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财富》杂志2004年的一项调查结果,全球市场的协调执行能力与利润增长,成为跨国公司 CEO 们最关注的问题。2004年是中国加入 WTO的第三年,中国本土企业实力日见增强,跨国公司面临来自中国本土企业和国际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为提高中国市场在其全球利润贡献率,跨国公司在他们的中国公司内部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事实上,自2003年以来,跨国公司调整中国市场策略的趋势已经显现,例如松下、菲利浦等公司在中国掀起的“跨国公司独资化运动”。2004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主要汽车集团的乘用车事业部已与跨国公司合资,而且这些乘用车的品牌和知识产权部属于跨国公司。同样,这些跨国公司也把国外配套的零部件厂引入了中国,因此国内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等因素,很难进入合资的乘用车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3.
钟庆 《市场周刊》2004,(1):30-31
展望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加入WTO后很关键的一年,2004年汽车市场给大家的将是更多的期待,也将使中国的老百姓越来越快地走入“汽车生活”。  相似文献   

4.
对外商投资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独资经营是外商投资的三种基本运营形式。中国加入WTO后,独资经营成为主要形式,这是外商投资最明显的变化。多数跨国公司在中国只是设立了代表机构,在华主要从事贸易活动。1992年之后,FDI开始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主要形式,但大多以合资合作企业为主。1998年以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经营战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爱宝(ABRO Industries Inc.)工业有限公司1939年成立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南湾市,是一家生产、销售各种工业产品、汽车保养及维护产品和家用消费品的跨国公司。自2004年开始,爱宝工业有限公司在中国海关总署对“ABRO”商标进行了知识产权备案。近年来,全国各地海关先后查获了十余起侵犯其商标专用权的出口案件,主要集中在密封胶、玻璃胶、钢电胶等胶水类产品上。真假爱宝胶水主要从以下方面辨别:  相似文献   

6.
2004年6月1日,中国汽车业期盼己久的、最新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终于在怀胎十月后一朝分娩,呱呱坠地了。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6月1日正式颁布并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即日起停止执行。政策共十三章,七十八条,从汽车产业的宏观调控到市场竞争.从汽车生产到消费.都给出了指导性意见。2004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一落地,便引起了暴风雨般的激烈的论争:似乎在2004年的中国经济新政中,还没有哪一部产业政策,引起过如此之多.又如此之强烈的争论。当然,这首先应当归功于2004年中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加快,及舆论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呈现出一种稳步增长的态势.与之相应的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股权投资额的增长.这一现象的产生,文献中给出的理论上的解释不多.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进行FDI的一种形式.在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FDI的主要形式是股权投资,即跨国并购.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FDI的主要形式还是新建投资.但是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并购这一形式.如2004年Newbridge Asia入主深发展,AB、SAB争购哈尔滨啤酒,亚马逊7500万美元收购卓越.因而有必要深入研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跨国公司对我国直接投资急剧增加,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仅2003年就吸引外资达500多亿美元,其中68%的外资进入制造业。据统计,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跨国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在2002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跃居全球第一。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世界知名的500家大型跨国公司已有近400家来华投资,如此之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抢滩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合资企业、独资企业作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对象来统计,那么我国工业产值的20%和出口总额的35%是由这些企业创造的。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我国汽车行业竞争状况的影响具有较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俞雷 《网际商务》2004,(8):14-18
2003年的年末和2004年的年初是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多事之秋。欧莱雅的总裁盖保罗先生频频在媒体露脸,接连收购小护士和羽西的行动,使这家已经进入中国7年的跨国公司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10.
这年头,对汽车市场的预测总是不灵,明明“可能”会变成“不可能”,而横看竖看“不可能”又会变成“可能”。市场变量实在太大,只能寄托于“猜想”了。2003年的中国车市有太多的“猜想”,城头变幻大王旗只在弹指一挥间。谁又能说得清楚2004年的中国车市,又有多少“猜想”最终会演变成为不争的事实?这里,猜想2004年中国车市的十出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