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贫困学生教育应属于政府公共产品服务的范畴 公共经济学中公共产品理论根据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将所有物品进行分类:一类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既具有排他性也具有竞争性;第二类是纯公共产品(purepublic Goods),既具有非排他性也具有非竞争性;第三类是准公共产品(quasi—Public Goods),包括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俱乐部产品”、消费上有竞争性但无法有效排他的公共资源类产品,以及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不充分但具有较大正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产品和服务都属于准公共产品或服务。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物品供需矛盾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村公共物品是区别于私人物品,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私人不愿意提供的,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社会物品。按照其"公共"程度,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非纯公共物品和非纯私人物品。农村公共物品中的纯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充分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主要包括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础科研、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环境保护等。非纯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效益上的外溢性和消费过程中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物品,主要包括既有社会  相似文献   

3.
按照萨谬尔森的定义,公共商品是指每个人消费而不会导致他人对该消费减少的商品。相对于私人商品和劳务,公共商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非排他性,即公共商品一旦被提供出来,生产在技术上就无法排斥那些不为此物品付费的个人消费该物品,或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但代价很高,远远超出排他后带来的好处。2.非竞争性,即对任一给定的公共商品的产出水平,增加一个消费,不会影响原来的消费对该物品的消费,新增消费使用该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相似文献   

4.
王丽娟 《财政监督》2012,(33):44-45
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其属性的界定大致有三种,即:非公共商品,纯公共商品,混合公共商品。本文从中国的产权制度现状出发,结合公共产品的定义和特征考察会计信息的属性,认为会计信息是具有公共商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两个基本属性的混合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5.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观点,公共产品是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征的产品。众多文献中,据此指出会计准则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会计准则也是公共产品,并将此观点作为实行会计管制的重要理论基础。笔者认为,这个理论基础存在严重缺陷,因为仅仅从技术性的角度理解公共产品的概念是不够的,不能充分反映其本质特征。而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同样仅仅从技术性的角度来理解,也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6.
吴静  王佳 《财政监督》2011,(13):61-63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涵义本文认为,农村公共产品首先是公共产品,即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其次主要是为了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消费所共同所需的一类特殊农村社会产品,主要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以及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和方面。  相似文献   

7.
三农保险发展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三农保险的性质与发展模式选择 公共经济学理论,通常将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具有效用上的不可分割性,生产上的低成本性,经营上的规模性,消费上的无排异性,获取方式上的非竞争性,利益计算上的模糊性和较强的外部性等特征;私人产品的特征则主要是排他性和可分性。  相似文献   

8.
公共卫生包括安全饮用水、传染病的防治、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等,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公共卫生提供出来后,如卫生条件的治理和改善,在被某人消费的同时并不排斥其他人的消费,消费者的增加也不会引起边际成本的任何增加。因而对于公共卫生,市场无法或者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地铁”)在城市住宅区、交通运输中心和工作地点之间提供了一个快捷便利的连接。从经济学角度看,地铁项目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性,即地铁运输服务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有一定排他性的基本特征,属于准公共产品。理论上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纯私人产品应由民间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准公共产品既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在政府给予补助的条件下,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即政府和民间合伙的方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由一定地区内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的,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义务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科技服务、防灾减灾、社区服务等。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不仅供给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和现代化程度也相去甚远。这不仅阻碍了广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品是区别于农民私人产品,用于满足农村社会的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或服务。它既包括中央政府提供的覆盖农村地区的全国性公共品,也包括地方政府和农村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一、保障性住房理论分析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1.保障性住房的双重属性 保障性住房具有私人属性和公共属性的双重特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公共商品的典型特征,从公共商品定义来看,保障房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具备私人属性:排他性表现在只有符合申请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才可以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福利,排除了其他群体消费保障性住房的可能;竞争性表现在现实中保障房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消费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公共产品,萨缪尔森曾经下过经典定义,“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消费该物品的减少”。一般认为,农村公共产品就是将公共产品的概念向农村进行的延伸,它是相对于农村私人产品而言的。农村公共产品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首先,按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不同,可将农村公共产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农村纯公共产品,包括:农村法律制度、农村基层政府服务、大江大河的治理、农村环境保护、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和农业信息系统等等;第二类是农村准公共产品,包括: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农村电网、闭路电…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公共产品 对于公共产品,萨缪尔森曾经下过经典定义,"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消费该物品的减少".一般认为,农村公共产品就是将公共产品的概念向农村进行的延伸,它是相对于农村私人产品而言的.农村公共产品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首先,按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不同,可将农村公共产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农村纯公共产品,包括:农村法律制度、农村基层政府服务、大江大河的治理、农村环境保护、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和农业信息系统等等;第二类是农村准公共产品,包括: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农村电网、闭路电视、自来水等等.  相似文献   

15.
一、审计准则的公共产品属性 1.公共产品属性的两个层次.根据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观点,公共产品是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征的产品.长期以来,许多关于公共产品的问题都是在一国范围或者某一特定区域之内来进行探讨.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以前在国家内部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国际协调来解决,就在国家公共产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公共产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公共工程(Public Works)是公共产品,包括路桥工程、水利工程、国防设施以及学校、医院、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使用者和受益者主要是社会公众。同私人产品相比,公共工程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单凭私人投资建设公共工程,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公共工程通常由政府发起并动用公共财政投资建设。现在虽然私人可以参与公共工程投资和经营,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的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农村公共产品根据在消费过程中的不同性质,又可区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农业税取消等原因,致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回顾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分析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寻求缓解新农村建设下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具体路径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方性公共产品理论告诉我们,公共产品的受益具有空间层次性。按受益空间公共产品可为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和地方性的共公产品。公共产品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决定了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提供。本文在详尽分析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不同模式效率差别的基础上,得出地方性公共产品提供的理想模式是地方政府供给为主,中央政府参与供应,进而界定了地方政府的投资范围是: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对基础产业的投  相似文献   

19.
刘华堂 《中国外资》2012,(21):198-199
"搭便车"现象在经济发展和公共产品使用中随处可见,并避免起来是一个十分困难是事情。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公共产品具有消费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产权界定不清等特点,使其成为搭便车现象产生的根源。同时,搭便车现象的普遍存在,使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支出的税收工作陷于两难的境地。因此,搭便车现象的解决对提高税收遵从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对搭便车现象进行深层次分析,探讨税收中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对限制搭便车现象的作用,促进纳税遵从度。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必须保护自然环境,环境保护带有很强的公共产品的特性,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正负外部性,这就决定了环境资源在市场中只能是低效率的配置,这也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因此,环境保护的资源配置,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必须以政府为导向,通过特定的财政手段和市场化的经济手段,削弱环境保护的公共产品特性对资源配置的不利影响,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