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云芳  陈茜 《董事会》2005,(3):70-71
国有企业在各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国企的有效治理尤为关键。借鉴和发展西方各国治理国企的成功经验,将为医治中国国企治理之桶的最短木板觅得良方。  相似文献   

2.
近一段时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国企改革、国有经济发展较为关注,争论持续不断,观点众说纷纭。国外一些政界、学界和企业界人士以西方新自由主义为标准,攻击我国国有企业,鼓吹私有化,指责我们搞国家资本主义;国内一些信奉新自由主义的学者,也大肆攻击国有企业,提出所谓的“国进民退”等论调,认为国有企业是未来中国成长的障碍,只有国企私有化,中国的经济才能搞好。国内外遥相呼应,形成了一股来势汹汹的“倒国企”、“反国企”浪潮。我们要正确认识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更加认清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切实履行好我们作为国有骨干企业所承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宣传者、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之义。由于中国国有企业公司化进程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并没有经过业主制、合伙制的发展道路,而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肩负摆脱国企困境的历史重任直接跨越到公司改造,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诞生和发展必然受到客观环境和传统计划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几点对策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严重滑坡,产成品积压严重,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国有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下降,职工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但总括起来无非是三个方面,一是体制问题,二是制度问题,三是管理问题。本文就如何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提出几点对策意见。一、深化体制改革,为国企创造更加完善的外部环境当前国有企业的各种问题,在深层上,是我国各种体制还不完善的反映,是新旧两重体制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国有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的病症及其治理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代重概括起来讲,我国的国有企业兼有两种主要的严重病症,既有“企业病”,又有“国企病”。“企业病”是指企业经营者缺乏资本营运的知识和本领、不善管理而造成的一种病症,它与所有制和所从事的行业无直接关系。“国企病...  相似文献   

6.
王辉 《中国电业》2014,(2):84-85
企业文化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性资源和品牌软实力,蕴含着持续、稳定的“文化红利”。国企发展历程中积淀着丰厚的文化资源,在文化管理中进一步挖掘梳理和整合,增强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品牌.有利于企业文化红利的有效释放。特别是当前国企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中,随着人才、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WTO的加入,我国国有企业高度集权的“大一统模式”、闭关自守的生产经营观念以及被动参与市场竞争的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国有企业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具备战略经营观念和主动参与市场,依靠管理和技术创新,抢占国内及国际市场的新趋势。国有企业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主面:一、企业结构由“大一统”向“多元化”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形成,我国国有企业必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适应市经济大环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增强国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2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大跨越。与之相应,国企改革备受人们的关注,“国企三年脱困目标”更是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2000年12月,中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增加,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了困境,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毫无疑问,巩固国企改革的成果、保持国企良好的发展态势,必须继续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肯定,如果从今以后的国企改革构建了国企的利益共同体,就能促成未建立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资料     
《冶金经济与管理》1995,(2):F002-F003
我国将分层次化解国企负债难题在“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国际研讨会”上.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问题提出一种思路;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分层次的办法予以解决。第一层次是对那些确实是由于政府决策失误原因造成的企业债务,要放在财政与银行的债务关系L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10.
在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中,“员工持股”的激励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中国企业普通员工整体收入水平较低、持股比例很低、国企经济效益不佳、职工厌恶风险等特点,使得单纯的员工持股无法解决国企产权“不明晰”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国企改革的根本性难题。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既要把握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国企发展道路. 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壮大国有经济,为国家长远发展打基础.国有经济是政权的基础,没有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执政的强大物质手段.近年来,有人提出国有经济从经济领域全部退出.从国家米讲这是不行的.要保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有竞争力.就必须在决定国家经济命运的领域有强大的国企,增强国家控制力.国企是人民江山的物质保证,是国有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子孙万代的公共财富.中央企业包括银行,有数万亿元国有权益,这足我们积累的公共财富和社会财富,而公共财富是为体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所以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国有企业,为我国长远发展打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如何坚持?政治核心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本文谈几点看法。确保政治核心地位必须做到“五个明确”1、必须明确国有企业在改制后,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没有变,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也没有变。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制,既有国际上公司制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中国的特色,即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国企的政治优势。这是因为,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企业不仅要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财富,同时还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企业党委必须处于政…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还难以找到足够的统计数据证明国有经济比民营经济更富有效率和竞争力,而中国有庞大的国有经济,净资产达到数万亿美元(根据社科院研究,国有资产8~9万亿美元,国有企业资产在2~3万亿美元),相比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区区数百亿、上千亿美元的国有资产规模,中国国有经济的好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大得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过去提出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国企和国有经济的改革思路,其核心在于股权混合以及国有企业治理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20年的改革,20年的风雨,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化,但不可否认仍有部分国企的状况未见明显好转。政府部门、企业家、理论家对国企的改革倾注了不少心血,以期望有良方出现,使国企能再度辉煌。对此,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1.国企改革,首要任务是优化企业领导,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前些年的优化组合、股份制改造等改革措施,因国企中关系网、人情网、权力网的存在,使优化组合的作用打了折扣。实行股份制改造,不少企业却成了内部集资,原来的“厂长”、“经理”就势变成了董事长,企业内部改革的措…  相似文献   

15.
按:在西方许多国家,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要大大好于本国私有企业,这得益于好的管理体制、自主经营的管理方式和广泛的社会监督。现将新加坡等三个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法摘登于下。新视野西方国企管理●晓文放眼内外话企改(5)新加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办法政府对控股...  相似文献   

16.
赵广宝 《冶金财会》2004,(3):6-8,35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应对挑战,促进发展,是摆在国有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国企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是我国为了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而出现的。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减员增效,转岗分流,解决国企的冗员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这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企领导班子建设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这意味着,原有的一般概念中的国有企业领导人、经营者,已无法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无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无法适应国企本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国企经营者既缺乏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又缺乏鼓励其成长的外部环境,是我国企业家缺位以及高音者难以唱高音的根本原因企业家是什么?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约翰·科特教授下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1992年以来,以转机建制为目标的国有企业的全面改革,更是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了一个深刻的历史变革时期。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已经不可回避地要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企业要生存,必须面向市场,企业要发展,必须走向市场.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已成为中国每个企业需要思索的新问题。如何使企业面向市场并走入市场,我们已经过20年的艰苦探索,在探索中我们借鉴了国外成功的经验,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即…  相似文献   

20.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要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就一直强调“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是在正式确认市场经济目标之前,这项改革的实质性进展并不很大,一般没有超出“两权分离”、“工效挂钩”、“承包经营”的范围。1992年以后,中国在两个紧密衔接的要害问题上开始“动真的”了,一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由于找到了这两个启动点,国有企业改革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加明朗化了。特别是进一步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后,上述两个要害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就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