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北方的干酒销量远远比不上南方尤其是沿海一些城市。仅广东、福建两省的干酒销量几乎就相当于整个北方市场的干酒销量总和。在南方市场上,葡萄酒的消费群体较大,基础很好,但是单次葡萄酒消费量并不大。而北方市场的干酒销量虽然不大。但是单次葡萄酒消费量较大,惯性消费较多。抓住了这些特点。相信在运作市场时,就会事半功倍了!  相似文献   

2.
张裕·卡斯特系列产品是张裕与法国卡斯特集团合作.于2003年推出的一款高档干酒产品。该款产品与略早一些推出的张裕1995解百纳一同,作为张裕公司从当年开始重点打造的品系,成为张裕品牌形象重塑的开端。至2004年,张裕·卡斯特酒庄酒实现亿元销售额,从2004~2006年的年增长幅度超过50%,迅速成为国产高端葡萄酒的代名词之一。张裕借此开山拓地,极大提高了其市场占有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张裕·卡斯特系列产品是张裕与法国卡斯特集团合作.于2003年推出的一款高档干酒产品。该款产品与略早一些推出的张裕1995解百纳一同,作为张裕公司从当年开始重点打造的品系,成为张裕品牌形象重塑的开端。至2004年,张裕·卡斯特酒庄酒实现亿元销售额,从2004~2006年的年增长幅度超过50%,迅速成为国产高端葡萄酒的代名词之一。张裕借此开山拓地,极大提高了其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4.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4,(17):20-21
辽宁位于东北三省的南部,资源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其葡萄酒消费呈现出明显的两端走势,干酒销量也随着消费者认识的深入而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5.
唐山,形成了现代唐山人独有的消费观念和特点,在葡萄酒消费方面,表现出的则是一种尚需培养成熟的情况。品牌上,长城的整体认知度较高,尤其是在中高端干酒市场上受到青睐;张裕的甜酒、新天的玛纳斯系列以及野山葡萄酒则在低价位市场上有一定的销量。  相似文献   

6.
葡萄酒信息     
《糖烟酒周刊》2005,(39):68-69
长春商超葡萄酒发力 笔者从长春市场上了解到,在商超中的主要红酒品牌在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都加大了运作力度。张裕在沃尔玛高居销量排行榜第一位,其干酒销量最大,通化股份随着新品上市,也加大了运作力度。长白山的目标是长春亚泰超市,设置了庞大的堆头,冰酒产品在这里也可以看到。乐购超市的第一品牌是威龙,它的鲜汁红售价99元/瓶,除了常规的促销外,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传统的甜酒加工企业向干酒加工企业转型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干酒质量的问题、销售渠道和网络的关联性开发问题等等。2007年白洋河确立了在“保证甜酒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干酒在销售中所占比例”的运作思路。白洋河的转变,为葡萄酒企业从甜酒向干酒转型提供了一种模本。  相似文献   

8.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4,(22):A024-A025
2003年,我国葡萄酒产量34万吨.增长幅度选到了13.4%.产品销售收入突破60亿元.增长了14.3%,行业利润增加了13.5%.,现在已经进入了6月份.人们对今年的增长率有多种不同的提法。有部分专家预计,2005年.中国葡萄酒产量将突破50万吨.因此.2004年和2005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将出现并保持20%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葡萄酒年总销量已过100亿,虽然年年有所增长,但比起白酒、啤酒的销量还只算是个小弟弟。葡萄酒的前景大家都看好,各路豪侠都背着钱袋子欲来分一块儿尚在梦中的大饼。洋人来了,带来了真的或假的“正宗红酒”,折腾了几年,大多铩羽而归,据说是水土不服。  相似文献   

10.
刘红梅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5,(14):A020-A021
2004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继续保持了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受到一线品牌的强大压力,不少二线品牌的市场非但没有突破,反而日益萎缩;2004年,华东葡萄酒销量同比增长30%,跻身全国同行业第六名,成为为数不多的保持快速增长的二线品牌。华东葡萄酒素以稳健著称,在巩固扩大根据地市场的同时,华东制定了一个稳步扩张的市场规划:雄踞青岛、网控山东、布局全国。就这一规划,本刊记者近期与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红梅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1.
计显示,在深圳市场上,干酒的比例有所上升。其中,干白的销量虽逐渐回涨,但干红仍占据主导地位。据经销商粗略估算,现在深圳市扬的红、白葡萄酒之比为8:2(从销量来说)。  相似文献   

12.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4,(42):46-47
武汉葡萄酒市场显得有些风平浪静,缺少波澜。王朝、长城、张裕三大品牌是武汉干酒市场的领头羊,新天、香格里拉、云南红、威龙等品牌也占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市场表现尚可圈点。  相似文献   

13.
《糖烟酒周刊》2006,(34):110-110
中国葡萄酒年总销量刚过100亿,虽然年年有所增长。但比白酒、啤酒的销量还实实在在只能算是个小弟弟。葡萄酒的前景大家都看好。各路豪侠都背着钱袋子欲来分一块尚在梦中的大饼。洋人来了,带来了真的或假的“正宗红酒”.折腾了几年.大多折戟而归,据说是水土不服。某品牌曾高举红酒“平民化”运动旗帜.但最终又退回了起点。  相似文献   

14.
梁剑  张磊 《糖烟酒周刊》2004,(30):22-22
在张裕公司不久前的销售总结大会上,山东省销售公司因为资金回收的大幅增长,受到张裕公司总经理周洪江的表扬。2004年上半年,张裕在山东市场上显现出不少新气象,比如县级市场销量大幅度增加,高端酒走货渠道理顺等等,2004年下半年,张裕公司希望通过挖掘县级市场潜力、抢占青岛葡萄酒市场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在山东市场的蛋糕。  相似文献   

15.
黄更 《华糖商情》2003,(45):32-33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区域:目前被列入“长三角”都市圈的共有15座城市,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浙江的杭州、宁波等这15座城市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创造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5%可以说,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富裕、消费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小康生活喝红酒”,与长三角的经济水平相对应,长三角也是我国葡萄酒最主要的销售区域.年干酒消费量大概占到我国干酒消费总量的1/3,长三角集中了我国几乎所有的葡萄酒品牌和众多来自国外的品牌,既是葡萄酒的天堂,也是争夺最惨烈的战场为了反映长三角的市场情况,我刊组织了“鏖战长三角“系列章,除了介绍市场表面情况外.我们更希望把每个市场的个性说清楚。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各种媒体公布的数据,2004年国内几个乳业巨头的销售业绩基本已经明朗花,只有蒙牛的最终销量迟迟没有结果,这使得一年一度的行业排名无法进行。蒙牛因为去年放言2004年要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因此大家对它的实际数据格外关注,相关的各种猜测也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8月份以来,捷报频频传来,雷沃谷神CB03玉米联合收割机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粮食主产区销量持续攀升。截至8月5日,销量同比增长幅度超过200%,远远高于行业增长幅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黄更 《糖烟酒周刊》2004,(41):26-27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葡萄酒的年产量才有30万吨,为什么还会表现出“产大于销”的市场现象。著名葡萄酒专家王秋芳老师多次为本刊撰文指出,产品同质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当前,干酒占葡萄酒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约有十七八万吨,但是,这些产品的原料品种相似,生产工艺差别不大,产品感观性能没有显著区别,消费者只能依据企业的宣传购买产品。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好酒。产品同质化也导致了终端竞争不断升级,大家的产品都差不多.只能拼命地往相同的渠道里面挤,营销费用水涨船高。2004年9月,本刊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发表文章,发出了“不要都生产赤霞珠”的呼吁。产品同质化的主要原因是原料同质化,从河北到山东,从宁夏到新疆,大家都在大力发展赤霞珠作为干红的主要原料,我们发表“不要都生产赤霞珠”,不是说赤霞珠这个原料不好,而是说整个葡萄酒行业缺少满足多样需求的产品。从今年开始,我们看到了一些良好的发展趋势,烟台中粮提出来要发展小流域的小品种.张裕最近投入巨资建设蛇龙珠基地。这种从源头上开始的细分,对梳理葡萄酒市场将起到重要作用,本刊为葡萄酒企业的“原料战”叫好,并且希望这种以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原料战越猛烈越好。相对于买店、促销等惹人关注的竞争,我们把这种原料上的竞争称为“暗战”,它体现了葡萄酒企业的理性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中国葡萄酒产量36.73万千升,同比增长14.70%;销售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17.06%;实现利润8.45亿元,同比增长12.07%。据估计,其将继续保持15%左右的年增长幅度。中国葡萄酒业因此被认为是一个进入门槛低、市场回报高的行业。但其当前却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一方面,国外葡萄酒占据了约5%的市场份额,且主要存在于高端领域。关税下调后,其可依托资本、品牌、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渗透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20.
岁末年初,作为节日消费的主角,酒类产品再次烧热了市场。茅台、五浪液等老牌高端产品价格猛涨,作为新晋贵族的进口葡萄酒也不示弱:顶着精美包装,将卖场展示架挤得满满当当,销量一路攀升。法国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前不久公布了一项数据:2010年,中国首度取代英国和德国,成为波尔多葡萄酒出口额最高的市场,总额已达9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7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