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
3.
4.
我国农业的长期问题不是农产品的“剩余”,而是农产品的“短缺”。在这农产品“短缺”的背后,不是农民的“短缺”,而恰恰是农民的“剩余”。农产品短缺与农民剩余是中国农业、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性制约。逐步缓解乃至最终解决这两大制约就构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979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为契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而城市,不断向纵深推进。亿万农民不再是被紧紧禁锢在土地上的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而成为商品生产者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被“隐性化”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凸显出来。随着城乡经济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过去牢固的城乡壁垒被初步冲破,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创造了新的机遇和空间。在这种条件下,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便开始了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历史性进程。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始了跨区域远距离的流动,尤以每年春节前后的“民工潮”为典型代表,对现存的传统体制造成巨大冲击。对“民工潮”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其发展趋势如何?将对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怎样的影响?社会各界以及理论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此的看法并不一致。我们认为,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是农民求生存、图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7.
8.
9.
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现壮不容光观,劳动力资源数量大但素质不高,笔认为,当前必须加大农村劳动力资本的投资力度,立足农业,把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与劳务输出结合起来,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推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政府服务与市场机制并举,强化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和建设农村信息化体系,不失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产业化发展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概况1.从转移的人员看,表现出趋同性、倾向性。在转移的人员中,男性较多,而且大多为青年。据调查,男性占72.1%,女性占27.9%;35岁以下的青壮年占sl%。文化素质在农村来说,普遍较高,高中文化的占13%,初中、小学文化的占72%,文盲、半文盲的占15%。2.从转移的角度来看,人数稳中有升。在经过“民工潮”的冲击和洗礼后,外出队伍由“盲流”、无序转向有序、稳定发展。外出人数由1991年的2万人,发展到1993年的6万人.1996年的IO万人。现在出现了输出与回流的良性循环。3.从转移的时间来看,具…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钟蔚祥,朱道聪,杨斌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律性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中,面临着劳动力的大流通、大转移。包括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又少的国家里,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是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更是加快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江苏省吴江市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一方面,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力和农民剩余劳动时间大量涌现,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逐步发展和新兴小城镇的建设又使农村剩余劳力大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农村剩余劳力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的缓解,从吴江市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看,到2000年,在全市33.22万个农村劳力中,一产劳力9.72万人,占29.26%,二产劳力17.4万人,占52.38%,三产劳力6.1万人,占 18.36%,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为3710元,占70%。非农产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湖北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成就令人欣慰。但是,湖北"三化"发展水平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值得认真、深入地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拓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理论界普遍关注通过非农化、工业化、城市化等手段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本提出,从我国的国情和现实出发,通过拓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也是一条不容忽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农民数量,但对适度的农民数量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本文从对农产品的需求角度出发,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体相等为标准,根据目前状况和假设赶上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两种条件,探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后我国可能有多少农民,进而计算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发展中大国,当许多人苦于找不到工作的时候,近年来,竟然出现“民工荒”!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信息:珠江三角洲缺工约200万.深圳用工缺口达40余万,东莞17%的企业缺工达27万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运动”持续了近20多年后,为什么城市用工还会出现民工荒?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