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治理寿险销售误导工作已开展一年时间。从治理措施及效果看,产品销售环节缺乏有效监控、与销售过程密切相关的直接证据获取不足等问题导致销售误导行为认定难与责任追究乏力。本文立足这一现实问题,探讨在寿险产品销售环节实行录音监控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应对措施,有效保证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销售误导是寿险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影响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坏行业声誉形象.销售培训承担着培养销售人员的重要责任,规范的培训才能培养出诚信的合格销售人员,减少或者根除销售误导行为.因此,保险监管部门应抓好销售培训环节,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构建治理销售误导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周静 《上海保险》2013,(4):24-26
如何有效治理销售误导,是保险市场行为监管方面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监管层面,目前主要通过加大处罚力度和规范销售行为来达到治理误导的效果。但是,由于法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和罚款金额所限。销售误导的总体违法成本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保险》2012,(2):7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2月1 0日主持召开主席办公会,研究寿险销售误导专项治理工作。项俊波指出,保险监管部门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寿险销售误导治理工作,强化保险公司责任,强化高管人员责任,采取严查重处的举措,形成治理销售误导的公开评价体系,建立治理销售误导的长效机制。项俊波指出,保险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寿险销售误导治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经过保险监管部门多年的整顿规范,目前销售误导问题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5.
最大诚信是保险业的重要原则,更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然而,销售误导问题在某些方面仍然较为突出。课题组针对销售误导问题,运用博弈论基本模型,分析销售误导发生的基本规律,以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比如理赔难、销售误导等,看似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事实上是产品设计、销售、核保、内控、评价激励机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销售误导和理赔难问题是保险行业的顽疾,影响着保险业的形象和声誉,关系着保险消费者权益的实现。销售误导问题在寿险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对销售误导问题的治理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展史上不可绕开的重点问  相似文献   

7.
关于寿险销售误导的影响和后果,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销售误导危害巨大,直接侵害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可能引发公众对整个行业的不信任,危及行业长远发展。"现在,综合治理寿险销售误导,有效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拟从监管视角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一、销售误导行为产生的原因(一)信息不对称。信息经  相似文献   

8.
《中国保险》2012,(8):7
7月27日在上半年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总结会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通报了上半年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的开展情况。他指出,上半年,监管部门通过完善制度、加强风险提示、规范销售行为、化解存量风险、组织人身险公司自查自纠等措施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据统计,各保监局累计派出检查组200个,人员1981人次,检查各  相似文献   

9.
一、从销售角度梳理银行保险误导现象的表现形式 银保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误导现象,可归结为四种形式:夸大产品收益、隐瞒条款内容、混淆银保概念、选择不当对象。这四种误导形式具体又通过三个环节实施,即宣传材料"误导"、销售人员"误导"、电话回访"误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保险销售渠道的拓宽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销售误导问题暴露得更为明显,也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一直以来,销售误导问题都是监管机构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重点.销售误导受众广泛、形式多样、后果严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将削弱保险业诚信经营的基础,也将严重侵害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影响保险业社会地位和形象,制约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析视同销售行为及其会计处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以及不同税种之间对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存在不同的认定和处理方法,给初学者以及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工作者带来了困惑.本文从不同税种对视同销售的界定对比出发,总结出现行税法与会计准则中对视同销售行为规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改进税法和会计处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保险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具有崇高的道德准则、美好的精神价值、无可替代的社会意义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一项当之无愧的高尚事业。保险从业人员有使命、有责任把这项事业真正做高尚,这既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然而,当前保险行业存在的销售误导现象却严重蚕食了保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中,新单回访受到了很多的"误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在防范和治理寿险销售误导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纵观新单回访发展阶段,以及其治理寿险销售误导的具体措施,论证了它在治理寿险销售误导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最后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谈磊 《时代金融》2012,(14):110-111,114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作为数额犯的一种,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其既未遂形态的认定一直存在争议。事实上,在本罪中,数额要件应当被看作是犯罪成立的条件,并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将已销售金额和未销售金额进行一定的折算后作为成立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具体数额标准,将预期性销售金额作为判断犯罪是否得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谈磊 《云南金融》2012,(5Z):110-111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作为数额犯的一种,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其既未遂形态的认定一直存在争议。事实上,在本罪中,数额要件应当被看作是犯罪成立的条件,并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将已销售金额和未销售金额进行一定的折算后作为成立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具体数额标准,将预期性销售金额作为判断犯罪是否得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程岩 《税收征纳》2013,(1):42-43
折扣方式销售作为销售中常见的一种行为,在商品销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折扣方式销售又包括折扣销售(又称为商业折扣)、销售折扣(又称为现金折扣)、销售折让三种。不同销售方式,销售者取得的销售额会有所不同,其纳税与账务处理也有较大区别。因此,能否正确辨认折扣方式销售决定着其税务处理的正误。但是,折扣方式销售易混淆的特点决定了正确辨认存在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李健 《税收征纳》2001,(6):33-33
混合销售行为,增值税和营业税在纳税上并存且互有交叉,使之成为税收征管的难点,因此,准确地掌握税法有关规定,正确进行混合销售行为的税务与会计处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银行贷款二级销售市场是美国发展最快的金融市场之一,本论文从多个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美国银行的贷款销售行为,包括美国银行贷款销售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银行贷款的销售动机以及贷款销售本身对银行的影响等问题,分析了中国银行贷款销售的现状及原因,认为中国银行应加强投行业务创新,从积极的信用风险管理和经营模式创新的角度来大力发展贷款销售业务。  相似文献   

19.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混合销售行为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销售又涉及营业税劳务的行为.对于混合销售行为的税务处理方法是:从事货物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的“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是指纳税人的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数中.年货物销售额超过50%.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不到50%。根据税法规定.不同主体的混合销售行为可能需要缴纳增值税.也可能需要缴纳营业税。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计算依据、适用税率的不同导致了缴纳不同税种金额的差异性。客观上为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能。这里我们借鉴管理会计本量利分析中的盈亏临界点分析原理.探讨混合销售行为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税负平衡点分析.为企业税务筹划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行为中,若售出部分大于未售出部分会导致一罪中既遂、未遂并存问题出现。通过对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中既遂、未遂的认定、未遂形态如何定罪和应该如何定罪处罚等问题讨论。得出对销售伪劣的假冒注册商品行为,在未遂部分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前提下,应按照法条竞合认定为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