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政府管理、市场替代等方面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影响。从理论和实际上分析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表明: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关系。政府替代市场的力量毕竟有限,地方政府只有顺应市场的力量,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经济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共建全国经济一体化市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地方分投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地方政府间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情祝下,深入研究体制转型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有利于加深对地方政府间竞争规律的认识;有利于规范和引导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维护地区的“竞争秩序”;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政府间竞争研究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体制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动机、特征和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地方政府竞争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经济效应。在中国,地方政府竞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由此带动了一系列制度的变迁与创新。然而,地方政府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公共支出结构扭曲、公平价值缺失等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在保持地方政府竞争活力的同时,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政府竞争不同于国外联邦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竞争.中国式分权下地方政府的竞争是投资驱动型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资金的竞争.以中央政府满意和地方经济控制权为利益函数的地方政府更重视短期性的、显性的经济增长,这就异化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地方政府并不把依靠培养税基而增加的税收作为重要的资金来源,而是首选债务融资.地方政府的这种融资需求在政府垄断金融资源的情况下得以实现,并不断膨胀.  相似文献   

5.
王焕祥  李静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79-182
文章对西方学者关于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在探讨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缘起及内涵的基础上,从地方政府竞争研究的不同微观视角、地方政府竞争效应的微观研究等方面,对西方地方政府竞争理论进行总结和评述,并比较其与我国在研究区域问题、制度竞争、地方政府行为等问题上的差异,以期为我国区域问题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微观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包含政府部门、工业部门、农业部门等多行为主体在内的理论模型,证明了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最大化动机下,会带来资本、劳动和土地三种资源配置的扭曲。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2017年中国24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竞争性财政行为对上述三种要素资源扭曲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竞争显著提高了资本、劳动和土地三种资源的错配程度;在考虑官员更替、政治晋升、从政经历等政治因素的影响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财政竞争导致的要素资源扭曲不仅存在于省内竞争上,在全国范围内同样广泛存在。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会引起劳动力资源扭曲,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会引起资本和土地资源扭曲;2008年以前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主要引起资本扭曲,2008年以后则同时引发了资本扭曲和劳动力资源扭曲。研究结论表明,相对于政治激励,财政压力才是引发地方政府资源错配的根本原因。中央政府应当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科学、动态地评估官员任期内决策带来的中长期影响,有效降低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的地方财政风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英 《山东经济》2008,24(6):94-97
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债务风险,并且财政风险向县乡集中,风险来源复杂,隐性风险突出。由于地方政府的纵向竞争导致财政风险向县乡集中;引资竞争使得地方政府陷入囚徒困境并导致地区间财政差距扩大,加剧了不发达地区的财政风险;处于制度软约束环境下的地方政府竞争表现出大量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是地方财政隐性风险的重要原因。建议改变官员考核机制,深化财政分权改革,规范地方政府竞争,建立并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8.
杨明 《特区经济》2014,(10):33-35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历经数十年,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竞争激烈,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缺乏。京津两个实力相当的大城市为争夺政策、资源竞争激烈,缺乏合作动力。京冀、津冀城市间虽然竞争动力小,合作动力大,但由于经济落差巨大,城市衔接不好,导致合作效果不佳。为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减少京津地方政府间竞争,建立有效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从组织、制度上保证京津冀地方政府合作的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9.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选取我国2012年—2020年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空间关联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惯性效应,在空间上存在正向交互效应;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推升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地与邻近地区间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正向空间互动效应。因此,今后应更加注意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长期潜在风险,优化中央支付在地区间的分配制度,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与邻近地区建立竞争合作的良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以财政改革为起始和主要内容的分权化的发展,地方政府的利益需求进一步凸显.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利益相对独立的组织,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相互之间必然展开竞争,这种竞争的积极效应表现在启动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加快了制度创新的步伐;促进了公共物品结构的优化等.然而由于中国正处在转轨时期,经济和政治体制还很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不良竞争行为大量存在.产生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有:财政制体制的缺陷、政绩考核的偏颇、产权制度的疏漏等.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各不相同,该文把其概括为资源模式和制度模式。在资源竞争模式下,注重对生产要素的争夺和占有、强调对产业竞争力的培养;而在制度竞争模式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并降低制度成本,减少“制度腐败”,促进地方政府间相互信任。因此,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必须由资源模式向制度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政策——来自中国省份数据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市场化改革带来了经济领域的分权,在既定的政府管理体制下,这种分权导致地方政府间围绕流动性要素展开竞争。本文从环境政策的角度对我国省份间的竞争和博弈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财政分权和基于经济增长的政绩考核体制,使地方政府当前的环境政策之间存在着相互攀比式的竞争,其目的在于争夺流动性要素和固化本地资源,而不是旨在解决本地区的环境问题,这是导致我国环境状况逐年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与此同时,这种竞争也呈现出从单一控制目标的粗放型策略向多元控制目标的集约型策略转化的动态特点,这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在制定环境政策时的自我约束机制正在加强。为此,本文认为,为发挥地方政府竞争的良性效应,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应当改善现行的政绩考核体制,隔断政绩与经济数量型增长间的联系,在保持地方政府的适度积极性的基础上建立公共服务导向型的地方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评价和规范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行为的基本内涵是政府间税收竞争合法与非法的理论前提,能为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文章探讨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理论根源,分析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法理基础,有利于规范政府间税收竞争行为,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制度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第三个因素"。依靠制度变迁吸纳域外生产要素是地方政府竞争实质所在。由于宏观失控的后果人人有份,地方政府为追逐本体利益与其他区域政府展开有利于己的竞争博弈,而无需负担宏观失控的全部成本。要正确发挥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需要对地方政府行为和激励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其制度转型方式。  相似文献   

15.
政府间竞争不是理解新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也是研究我国地方政府转型的一个视角,在聚焦地方政府竞争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提高地方政府竞争效率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5-2013年全国29个省区面板数据,从支出和收入分权角度,对财政分权(政府纵向竞争)、地方政府竞争(横向竞争)与区域城镇化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对影响城镇化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综合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财政支出分权度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大于收入分权;分权度与地方政府竞争的综合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东西部地区尤其显著。认为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应加快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减轻地方政府负担,同时加强对于东中西部区际产业转移的鼓励和引导,实现三大区域利用外资比例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地方利益。地方利益既包括地方公共利益,也包括地方政府利益,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地方利益的存在,对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具有双重效应,有着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竞争:分权、公共物品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从经济学视角考察了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理论基点 ,在分析我国适度的财政分权对确立地方政府经济利益、促进地方政府竞争作用的基础上 ,探讨了与财政利益紧密相关的公共物品供给对地方政府竞争能力的影响 ,认为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体现着地方政府的竞争优势 ,并对作为重要公共物品的制度创新在地方政府竞争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分权体制促成了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利益格局,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策略,对于匡正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建立有效的税收竞争体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我国1994-2006年各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省际间的税收反应函数作了回归分析,检验了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策略,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政治上的业绩激励和经济上的财政利益激励,使得中国地方政府具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强烈动机,而由于投资具有直接且强劲的经济增长效应,地方政府势必在投资规模上展开激烈的竞争,由此将产生省份总投资冲击进而影响全国经济周期波动。本文将地方政府投资竞争、政府投资冲击、非政府投资冲击和经济周期波动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利用动态因子模型和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地方政府投资竞争通过省份总投资冲击影响全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在非政府投资规模上的竞争加剧了全国经济周期波动,而在政府投资规模上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国经济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