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电热锅加工产业是淄博周村南营工商所辖区的传统产业,在全国小家电行业中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因工艺简单、准入门槛低,无照经营、冒用他人商标等行业性问题较多,相关部门多次整治,但效果不佳。近年来,我们探索通过“三步”工作法,加强行政指导工作,促进小家电产业从“山寨模仿”到“品牌发展”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2.
“山寨”一词于2008年在中国大江南北迅速走红,山寨机、山寨笔记本、山寨春晚、山寨艺人等等衍生物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视野。有人将“山寨”视作一种创新,也有人把它看成抄袭、盗版的代名词。总之,从山寨现象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对它褒贬不一。本文以“山寨机”为例,从它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及现状等方面层层深入,对存在其背后的“山寨模式’,做出理性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在新一轮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我们应合理引导“山寨模式”,从而助力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3.
“山寨明星”代言品牌利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之风盛行,从山寨手机,山寨MP3、山寨代言人到山寨春晚……当今大有山寨“产业化”趋势。有人批驳山寨,封杀山寨,也有人称赞其“个性”、“模仿性创新”。日前,笔者在石狮就看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代言石狮“帝牌”服装的广告,广告牌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微笑.广告牌的下角则标注——著名摄影师伊勒哈姆·阿纳斯。活脱脱的“山寨明星”一个!  相似文献   

4.
回应     
当产业成熟时,“山寨”作为企业所选择的一条“先易后难”的成长路径,让草根公司有机会更迅速地在产业链的大规模协作中分到一杯羹。但当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后“山寨”时代的身份迷失,将成为所有长大后的“山寨”厂商的集体困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山寨手机”为例,从工业产权,即专利权和商标权两个视角,分析山寨产品是否违法的现象,并指出了模仿只是学习的手段,加强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是振兴民族产业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唐佳希 《中国广告》2009,(6):102-103
“山寨”这个2008年最红的网络词汇,又在2009年全国政协会议中登上了政协委员倪萍的提案。从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到维系一个女孩生命的山寨呼吸机……就在我们还在对品牌教皇鹦鹉学舌的时候,从中国民间兴起的“山寨”势力及其衍生现象正在对这些教条进行从下而上的颠覆。  相似文献   

7.
范博宏  俞欣 《新财富》2010,(11):50-52
景气下降的日子迟早要来,当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成为历史后,民营企业的“山寨”难有出路。企业缺乏创新,可能如三笑牙刷一般消失;积极创新,则会如夕阳产业的李锦记、Higeta酱油一般蜕变新颜。通过制度化安排确立并传承创新文化。有助于民企家族改写财富三代必衰的谶言。  相似文献   

8.
此前,时风低速电动车曾被指“山寨”,一度遭到各种言论的炮轰。如今,优质的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和用户的好评给了这些炮轰最有力的还击。时风人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迈过了这道坎,正将电动车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光伏产业在遭受美欧等国家“双反”打击后,目前表现出一种“哀鸿遍野”的趋势,看起来已经是“光伏梦碎”。而本文通过产业层面的SWOT分析认为,中国光伏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只是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即便是没有“双反”打击,也已经到了产业整合升级的契机。中国以产业园区为表现形式的产业集群发展方式并没有错,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和应对光伏产业整合升级的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这决定着中国光伏产业是从此“一蹑不振”还是抓住契机“凤凰涅榘”。  相似文献   

10.
从泥瓦匠到动漫教父,从建筑装饰起家到投资创意产业,从建筑行业的钢筋水泥到动漫世界的多彩绚丽。3年前,中南建设集团董事长吴建荣的一个华丽转身,引起了业界的惊呼和媒体的追逐,人们的疑问一个接一个;吴建荣是否会从此放弃他的建筑业而全身投入动漫产业?如果是.他究竟会成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先锋”还是“先烈”?他的“天眼”究竟能看到中国动漫产业多远的未来?如果不是,曾经只有小学文凭的他,又怎样运作这个集工程建设、幕墙装饰、市政公用钢构工程、商贸服务、卡通影视、房地产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在有着浙江广厦、中天集团等著名建筑企业的浙江,他的中南建设集团又如何在建筑业的江湖中游刃有余地生存和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臧海港 《商界》2010,(7):82-83
昔日的草莽开始黄袍加身,联发科以推动山寨席卷市场的方式,改变了产业格局,过去的山寨修起皇家殿堂。而联发科,也开启了一个台湾科技与大陆市场相结合的新成功时代。  相似文献   

12.
以前,中国的“山寨文化”只限于盗版DVD或者苹果手机,现在居然蔓延到建筑领域,有时甚至还会出现整座“山寨城市”。  相似文献   

13.
尹生 《21世纪商业评论》2009,(4):36-40,42-46
“大规模”与“定制化”一直是企业希望调和却始终无法驾驭的矛盾,几乎无人可以兼享“海量”和“个性”带来的双重好处。而现在,以“山寨”手机为代表的中国“山寨”制造似乎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现实的思路。“山寨”厂商们通过独特的价值加减法则和开放的协作机制,创造了一种弹性而灵活的“山寨”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产业理论结合了人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思想、法律思想等元素,为我国产业法制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从“什么是马克思产业理论”为切入点研究产业理论,从而为我国产业法制建设提供研究的基础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动漫产业负重起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句从美国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在中国得到了印证;如今,中国的“创意产业基地”遍地开花:但作为创意产业中的重要生力军——动漫产业将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老猫 《国际市场》2010,(3):42-42
如今,不知道何谓“山寨”,恐怕是要被视为“外星生物”的。“山寨”这个词语不仅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山寨产品”也在中国遍地开花,成了中国商界一个特殊而又常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11月8日,首届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上海)论坛亮相工博会,该论坛被誉为目前中国最为专业、规格最高的关注“智慧城市”话题的产业盛会。来自产业园区、专业分析机构、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的多位资深专家从各自角度分享了来自全球和国内的最新案例经验,可谓一场实至名归的“智慧”大碰撞。  相似文献   

18.
两岸的对望     
《商界》2010,(7):88-89
用山寨来形容大陆手机产业.是太过于简化大陆手机业对全球产业的影响力。中国拥有一个独特的破坏式创新的环境.可以让企业尝试创新。当前中国手机市场还够大.允许很多的业者在市场经营;但市场饱和之后,就会大者恒大,没有竞争力的业者就会被洗牌洗掉。  相似文献   

19.
钟朋荣 《市场周刊》2004,(13):44-45
关于“缩身”,主要从产业集中、环节集中、区域集中三方面讲。目前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普遍存在臃肿、战线太长等问题,因此若要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就要实现产业、环节、区域三集中。  相似文献   

20.
粉丝热议     
《新财富》2012,(2):14-15
无山寨,不中国?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在外资和国企的双重挤压之下,中小型企业或被迫或主动地走上了山寨发展的道路,以致于到今天形成了“无山寨,不中国”的局面。1月3日,《新财富》就此话题发表了微博【山寨中国】和【中国人骗中国人】,揭示了中国市场上假货泛滥,以及不少国产品牌借中国消费者“祟洋厌华”的心理通过起洋名字冒充洋品牌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