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宁波通讯》2010,(7):2-3
市街道,地处宁波市镇海区西南部,东倚蛟川,西连江北,南临甬江,北接骆驼,距宁波市中心8.5公里,与东部新城隔江相望,系宁波市中心城区组成部分,为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镇海新城南区所在地,素有“宁波帮故里,教科文基地”之美称。  相似文献   

2.
《宁波通讯》2008,(11):2-3
宁波华通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座落于“世界船王”包玉刚故乡——宁波镇海庄市。紧靠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距宁波机场、沪杭甬高速公路仅半小时路程,交通十分便捷。  相似文献   

3.
正甬江之畔,新材料科技城呼之欲出,升华"创新宁波"内涵;东海之滨,先进智慧理念饮誉天下,唱响"中国梦"主旋律。随着2013年8月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开发建设正式启动,宁波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以宁波国家高新区及周边的镇海新城北区区块、宁波高教园区北集聚区为核心区,携全市范围内多个联动区和延伸区,将围绕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新材料创新中心,以及创新驱动先行区、新兴产业引领区、高端人才集聚区、生态智慧新城区"的"四区一中心"思路,力争将新材料科技城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高端资源集聚区,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4.
北京良乡高教园区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建设的两个高教园区之一,2002年正式奠基,十多年来,房山区委、区政府与各入驻高校精诚团结,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就。2010年,以“汇集学府资源、科技引领产业、绿色生态环境、宜居宜业新城、践行以人为本”五大理念集合而成的园区发展升级版--“智汇城”品牌全面唱响。随着“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高教园区重新审视自身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积极探寻在“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宁波通讯》2006,(10):I0006-I0006
镇海新城作为宁波科教兴市的重要基地,积极打造宁波教育科研核心功能区块,集中兴建大学城。目前,镇海新城已建成宁波大学、浙江省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大学初教学院等高校,宁波工程学院、宁波易斯戴专修学校也已开工建设。同时,镇海新城还建成了宁波国际万里学校、镇海蛟川书院、镇海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3所特色学校,镇海新城将形成一条完整的教育产业链,辐射宁波大市。  相似文献   

6.
张林潮 《宁波经济》2011,(10):44-44
镇海新城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北至绕城高速,南临甬江,东起东外环,西界329国道、世纪大道,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规划人15140--45万,是宁波中心城区三江片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海新城开发建设以来,立足镇海独特的人文与区位等综合优势,按照宜商(Business)、  相似文献   

7.
王玲 《杭州研究》2009,(3):152-154
下沙高教园区在融入杭州新城过程中应该具备“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市发展、提升生活品质”等重要的“服务社会、引领社会”作用。但就目前下沙高教园区对杭州城市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文章着重从下沙高教园区内部资源整合,走出校园、面向社区、开放办学等方面,阐述如何发挥下沙高教园区在融入杭州新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在新城规划中,科技企业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园区环境,很多国内城市发展中都有提及新型城市规划、创业产业园区或智慧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方案,这些新城区发展规划都难免会提及科技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样,一个企业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城区环境,更离不开地方科技、人文、教育等招商优惠政策。面对新经济的竞争发展势头,新科技企业发展是园区重点关注的地方。近年来,作为福州城市规划发展的新区,福州正在全力推动滨海新城建设,本文探讨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带动园区产业发展,支持新城建设。  相似文献   

9.
毛思洁 《宁波通讯》2011,(22):14-14
镇海通海路是宁波中心城区61条“断头路”中最先打通的一条路,虽然该路全长不足300米,但却是连接沿海北线镇海段公路与329国道的重要通道。原先,因为这段通道上有厂房阻隔,成了“断头路”:“该区域运行的危化品运输车辆,进出沿海北线镇海段驶入329国道时,只能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绕行,而在园区办公和生产区域道路上穿行,可以想见,不仅费时,还对运行安全带来隐患。”宁波化工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副部长任健挺说。  相似文献   

10.
杭州大江东新城、宁波大北仑新区与温州瓯江口新区将成为浙江中心城市对外开放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基地、新载体和新平台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环保总局、海关总署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调研组对镇海再生资源加工园区进行调研。调研组对园区应用科技手段确保监管予以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园区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成效,认为该园区已成为全国同行业的一个样板。宁波镇海金属加工园区是全国唯一一家通过海关验收、国家环保总局认证的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管理”的试点园区。据宁波海关统计,该加工园区自去年6月运营至今累计进口废旧金属30.5万吨,进口金额9000万美元,已向海关缴纳税款1.37亿元,再生资源加工产业表现出强大的活力与生命力。作为再生资源加工…  相似文献   

12.
<正>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是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决定后的首个示范性项目,也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要进行重点扶持的浙江科技创新大平台。区位优势及功能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项目(下称"创新中心")坐落于甬江大道,面向甬江中段,与宁波高教园区北区隔江相望,拥有极为优越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3.
正方桥北接宁波中心城区,是奉化联结宁波中心城区的门户区域。当前,方桥大开发、大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形成了宁南产业园区、宁波生命科学城、中交城市转型示范区三大开发平台,一个体现产城融合、创新智造、健康生活的新城区正在崛起。2019年1月方桥街道挂牌成立以来,街道立足"南融合"新城定位,按照"破难题、补短板、强特色、  相似文献   

14.
杭州湾新区地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桥头堡,宁波市域北部,上海、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都在其两小时通行范围内,区位条件优越。区域内滩涂湿地资源丰富,水网密布,自然环境优美。新区自去年2月23日挂牌成立以来,加强规划这一“顶层设计”,于去年10月,响亮喊出了建设“宁波北新城,生态杭州湾”的口号。  相似文献   

15.
开发建设领域是个极易出现腐败现象的高风险领域,在加快镇海新城开发建设中,如何把握好开发建设廉政关是新城开发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镇海新城管委会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下面笔者结合镇海新城开发建设实践,谈谈开发建设领域进行廉政“有效监管”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杨凯 《首都经济》2011,(10):30-32
北京目前正处于加快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及“单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使得北京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严重、人口急剧增长、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而目前新城疏解、集聚作用较弱,难以形成与国际大都市相符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体系。新时期北京提出分类推进新城建设,集中力量聚焦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重点推进发展新区顺义、大兴一亦庄、昌平和房山等新城,加快建设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生态涵养区新城。积极借鉴国际大都市在新城建设政策推动方面的经验,使新城有效地疏解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并承载世界城市具备的其他功能,是今后首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浙江经济》2005,(19):F0002-F0002
江东区地处宁波城市向东发展的前沿,是宁波市重点建设的核心城区,东临东方大港北仑港,西含繁华的三江口,北濒市科技园区,南接市高教园区。江东区总面积37.66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下设7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0万。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2.4亿元,  相似文献   

18.
王剑侯 《宁波通讯》2012,(11):16-17
宁波杭州湾新区是贯彻落实全省“四大”建设和全市“六个加快”的战略性大平台。近年来,新区紧紧围绕“转型升级新基地”和“国际化新城区”目标定位,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以企业为根本,高品位推进重大项目招商,高品质推进新城建设,高效能创新政府服务,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平台效应初步显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两年来新区共引进各类优质项目近百个,其中超亿元(1000万美元)以上工业项目50多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世界500强企业项目达到8家;  相似文献   

19.
当宁波迈入“海洋经济时代”的同时,北部滨海一座现代化国际新城正拔地而起。这是起于一片茫茫盐碱地的新兴城区,但位处长三角南翼得天独厚的战略发展要地,肩负着省、市领导的殷切期望和宁波人民的热切关注。去年一月,浙江省委赵洪祝书记在新区考察调研时就提出,要把新区建成浙江省最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去午十一月,宁波市委王辉忠书记在新区调研时强调,杭州湾新区要按照建设成为宁波乃至全省现代都市样板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五次会议关于“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召开提升中心城区发展水平研讨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理清“中提升”的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研究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对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定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随着宁波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城市地位的提升,在宁波市第八次党代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战略目标。1999年,宁波市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到2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