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继30年前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召开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标志着集体林业的改革发展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林农收入,建设生态文明乃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我国林业发展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2.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延长山林承包经营期、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浙江省逐步形成了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促进了资源增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目标的逐步实现。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为深入推进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何得桂 《发展》2009,(12):8-10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继30年前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召开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标志着集体林业的改革发展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林农收入,  相似文献   

4.
云南南华县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改变传统林业管理体制的同时,放开、放手、放心地让农民自主创业,并因地制宜,科学引导林农合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发展林业经济增长,增加林农收入,走“以短养长”的路子,使生态得到保护,农民实现增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刘璨  张寒 《改革》2023,(8):140-155
集体林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集体林区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2002—2022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划分为2002—2011年和2012—2022年两个既相互关联又有明显区别的阶段:前一个阶段以集体林确权和推行家庭经营为主要特征,后一个阶段以鼓励集体林权流转以实现规模经济为特征。在构建多元主体互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8 855个跟踪农户样本和351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样本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应与演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政府决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启动时机和核心措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政府精心设计和集体林经营主体自发适应相互作用的制度变迁;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不协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政府政策制度、市场等动态演化步调不吻合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的动因。应强化制度的系统性和集成性,协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改革,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实现政府目标和集体林经营主体目标的耦合与协同,促进集体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促进林农就业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林权改革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今日重庆》2009,(12):57-58
“开发致富之山”是“森林重庆”建设主题的重要内容,借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围绕发挥山地优势,致富山区林农,规划了农村森林工程。随着森林生态镇、绿色村庄等活动的推进,巴渝大地掀起了“变荒山、穷山为青山、宝山”的造林热潮。  相似文献   

8.
一、黄山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成效突出 近年来,黄山市紧紧围绕“林权改革顺利、林业快速发展、林病有效防控、林农持续增收、林区和谐稳定”五大目标,大力推进“认识、思路、组织、金融、市场、政策”六大创新,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扎实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回眸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中最闪亮的重大事件。遵循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利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向,确立了经营主体。明确了林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放开了经营权,落实了处置权,保障了收益权,奠定了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制度基础,极大地解放了林区生产力。但也存在制度不配套等问题。因此,需要总结经验,谋划"改革顶层设计",在深入推进今天林权制度改革中,妥善解决林权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不配套等问题,优化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乔灿国 《发展》2010,(12):67-6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是农村家庭经营制度在林业上的丰富和发展。庆阳市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山川塬相间,地形复杂,共有林业用地1399.83万亩,其中集体林地1184.97万亩。面对林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阻碍了资金流、科技流和人才流等要素向林业聚集,制约了庆阳的林业发展的现状,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精神,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努力提高林业发展水平,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体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集体林权制度虽经数次变革,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现就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2.
2003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福建,浙江,江西等省份试点,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对森林生态旅游的特点和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作了初步探讨,并对森林生态旅游的效益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是指导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这项改革和13亿国人息息相关,将给广大农民、林业系统等相关人士带来具体实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为出发点,阐释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的时代内涵,分析了我国林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最后提出发展和培育林业产业是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上海集体经济》2007,(3):F0003-F0003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在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透露,今年国家林业局将加快推进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国所有省份都要启动集体林权制度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林权制度改革即将在全国全面推开,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将以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或通过均股、均利等方式落实产权。对于大多数林衣来讲,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林农缺乏资金、技术和经营能力,如何让林地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加快农民增收步代,林业产业化如何发展,宁陕县四亩地镇严家坪村罗加沟组从14年前开始探索的。“罗家沟模式”,无疑具有一定推广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先河.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谱写了祖国北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壮丽诗篇.深入总结内蒙古70年和谐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深刻启示,对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创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加快构建和谐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基本稳定,接下来是以"三权分置"为核心的深化改革阶段及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管理层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文章首先概括性的介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现状,然后分析了改革至今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背景提出管理层应选择从技术路径方面完善改革配套制度,提高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李全中 《发展》2011,(4):47-4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为了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加快现代林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辽宁经济》2010,(9):F0003-F0003
为了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实现林木资源最大化,林业经济市场化和经营管理规范化,更好地为全县广大林农服好务,2007年6月,经本溪县政府批准,本溪县林业局投资600余万元建立了森林防火指挥、林农服务为一体的2000平方米综合楼,其中二楼320平方米的办事大厅专门用于林业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是集信息发布、林权交易、中介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与服务机构,已于2008年1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