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琦 《南方经济》2018,37(2):41-60
公共投资对居民消费存在拉动和挤出两种效应。文章利用2000-2010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计算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存量,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存量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中部地区也同样呈现出"挤出"效应,东部和西部地区效应不明显。从基础设施结构来看,电力、燃气、水利和环境基础设施,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基础设施对居民的消费具有"挤出"效应;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以及信息传递和软件业基础设施,教育设施、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探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不显著。就此,应加大对西部及落后地区的投入,中、东部地区适当控制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的投资结构,增加对电力、水利、交通、教育、科技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入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基础设施等。  相似文献   

2.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好与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水利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水利工程的投入管理体制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3.
崔多文 《发展》2012,(4):43-43
一、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在水利设施建设上求突破 我们要抓住国家投资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倾斜的机遇,采取综合治水措施,全力推进水利工作跨越式发展。计划争取投资11.95亿元,拟开工建设水利项目26项。  相似文献   

4.
孙文雯 《魅力中国》2010,(29):93-93,107
农村水利设施是减少农村经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水平、预防水旱灾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建设项目。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存在供给不够、经营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而引起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是制度激励因素。鉴于此,本文首先从水利设施的供给与生产两方面来讨论水利设施与制度激励的关系,进而分析水利设施建设所面临的制度激励困境,最后结合我国目前农村现状提出可持续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中间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是农业科技进步的载体,适当增加农业中间投入可以提高农业产量,延长农业产业链,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分析西南地区农业中间投入与农村GDP的关系,得出西南地区农业中间投入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西南地区农业中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农业中间投入数量,优化农业中间投入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皖省例证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背景,对安徽省水库移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从长期看,农民纯收入与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水利建设投资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预测显示,未来五年随着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支农总支出等投入的较大幅度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呈现规模报酬递减趋势,但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到达万元以上。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模仍然不足,结构矛盾较为突出。应通过建立稳定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的长效机制,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在地区间和项目间优先序等措施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基地之一,其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对于保持农业稳产、高产、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但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选取了黑龙江省的四个市县,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调查方法对其设施管理、投入机制和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调查发现,各地普遍存在设施老化、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加强管理,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8.
以西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对象,分析西部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实现城镇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保障,缺乏资金是阻碍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西部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害旱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农业建设的心腹大患;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的最大硬伤;而近几年来全球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更给粮食生产安全敲响了警钟。为应对国际粮价上涨,我国政府推出增加粮食生产计划,要求在今后10年中保证95%粮食的自给自足。在此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近些年国家对农田水利给予了大量投入,重点用于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等大型骨干工程建设,水利"大动脉"正逐步打通,但与之配套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却明显投入不足,成为"弃儿",形成"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局面。据水利部最近对500个典型县的现状调查,小农水设施的平均完好率不到50%,在西部则远远低于这个比例。对于西部,许多地方的财力、物力、人力都难以保障,相当一部分工程老损严重,蓄水能力大幅下降,渠道灌溉能力大幅萎缩,排涝能力日益衰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中国水利问题,鲜明地提出"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也为地方配套资金来源明确了方向。西部农田水利如何才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如何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何夯实农田水利基础、打通农田水利设施"小动脉"?为此,《西部大开发》杂志社在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的领导下,邀请了有关研究专家、官员、管理者等,举行"西部小农水建设论坛"。旨在梳理西部小农水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以县为单位统筹建设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过一定规模的连续投入,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律,逐步建立新的、稳定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以破解西部小农水建设之困境,为西部农业发展鼓劲呐喊、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我区各级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以及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定粮食生产,把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区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于上年同期。  相似文献   

11.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铁路重点推进郑西客运专线、西安-成都客运专线、西平铁路等;公路重点推进宝平高速、西宝高速改扩建等;机场方面要加快西安咸阳机场改造项目;水利设施方面,实质性启动渭河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同时,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农村、城市电网以及环保等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农业基础设施类型差异视角,以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使用动态面板两步差分GMM和双重中介效应的方法,探究了不同类型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有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型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影响程度依次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电力基础设施。进一步通过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通过提高粮食生产过程中技术水平,从而降低单位粮食生产资源消耗,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通过扩大粮食生产规模程度,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粮食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严仍昱 《特区经济》2006,213(10):212-213
目前,农村公共品严重匮乏,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和社会保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需求,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发展资金也严重缺乏。而现行的投入体制却解决不了农村公共品匮乏问题,因而必须改革农村公共品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2006~2015年西部地区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对西部地区各省市R&D的投入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运用一元回归模型对西部十二省R&D投入与区域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模型对样本数据整体拟合较好,通过经济意义检验、F检验和T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R&D投入逐年增加,但各省(市)之间的差异明显,投入规模最大的为四川省,投入强度最高的为陕西省;R&D投入对生产总值拉动作用突出,R&D投入与区域生产总值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为0.7793,即西部地区R&D活动的经费投入每增加1个单位,区域生产总值增加0.7793个单位,但西部十二省(市)差距较大,贵州最高,内蒙古最低。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户对小型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与管理出现了缺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此要建立农村地区的小型水利工程的市场化改革的模式,同时引导、扶持农村自我管理,并加强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6.
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与扶贫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国敏 《开发研究》2005,(5):14-17,9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新的历史阶段农村贫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同时并存;农村贫困向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粮食主产区集中;农村特殊群体的贫困发生率高;“三无农民”成为新的贫困群体等。因此,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城镇化率和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投入,是我国新阶段解决农村贫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政策措施有力、市场环境有利、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棉花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是2004年农村经济的主要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中央继续支持、保护农村发展,其力度前所未有。中央着力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相继出台了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启动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制定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格、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硬件,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和文教、卫生及广播电影电视设施等。直辖以来,重庆市紧紧抓住直辖、三峡工程、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在投资方向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大了对农村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1997年至2002年,重庆市农村基础设施总投资六年共计304.65亿元,平均每年投资50.78亿元,为直辖前1996年7.5亿元的6.8倍。其中中央和市级财政投入131.3亿元.占43.1%,重点投向了重庆市农村道路、农村电网、农村教育、农村卫生以及农村文化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使重庆市农村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2002年底,区县公路通车里程由直辖前的26892公里增加到30673公里,解决了65个乡不通公路问题;全市共拥有乡村电站660个,  相似文献   

19.
1.基础设施.我国的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许多不足,特别是西部地区,要发展经济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都要继续在水利、交通运输、能源、城市设施等方面给予较大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提出进一步加大粮食等农产品生产扶持力度,增加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投入,狠抓农产品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拓展农民非农就业和增收空间,有效解决农村商品流通、科技投入、融资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