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劳动人口比例和劳动力配置效率.但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长期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参与率将下降;短期看,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依然存在,不利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是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将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家庭承包制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释放的剩余劳动力增量,将随着以集约化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步改革的深化得到进一步扩张;城镇企业承包制、租赁制和股份制的推行和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企业劳动要素配置的合理化,必然伴随着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再生和释放;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必将大量缩减,而对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要将大大增加。因此,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已经构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宏观经济战略问题。因而,深入探讨和重新选择我国劳动力配置的目标、模式和运行,已经成为我国劳动体制改革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陈东升 《经济师》1993,(8):40-41
<正>靠市场来配置社会资源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作为社会资源的构成部分劳动力资源显然需要挣脱传统计划体制的羁束而进入市场。与此,市场经济下劳动力的市场配置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一、市场经济下劳动力的市场配置及相关问题的摩擦 1、市场体系的完善与劳动力的市场配置。 完善的市场体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市场的构成状况是否完备。作为生产力诸因素主体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包括资金、物资和劳动力。其中,劳动力是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具有一般物质要素所没有的特点。同样的劳动者,积极工作与否,在生产中的作用是极不相同的。没有完备的市场体系,劳动力不能流动,劳动者不能自由择业,其积极性、创造性会受到压抑,企业也无  相似文献   

4.
现有文献在计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配置扭曲所导致的TFP损失时,均没有剔除外部因素的扰动,从而高估了该损失.文章在Hsieh和Klenow(200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在剔除外部因素扰动后,估算出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从1998年的9.00%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7.39%.而现有文献也缺少在企业异质性模型下对TFP损失进行分解,文章将企业按特征进行分组,建立了分组之后TFP损失分解的理论.TFP损失的分解有利于分析TFP损失的构成,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该理论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农业和服务业等,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文章最后以所有权分组为例分析了我国制造业1998-2007年劳动力配置扭曲TFP损失的构成.研究表明:(1)每个行业的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是该行业的劳动力份额、产品替代弹性和劳动力成本产出比对数方差的增函数;(2)行业内各组之间不存在劳动力配置扭曲的条件为行业内各组企业的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均值相等;(3)企业按所有权分组后,我国1998-2007年由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制造业TFP损失主要来自于组内,并且该损失在此时间段已经由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体变成了以其他企业为主体.  相似文献   

5.
农户根据家庭净收益最大化来优化配置劳动力,该优化配置决定了劳动力剩余状态;家庭净收益最大化使得兼业家庭偏好把劳动力投向非农行业,导致农业生产的中间要素和劳动投入相对不足。农业家庭根据净收益最大化来配置劳动力之后仍存在劳动力剩余。贫困地区非农工作机会少,加之农户受教育程度低,且多为少数民族,找到非农工作的机会渺茫,这就解释了我国城市"民工荒"与贫困地区劳动力剩余并存的现象,但劳动力剩余规模并不大。  相似文献   

6.
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 ,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其它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劳动力资源的特性、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比较、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主体的决策因素、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成本和优化配置的判断标准等的分析 ,提出了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耗散结构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对20多年来我国企业的劳动力配置方式进行了演化分析,认为我国的企业劳动力配置方式是从依靠低级有序的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到由依靠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组成的无序企业劳动力市场的演化过程,它将有可能自组织发展到依靠高级有序的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和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目前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化配置的难点,认为国有企业劳动力不实行市场化配置将产生多方面的负效应,如企业产品成本上升,职工积极性削弱,工资改革难以进行等等,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了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化配置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流动带动了农村与城镇两部门间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文章运用参数法度量阐释和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要素配置所产生的效应,并对其在中国的实践情况进行评价。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就业从要素配置的角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的贡献。随着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日益放开,城乡间劳动力的要素配置效应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多层次递进式的,经过多次甄别筛选,将劳动力纳入高低不同的生产力群体;教育也是多方向发散式的,当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之后,会接受不同类型的专业教育,掌握不同的生产技能。这样,教育甄别筛选出高生产力者,并使其具有不同的生产技能,确定了劳动者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以及在求职序列中的排位,决定了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最初定位点,实现了对劳动力的初步配置。本文在研究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教育对劳动力的甄别配置模型,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教育甄别配置功能的效率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全国农民工增速的放缓导致城乡劳动力配置改善的速度下降,日益突显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户籍改革的地区差异和筛选作用如何通过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研究发现,户籍改革的地区差异和筛选作用阻碍了经济增长,消除地区差异能增加33.51%的经济总产出;尽管降低除一线城市之外的落户门槛不利于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改善,但能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借助城镇登记失业率、劳动力市场失业率、用人单位招聘成功率、求职成功率、U-V曲线和匹配函数等6个指标或方法,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问题。研究后发现,自21世纪以来,虽然市场因素已成为我国配置劳动力要素的主要途径,但是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并不高,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已经成为失业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7,(4):99-101
关于如何改变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状况,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两种不同的要素配置模型.威廉·阿瑟·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过剩,近乎无限供给,因而,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唯一途径就是把过剩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西奥多·舒尔茨则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劳动力过剩,而是人口质量低与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足;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人口质量和向农村输入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与这两种模型相关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呈现两种不同的模式,即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这就存在着如何评价上述两种模型与两种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劳动力市场计划配置模式,市场配置模式和政府调控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调控模式的有效途径,实时观控,并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实时观控模型,论述了实时观控对扩大就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劳动力转移进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从中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两潮两荒产生的内在联系及演进态势。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反复与要素配置失衡相伴,而要素估价偏误、供求市场扭曲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此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变为总量相对过剩与局部区域、产业劳动供给不足相伴,且劳动力供求变动影响因素趋于复杂化。由此,文章建议将人力资本差异作为估价依据并剔除非市场干扰因素,构建要素配置预警机制以及政策的预先推出来实现要素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个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拥有一套与地方不同的复杂的制度安排。制度差异导致由兵团和地方组成的新疆区内劳动力市场是非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因此呈现出一种制度性分割状态。制度性分割造成了兵团与地方之间劳动力流动的低水平和单向性。为实现兵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制度性分割,大力发展融合型经济,使兵团与地方的改革步伐协调并行,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与劳力配置──四种经典模型的比较牛仁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本文简称其为劳力)的配置方式其效率与计划经济不同,而且存在着市场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本文试图从从四种经典模型的比较中,揭示这一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工业机器人与劳动力的空间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媛媛  张竞  周亚虹 《经济研究》2022,57(1):172-188
本文使用2005—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各行业运行量的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中国劳动力空间配置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减少了地区外来劳动力的迁入率,这一负向影响主要来自低技能劳动者。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与其应用规模和劳动力的迁移成本有关;从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看,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和户籍制度松绑的双重作用主要影响高技能外来劳动力的迁入。最后,在区域劳动力市场内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地区总就业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姚鹏  牛靖  石绍宾 《经济科学》2023,(1):136-151
劳动力作为社会性流动的主体,其合理有序的流动和配置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推进共同富裕。然而我国当前存在劳动力再配置不合理现象,为探究该现象背后的原因与理论机制,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土地金融的发展致使不同行业的劳动力转移状态存在差异,是导致劳动力再配置不合理的重要原因。投资“双重性”的中介效应、产业结构的调节效应是土地金融促进劳动力跨行业转移的重要渠道。土地金融对劳动力再配置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以及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较大的城市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把劳动力划分为一般劳动力与高级劳动力两部分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高级劳动力投入及其它传统要素在工业总产出增长中的贡献,并认为传统要素投入在工业总产出增长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进一步分析了高级劳动力投入及其它传统要素在工业生产率增长中的贡献。分析结果表明,高级劳动力增长在其中的影响仍然不尽人意。最后,简要分析了影响高级劳动力在工业发展中低配置效率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