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P2P网络借贷模式下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指标体系构建较为复杂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文献分析等挖掘信用风险海选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信用风险指标进行筛选,减少冗余指标,建立P2P网络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指标体系;针对其指标体系,构建了信用风险免疫力提升理论模型,进而提高小微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2.
梁迪 《商场现代化》2014,(14):114-115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的热议,作为互联网金融重要发展趋势的P2P网络借贷为中小民营性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试图从P2P网络借贷的定义出发,首先,在P2P网络借贷模型内部细分为借款方、出借方和P2P网络借贷平台三个角度。从导致交易成功的因素方面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归纳出借款方、出借方应具备的具体特点,并结合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具体实例总结出其平台的具体特点。其次结合借款方、出借方和P2P网络借贷平台分析其所面临的风险。最后从外部学习和内部改革的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交易可能性集合模型作为研究媒介,通过所构建模型展开风险控制要素分析,并将交易成本及信息不对称程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收集当前P2P网络借贷平台交易数据作为输入项,进行参数模拟及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P2P网络借贷平台交易中需要合理控制解释变量,保持利率与期限结构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市场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重灾区,各类问题层出不穷,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而且严重扰乱了我国的金融秩序,深入研究P2P网络借贷市场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P2P网络借贷市场是信息不对称最为严重的市场之一,对借款人信用风险进行识别是P2P网络借贷的关键环节。根据信用风险定价理论,借贷利率应该充分反映违约风险,通过检验借贷利率与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可以验证借贷市场信用风险识别机制的有效性。基于“人人贷”平台公开的历史交易数据对P2P网络借贷市场的信用风险识别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借贷利率能部分反映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但在相同的利率水平下,其他指标与违约风险也存在显著性关系,表明相同的利率未对应相同的信用风险,平台的信用风险识别机制部分有效。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缺乏成熟、易用的个人征信产品的情况下,无论借款人、P2P平台,还是投资者,对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判断与实际情况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工作经验丰富的借款人付出了过高的借贷成本,平台在判断收入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方面出现了偏差,投资者则忽视了借款人学历的价值。建议打破个人征信数据壁垒,丰富个人征信产品,保护居民信用数据安全,以保障借贷市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P2P网络借贷兴起,丰富了民间借贷市场,借贷经营模式也日趋多样化,大体主要有纯中介模式、有担保模式等。根据网贷企业征信环节不同,P2P平台所采用的运营模式也不同;P2P网络借贷平台又该如何选择运营模式呢?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群、市场份额,达到利益最大化;本文将从演化博弈论视角下,建立P2P企业之间演化博弈模型以及P2P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复制动态方程,得出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的演化稳定策略。通过监管部门引入惩罚机制,加快了网贷企业去担保化进程,体现政府对P2P网贷市场干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P2P网络借贷是微金融运营模式的创新,主要用于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小额贷款需求,是传统正规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近年来,由于手续简便、灵活等特点,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取得了飞速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针对目前该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相关规范化管理建议,对促进网络借贷在金融领域发挥其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P2P网贷平台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P2P网贷平台完全依托互联网,在虚拟的网络借贷平台上即能完成投融资交易,丰富并完善了我国金融行业融资模式。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借款人和贷款人双方借贷行为的影响,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两种博弈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会加大P2P网贷平台借款人的违约分险。  相似文献   

8.
《商》2016,(14)
P2P网络借贷模式中,平台不承担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实际承担者是贷款人。在实际操作中,平台负责贷款审批和违约追讨等信用风险管控工作,而贷款人只能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出借,也就意味着P2P网络借贷中,风险管控者和风险承担者出现了分离。出于追求更高利益的考虑,平台有放松贷款风险管控的可能。这就造成了贷款人需要承担更大的信用风险,进而抑制行业的发展。因此,为打破抑制,平台就必须提供保障机制,以降低投资者的担忧。  相似文献   

9.
罗建华  谭嘉玲 《商》2015,(1):182
P2P网贷是微金融运营模式的创新,主要为解决个人借贷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P2P网贷使得长期被压抑的民间金融需求获得释放。P2P借贷手续方便、灵活、快捷,自2007年引入中国以来,P2P平台在我国发展迅速。在其高成功率的背后,存在政策风险、信贷技术风险、信用风险、监管风险等诸多风险。而这些风险的源头,与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制度缺失、监管职责不明、征信体系不完善等息息相关。因此,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规范,明确P2P网贷平台的法律性质和监管主体,完善资金担保及托管服务。规范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使其发挥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P2P网络借贷是一种创新的普惠金融模式,是解决我国个人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模式,P2P平台将承受较强的借款人信用风险。为了提高P2P平台的借款人准入门槛,降低平台的运营风险,建立完善的借款人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们对11个分类模型以及8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次,针对Prosper和拍拍贷两个数据集,分别得到了11个分类模型的8个评价指标值。而且,得出SVM模型是最高评价指标数量最多的模型。最后,我们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对该11个分类模型进行了排序。发现,SVM模型和基于规则的CBA/CPAR模型是排序最高的三个模型,该结论为我们进一步开发综合性能更优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P2P电子商务正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慢慢地发展起来。影响电子商务活动的信任与风险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从P2P电子商务的优势与挑战出发,讨论了P2P电子商务面临的风险问题,并提出信任是一切商务活动的基础,认为商家应采取一定措施,对P2P电子商务中的信任风险给予防范。通过分析,有效的信任机制可以使电子商务更加安全,从而减少人们对风险的预期,进而增强对P2P电子商务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Model—View—Controller结构在P2P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个针对P2P应用软件开发的框架,用于在P2P应用领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渠道在国内外迅速扩散。由于制度和监管缺失,P2P网络借贷这种新生金融形态蕴藏着极大风险。通过对P2P网络借贷概念、现状和运作模式的介绍,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风险,提出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制度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晨 《中国物价》2020,(5):71-7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面临着借款人信用违约的巨大挑战,国内P2P网贷行业历经多次监管整治后,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线上风控问题。针对P2P个人信贷业务中的违约预测问题,本文使用随机森林和Easy Ensemble两种集成学习方法,在公开的Lending Club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比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准确率更高,Easy Ensemble方法解决类别不平衡问题比传统的欠采样方法更好。本研究为P2P借贷平台提供合适的机器学习模型,以正确评估借款人信用,实现对借款人违约概率的有效估测,对我国P2P网贷平台的违约风险预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P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全新的业态,农产品电商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钱货两清的交易模式,在方便城镇居民生活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15个省级单位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P2P网络借贷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P2P网络借贷对于增强农产品电商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均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且在控制了P2P网络借贷的内生性之后,P2P网络借贷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发现: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会受到户主禀赋变量、家庭特征变量与区域特征变量等的影响.要促进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不仅需要进一步发挥P2P网络借贷在满足各级各类农产品电商融资诉求方面的优势,还需要调动农产品电商、农产品电商家庭以及农产品电商所在区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P2P借贷模式是典型互联网平台模式在金融领域内的应用。我国的P2P借贷模式主要包括平台模式、担保模式、销售模式,P2P借贷平台作为小额贷款市场补充,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了主流的理财方式之一,但P2P借贷平台却出现了跑路现象。P2P借贷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平台管理不善、风控能力差、征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P2P网络借贷机构应加快规范交易平台,建立专业团队,提高风控能力,逐步完善征信体系,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且构建适合互联网健康发展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some of the most relevant issues concerning P2P systems so as to take sides in today’s strongly polarized debate. The idea is to integrate a context-based perspective with an ontological re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al norms; thanks to a procedural outlook which is presented in terms of burden of proof. More particularly, we examine three “roads.” First, the topological approach to complex social networks allows us to comprehend the laws according to which information is distributed through P2P systems and how a “short route” has joined, and sometimes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long route” between creator, business, and the public. The second road is the context-based perspective elaborated by Helen Nissenbaum, and developed by Francis Grodzinsky and Herman Tavani: The goal is to determine the norms that govern such an informational flow as norms of appropriateness and distribution. The final road is the informational viewpoint on ethics proposed by Luciano Floridi with the idea that standard ethical theories cannot easily be adapted to deal with the new informational issues emerging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While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P2P systems is still quite controversial, it is crucial to determine on whom the burden of proof falls in a given context, on censors or advocates, by singling out both the default norms and exceptions in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P2P softw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