,形成恶性循环。要摆脱非市场经济的困扰,必须认清对中国实行“非市场经济”指控问题的实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争取应得利益。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由来“非市场经济”(英文简称NME)问题,旧称“统制经济”问题,起源…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的歧视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丽红 《现代财经》2002,22(5):24-27
西方国家在反倾销立法中,通常把社会主义国家和曾经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并在反倾销问题上,对这类国家采取不公平的歧视性做法,使这些国家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失。我国便是其中受损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拟就西方国家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反倾销的歧视以及与中国经济利益有重大关系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孙遇春  方勇 《经济管理》2004,(19):22-26
自1979年欧盟发起首例对华反倾销案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反倾销最大受害国。造成巨大损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本文详细论述了“非市场经济地位”在整个对华反倾销问题中的重要影响,并进行了积极的原因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反倾销和反补贴是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向中国企业频繁挥舞的两根贸易保护的"大棒",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更为这两根"大棒"增添了"威力".本文从反倾销、反补贴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关系着手,分析了"非市场经济地位"和"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进一步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华反倾销与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婧 《生产力研究》2004,(6):102-103,122
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主要原因是被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受到歧视性待遇。本文探讨了非市场经济的认定和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 ,提出了我国应对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1.发达国家仍然是对华应用"非市场经济条款"的主体。一般来说,两国的经贸关系越密切,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越大。由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我国与上述四大贸易体的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1/3,占我国出口市场的2/5,而滥用反倾销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预计,随着我国贸易额的扩大,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提高,发达国家仍然是对华应用"非市场经济条款"的主体,并主要集中在欧美。  相似文献   

9.
王磊 《时代经贸》2009,(12):57-58
经过30年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但由于经济政治等方面原因,在反倾销调查中关国仍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借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适用替代国制度,给应对反倾销及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带来极大不利影响。本文试图分析问题的由来,阐明它影响应对反倾销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并揭示其实质,以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促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WTO框架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下列一些问题:关于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问题,关于反倾销应诉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关于贸易政策过渡性审议机制问题,关于国内出口欠退税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马连良 《经济论坛》2009,(23):72-74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产品出口遭到越来越多欧美国家的反倾销调查,给我国出口企业造成很大损失。而欧美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本文就中国“非市产经济”的定位与中国产品出口受歧视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费赫夫 《当代经济》2006,(10):84-86
世贸组织的一些成员在对我国反倾销时常常利用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选择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确定我国产品的正常价值,使我国产品容易受到倾销的指控和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这形成了我国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为此,我国出口企业应采取新的贸易战略,规避其他国家对我国采取"非市场经济地位"壁垒.  相似文献   

13.
世贸组织的一些成员在对我国反倾销时常常利用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选择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确定我国产品的正常价值,使我国产品容易受到倾销的指控和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这形成了我国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为此,我国出口企业应采取新的贸易战略,规避其他国家对我国采取“非市场经济地位”壁垒。  相似文献   

14.
应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涛 《经济前沿》2005,(12):48-51
非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外国对华反倾销的重要因素.给我国的外贸经济造成了直接的损失。非市场经济地位具有模糊性和矛盾性。我们既不能对其置之不理,也不能将争取市场经济地位视为解决全部贸易摩擦的唯一法宝。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我国应当在WTO体制内外,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和企业的作用,通过贸易、经济和政治等途径,应对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反倾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反倾销活动的头号目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不利影响、中国企业产品结构的失调、行业协会的缺乏、反倾销法律和人才的缺乏等。鉴于此,我国政府、企业应综合长期与短期的考虑,积极应对国际反倾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利用我国入世承诺时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等不利条款对我国出口商品实行广泛的反倾销调查,使我国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最大受害国。  相似文献   

17.
欧美国家对华反倾销的会计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分析欧美国家对华反倾销案中的会计问题.指出“非市场经济问题”并非我国遭受欧美国家反倾销的根本原因,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过程中会计举证以及以往会计举证不利的原因说明会计作用的关键与重要。同时指出我国本身存在的会计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做到从会计方面应对反倾销案。  相似文献   

18.
反倾销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姣红 《经济师》2007,(6):169-170
文章分析反倾销会计和其他会计相比的特殊之处,以及反倾销会计的作用,就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待遇,在非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下的对策等问题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 ,欧美等主要贸易进口国的反倾销策略对中国商品的出口和经贸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损害 ,如何应对反倾销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 ,欧美主要贸易进口国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认定是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首要风险。积极应对反倾销 ,一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国际贸易谈判 ,努力争取更多的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应当加强自律和自我完善 ,通过苦练“内功” ,提高企业防范反倾销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肖旭 《经济师》2005,(8):169-170
在新一轮世界贸易摩擦大潮的冲击下,我国已成为世界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文章从新的视角分析了我国企业在面对国外企业反倾销时应诉不成功的原因,认为有四大瓶颈制约了我国企业应诉成功:即“非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立体反倾销机制没有建立、具有国际素质的行业协会的缺乏和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企业对外战略。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层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